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饵虎口

垂饵虎口:成语详解

读音

chuí ěr hǔ kǒu

含义

  • :悬挂、放下。
  • :诱饵,指用来引诱猎物的食物。
  • 虎口:老虎的嘴巴,比喻极其危险的地方。
    整体含义:把诱饵放在老虎嘴边,比喻故意置身险境或冒险行事,带有极大的危险性。

典故

  1. 《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在垓下之战中,明知敌众我寡,仍率军突围,最终自刎乌江。后人评价他“垂饵虎口”,形容他明知必败仍奋力一搏。
  2. 《后汉书·班超传》
    班超出使西域时,曾以少数兵力对抗匈奴大军,有人劝他撤退,他却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种冒险精神也被视为“垂饵虎口”的表现。

近义词

  1. 铤而走险:形容在无路可走时冒险行动。
  2. 孤注一掷:比喻把所有希望寄托在一次行动上,不顾后果。
  3. 火中取栗:比喻冒险为别人做事,自己却可能受害。

反义词

  1. 稳扎稳打:形容做事稳妥,不冒险。
  2. 步步为营:比喻行动谨慎,避免危险。
  3. 明哲保身:指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不轻易涉险。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小明不听劝告,非要爬上高高的树,真是“垂饵虎口”啊!
    • 妈妈警告小红不要玩火,否则就是“垂饵虎口”。
  2. 小学高年级

    • 探险队明知山里有猛兽,仍然深入,简直是“垂饵虎口”。
    • 他明知考试作弊会被抓,还是冒险抄袭,真是“垂饵虎口”。
  3. 初中

    • 为了追求刺激,他在悬崖边拍照,简直是“垂饵虎口”。
    • 这家公司不顾市场风险盲目扩张,无异于“垂饵虎口”。
  4. 高中及以上

    • 在金融市场上盲目加杠杆投资,无异于“垂饵虎口”。
    • 他明知对方设下陷阱,仍然赴约,真是“垂饵虎口”。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勇敢”

    • ❌ 他“垂饵虎口”地冲进火场救人。(正确应为“奋不顾身”)
  2. 误用为“冒险成功”

    • ❌ 他“垂饵虎口”地投资,结果赚了大钱。(正确应为“富贵险中求”)
  3. 误用为“谨慎”

    • ❌ 他做事总是“垂饵虎口”,从不冒险。(正确应为“谨小慎微”)

总结:“垂饵虎口”强调冒险行为的危险性,而非单纯的勇敢或成功,使用时需注意语境。

垂饵虎口.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你可能感兴趣

甘冒虎口

甘冒虎口是一个成语,读音为gān mào hǔ kǒu。该成语的意思是指心甘情愿地冒着生命危险或去面对极大的困难,用以形容人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其源自古代勇士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勇闯虎穴的故事。近义词包括勇往直前、冒险犯难、临危不惧、挺身而出。反义词则是畏首畏尾、胆小如鼠、避难趋易。甘冒虎口在正确的语境中,如为了拯救群众、保护国家安全、探险、科学研究、环境保护、追捕罪犯等情境中使用。但需要注意避免滥用,尤其是在不涉及生命危险或重大困难的情境中,以及不能用来形容盲目冒险忽视安全的人的行为。

虎口逃生

“虎口逃生”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hǔ kǒu táo shēng,用来形容在极其危险的情况下成功逃脱或幸免于难的情景。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历史故事和传说。其近义词包括绝处逢生、九死一生等,反义词为坐以待毙等。使用“虎口逃生”时需避免误用为一般性逃脱或滥用轻松语境,并正确理解其引申意义。文章详细解释了该成语的含义、典故、用法及其注意事项。

老虎头上搔痒

本文介绍了成语“老虎头上搔痒”的读音、含义、典故以及近义词反义词。该成语形容在极度危险情况下仍轻举妄动或明知有危险却故意挑衅的行为,比喻人胆大妄为,不顾后果。文章还列举了该成语的正确使用例句及错误用法,指出在使用时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避免不恰当的使用。

