垂手可得:轻松获取的成语解析
读音
垂手可得(chuí shǒu kě dé)
含义
- 垂手:双手自然下垂,形容毫不费力。
- 可得:能够获得。
整体含义:形容某物或某事非常容易得到,几乎不需要付出努力。
典故
- 《后汉书·何进传》:
“国家垂手可得,何苦多杀?” 此处的“垂手可得”形容权力或胜利轻易可得。 - 《三国演义》:
诸葛亮曾言:“若得荆州,则天下垂手可得。” 意指荆州战略地位重要,得到后便能轻易掌控天下。 - 民间俗语:
古代商人常用“垂手可得”形容货物易得,如“此物市集常见,垂手可得”。
近义词
- 易如反掌:形容事情极其容易,像翻手掌一样简单。
- 唾手可得:稍微动手就能得到,强调毫不费力。
- 信手拈来:形容随手就能拿到或完成某事。
- 轻而易举:形容事情非常容易做。
反义词
- 来之不易:形容某物或某事经过艰难努力才获得。
- 难如登天:形容极其困难,几乎不可能完成。
- 大海捞针:比喻极难找到或实现。
- 千辛万苦:形容经历许多艰难困苦才达成目标。
例句
-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 这本书在图书馆里很多,垂手可得。
- 妈妈做的饼干就在桌上,垂手可得。
-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 这道数学题很简单,答案垂手可得。
- 超市里的水果新鲜又便宜,垂手可得。
-
初中:
- 他的成绩优异,奖学金对他来说是垂手可得。
- 网络时代,信息垂手可得,但也要学会辨别真假。
-
高中及以上:
- 在互联网行业,某些商机看似垂手可得,实则暗藏风险。
- 对于经验丰富的律师来说,这类案件的胜诉几乎是垂手可得。
错误用法
-
错误场景:形容需要努力才能得到的事物。
- ❌ “他经过十年苦练,终于垂手可得冠军。”(应改为“终于夺得冠军”)
-
错误搭配:与“艰难”“辛苦”等词矛盾使用。
- ❌ “这份工作垂手可得,但他付出了很多努力。”(逻辑矛盾)
-
过度夸张:用于形容极其困难的事情。
- ❌ “登上珠穆朗玛峰对他来说垂手可得。”(与实际难度不符)
总结:“垂手可得”强调轻松获得,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与需要努力的情境混淆。
你可能感兴趣
不费吹灰之力
本文介绍了成语“不费吹灰之力”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该成语用来形容某件事情非常容易完成或完成某项任务时付出的努力非常少。文章还列举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提醒读者在使用时要注意避免滥用。
反手可得
文章介绍了“反手可得”的读音、含义和典故。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某物或某事非常容易获得或达成。同时,文章还提供了其近义词和反义词,并举例说明了在何种情境下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最后提醒读者在使用时要注意避免误解和误用。
发蒙振落
“发蒙振落”是一个成语,读音为,含义为拨开蒙昧,振落果实,形容人思想上的启发和启迪,或者对问题的理解如同拨云见日,解决困难时轻松如振落果实。这个成语源于古代文献记载的典故,用来形容能够启迪他人、帮助解决问题的人或行为。其近义词包括启迪心智、拨云见日、豁然开朗等,反义词为冥顽不灵、懵懂无知等。使用此成语需匹配相关语境,避免在无关场合或自然界现象中使用,并注意字音、字形等错误。例如,经过老师指点,他终于发蒙振落,对问题有了深刻的理解。
刀山火海
刀山火海的拼音是dāo shān huǒ hǎi,用来形容极其危险或艰难的环境或处境,也用来赞扬人的勇敢和决心。源于古代传说和故事,最早出自《汉书·王莽传上》。近义词有九死一生、赴汤蹈火等,反义词有安居乐业、安然无恙等。使用时应遵循成语本身的含义和用法,不可误用或滥用。例句中的使用展示了该成语的正确用法,同时也提供了一些错误用法示例以供参考。
无立锥之地是什么意思
无立锥之地的读音无立锥之地的拼音是:wú lì zhuī zhī dì。无立锥之地的含义"无立锥之地"是一个成语,形容一个人所拥有的生活空间或资源极其有限,几乎无法站立一根锥子。它用来形容一个人非常贫穷或困苦,没有立足之地,生活极度艰难。无立锥之地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相传,在古代社会,有些人因为生活困苦,连一根锥子都放不下,形容他们的生活空间极其狭小。这个成语也常被用来描述那些身无分文、生活极度困难的人。无立锥之地的近义词身无立锥之地穷困潦倒寸步难行举步维艰拮据困顿这些词语都用来形容一个人生活极度困难,没有足够的资源或空间。无立锥之地的反义词安居乐业富足有余衣食无忧宽裕自在
弊车羸马
弊车羸马是一种形容词短语,用来形容破旧简陋的车马或条件不佳的生活状况。这一成语源自古代历史典故,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它的近义词包括破旧不堪、简陋之极等,反义词则为豪华气派、富丽堂皇等。在使用弊车羸马时,需要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形容他人财富状况、用作褒义词替代或与其他负面词汇连用。文章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弊车羸马在语境中的应用,表达了简朴生活、勇气和决心以及应对挑战和困难的精神。
寸步难行
“寸步难行”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ùn bù nán xíng,形容在行动上遇到极大的困难,难以进行。典故源自古代地理环境和交通限制,也可能与某些历史故事有关。该成语常用于描述极端困难或无法克服的困境。近义词包括进退维谷、举步维艰等,反义词为一帆风顺。文章还提供了多个例句以展示其用法,并强调了在使用时需要注意语境搭配和语意的准确性,避免错误使用。
信手拈来是什么意思
信手拈来的读音信手拈来的读音为:xìn shǒu niān lái,其中“信”读第四声,“手”读第三声,“拈”读第二声,“来”读第一声。信手拈来的含义信手拈来,字面意思为随手拿来。它常用来形容某人对某事物非常熟悉,能够轻易地提取或使用。在语境中,它常用来形容写作、讲话或处理事务时,思路清晰,能够轻易地找到合适的词句或方法。具体来说,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某人在处理事情时,能够轻松自如地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不需要过多思考或费力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表达自己的观点。这种能力通常需要长期的积累和磨练,因此信手拈来也带有一种赞扬的意味。信手拈来的典故信手拈来这个成语并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它是从日常生
尺寸之地
“尺寸之地”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ǐ cùn zhī dì,指的是面积非常小的土地,用来形容土地面积有限或某人所拥有的空间或资源有限。这个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土地资源的珍贵和争夺。它的近义词有“方寸之地”、“一隅之地”、“弹丸之地”,反义词包括“广袤无垠”、“辽阔无垠”等。在日常使用和写作中,应正确使用此成语,避免误用在不合适的场合或语境中。
朝不及夕
朝不及夕是一个成语,读音为zhāo bù jí xī。它用来形容情况紧迫、生活困苦或事情到了紧急关头。出自《左传·昭公十一年》的典故,描述了晋国的阳城太守孟氏的生活困境。近义词有危在旦夕、急如星火、刻不容缓等。反义词包括长久之计、安然无恙、悠然自得等。使用朝不及夕时需注意其含义和语境的匹配,避免误解或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