朽索驭马是什么意思

朽索驭马的读音读音:xiǔ suǒ yù mǎ朽索驭马的含义“朽索驭马”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用腐朽的绳索驾驭马匹的情景。这个成语比喻在危险或困难的情况下,仍采取不安全或不稳妥的措施行事,具有极大的危险性。朽索驭马的典故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期,郑国大夫子皮想用一条朽败的绳索来驾驭马匹,以节省马匹的饲料。他的这种做法被认为是不明智的,因为使用朽索来驾驭马匹非常危险。后来,这个典故被用来形容那些冒险行事、不顾后果的行为。朽索驭马的近义词冒险行事铤而走险危险操作轻举妄动朽索驭马的反义词稳扎稳打谨慎行事深思熟虑安分守己朽索驭马的例句1. 有些人为了追求快速的成功,常常会采取一些朽索驭马的做法,结果往往

以身试险是什么意思

以身试险的读音读音:yǐ shēn shì xiǎn拼音注音:yǐ(第三声),shēn(第一声),shì(第四声),xiǎn(第三声)以身试险的含义“以身试险”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某人明知有危险却故意冒险尝试的行为。这里的“以身”指的是用自己的身体或行动,“试”表示尝试,“险”则指的是危险或险境。整体而言,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形容人冒险去做一些明知有风险的事情。以身试险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来源于古代的故事。在古代,有些人为了追求某种目的或者验证某种事情的可能性,会冒险去尝试一些危险的事情。这种行为就被形容为“以身试险”。虽然这种行为有时会带来意外的收获,但更多的是带来危险和损失。因此,这个成语也常

飞蛾赴烛

“飞蛾赴烛”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fēi é fù zhú,指飞蛾盲目地奔赴烛火,用来形容盲目追求所向往的或危险的事物,也用来形容因贪图利益或某种欲望而不顾一切行动的性质。该成语源于古代寓言故事,描述飞蛾因误以为烛火处有充足食物而不断奔赴,最终导致毁灭。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盲目追求、飞蛾投火等,反义词包括明哲保身、审时度势等。使用“飞蛾赴烛”时需注意避免与积极正面的词汇混淆,并避免用在描述自然现象或非生物的行为上。例句展示了该成语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

以卵敌石是什么意思

以卵敌石的读音以卵敌石,读音为 "yǐ luǎn dí shí",其中“卵”发音为第三声,“敌”发音为第四声,“石”发音为第二声。以卵敌石的含义以卵敌石,字面意思为用蛋去对抗石头。其含义是指用非常弱小的力量去对抗强大的力量,显然是自不量力、以弱胜强。它通常用来形容某些人或事物在面对强大的对手时,仍然勇敢地与之抗衡,即使知道成功的可能性极小。以卵敌石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出自《庄子·列御寇》中的故事。故事中,有一只小鸟用蛋去攻击一块大石头,结果蛋被石头砸得粉碎。这个故事后来被用来形容自不量力、以弱胜强的行为。此外,还有其他的典故和出处。比如《战国策》中也有类似的描述,即“以卵投石”,形容的是楚国将

冒大不韪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冒大不韪”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形容因某事或行动冒很大的风险,甚至可能违反公认的道德或法律准则,但仍坚持去做。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近义词包括铤而走险、孤注一掷、冒险行事等。反义词为谨慎行事、稳扎稳打、守法遵规等。文章还给出了相关例句及正确和错误用法提示,提醒读者在日常生活和写作中避免滥用该成语。

老虎头上扑苍蝇

“老虎头上扑苍蝇”是一个比喻性的成语,形容胆大妄为、不顾危险的行为。其含义是比喻自不量力或轻率冒进的行为。该成语的来源可能与古代民间故事或历史事件有关。其近义词包括轻举妄动、冒然行事等,带有贬义色彩。反义词则包括小心翼翼、谨慎行事等,带有积极的含义。该成语在日常生活中应谨慎使用,避免误用或言过其实。错误用法包括在描述小事或小人物行为时使用,以及在非贬义语境中形容成功情况。正确运用该成语,可更好地表达某些行为的冒险和不计后果的特点。

飞蛾赴焰

飞蛾赴焰是一个成语,读音为fēi é fù yàn。该成语用来描述人或事物盲目追求某种危险,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行为。其典故来源于古代寓言,形容那些不理智、不冷静的行为。近义词包括自投罗网、自取灭亡等。反义词包括明哲保身、审时度势等。使用例句展示了该成语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错误用法提示避免不恰当的描述。总的来说,飞蛾赴焰警示人们在面对风险时要保持理智,避免盲目冒险。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