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贤荐能:慧眼识才,举荐英才的智慧
读音
chēng xián jiàn néng
含义
“称”意为称赞、评价;”贤”指有德行、有才能的人;”荐”是推荐、举荐;”能”指有才能的人。整个成语的意思是称赞贤能之士,推荐有才能的人,形容善于发现和推举人才。
典故
- 《左传·襄公三年》记载,祁奚”称其仇,不为谄;立其子,不为比;举其偏,不为党”,后被引申为”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的典故,体现了公正无私地推荐贤能的精神。
- 《史记·管晏列传》中,鲍叔牙多次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称其才能远胜于己,最终使管仲得以施展抱负,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堪称”称贤荐能”的典范。
-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刘禅推荐了蒋琬、费祎、董允等贤能之士,体现了为国举才的担当。
近义词
- 举贤任能:推举贤人,任用能人。
- 推贤让能:推举贤人,让位给能人。
- 选贤与能:选拔贤人,任用能人。
- 知人善任:了解人并且善于任用。
- 伯乐相马:比喻善于发现和推荐人才。
反义词
- 嫉贤妒能:对品德、才能比自己强的人心怀怨恨。
- 任人唯亲:只任用与自己关系亲密的人。
- 压制人才:故意阻碍有才能的人发展。
- 埋没人才:使有才能的人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任用。
- 排斥异己:排挤与自己意见不同或不属于自己集团的人。
例句
小学阶段例句
- 老师经常称贤荐能,把优秀的同学推荐去参加各种比赛。
- 班长应该学会称贤荐能,发现每个同学的优点。
- 爸爸说公司领导要会称贤荐能,才能让公司发展得更好。
- 历史故事里有很多称贤荐能的例子,值得我们学习。
- 学校评选”三好学生”时,老师教导我们要称贤荐能。
初中阶段例句
- 作为学生会主席,他善于称贤荐能,把合适的人安排到合适的岗位。
- 古代贤明的君主都懂得称贤荐能的重要性。
- 人力资源部门的主要职责就是称贤荐能,为企业选拔优秀人才。
- 导师称贤荐能,把我的论文推荐给了学术期刊。
- 在这个团队中,大家互相称贤荐能,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氛围。
高中阶段例句
- 企业要发展壮大,高层管理者必须具备称贤荐能的胸襟和眼光。
- 鲍叔牙称贤荐能推举管仲的故事,展现了古人崇高的用人智慧。
- 在人才选拔过程中,要避免任人唯亲,真正做到称贤荐能。
-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称贤荐能,为蜀汉政权储备了后续人才。
- 现代企业管理中,称贤荐能已成为评价领导者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
大学及以上例句
- 在学术领域,导师称贤荐能提携后进是推动学科发展的重要方式。
- 古代科举制度虽然存在弊端,但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称贤荐能的社会功能。
- 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价值就在于建立科学的称贤荐能机制。
- 企业文化建设中,营造称贤荐能的氛围能够有效提升组织活力。
- 在全球化竞争中,一个国家能否建立完善的称贤荐能制度,直接影响其国际竞争力。
错误用法
- 错误场景:用于形容自我推荐。如”我称贤荐能,主动申请了这个职位”。(应为”毛遂自荐”)
- 错误场景:用于描述选拔过程而不涉及推荐行为。如”公司通过考试称贤荐能“。(应为”选拔人才”)
- 错误场景:用于贬义场合。如”他表面上称贤荐能,实际上是在培植亲信”。(与成语本义相悖)
- 错误场景:用于描述被动接受人才。如”这个部门称贤荐能,吸收了很多优秀人才”。(应为”吸纳人才”)
- 错误场景:用于形容人才自我展示。如”他在面试中称贤荐能,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能力”。(应为”展示才能”)
“称贤荐能”这一成语蕴含着中华民族重视人才、尊重贤能的传统智慧,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无论是组织管理还是个人发展,学会发现和推举贤能之士,都是值得倡导的美德和能力。
你可能感兴趣
祁奚之荐是什么意思
祁奚之荐是一个成语,读音为qí xī zhī jiàn,源自春秋时期晋国贤臣祁奚举荐人才的行为,用来比喻公正无私地举荐贤能的人。祁奚之荐的典故体现了祁奚公正无私和举贤不避亲仇的精神。其近义词包括举贤任能、贤能之选等,反义词则包括嫉贤妒能、排斥异己等。在用法上,祁奚之荐应被用于描述举贤任能的行为,而非单纯的人际推荐或介绍。错误用法包括将其用于贬义或在不适当的场合使用。
拔犀擢象
本文介绍了成语“拔犀擢象”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于形容选拔非常优秀的人才,出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其近义词包括精选英才、百里挑一、拔尖儿等,反义词为滥竽充数、鱼龙混杂、草率从事等。文章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该成语的用法,并强调了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其含义和用法,避免错误搭配或语境上的错误。
举善荐贤
举善荐贤是一个成语,拼音为jǔ、shàn、jiàn、xián。其含义为推荐和选拔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人,常用来形容善于发现和推荐优秀人才的人。该成语源于古代的典籍和历史故事,强调选拔人才的重要性。其近义词包括知人善任、提拔贤能等,反义词为埋没人才、任人唯亲等。举善荐贤在例句中常用来赞扬那些为公司、国家发现和推荐优秀人才的人。然而,该成语不可误用为贬义词或用于不当场合,应基于个人实际能力和表现来选拔和推荐人才。
进贤任能
“进贤任能”是一个成语,读音为jìn xián rèn néng,意指推荐和任用有才能和德行的人。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选拔制度,强调公正、公平和公开地选拔人才。进贤任能的重要性在于确保人才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推动企业和社会的进步。该成语的出处为《汉书·贾谊传》,并在其他古代文献中也有所提及。近义词包括推荐人才、选拔英才等,反义词则是偏袒关系、任人唯亲等。在领导选拔、企业用人等方面,进贤任能是保持竞争力、实现持续发展的关键。然而,在实际应用中需避免错误做法,如只看重关系而忽视才能。因此,在选拔人才时应坚持进贤任能的原则。
推贤进善是什么意思
推贤进善的读音读音:tuī xián jìn shàn拼音:tuī xián jìn shàn推贤进善的含义推贤进善是指推荐有才能的人,并引导他们做出善良的行为或决策。它强调了对于优秀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以及在行为上的积极引导和鼓励。具体来说,“推”表示推荐、引导,“贤”指的是有德行、有才能的人,“进”则是促进、发扬的意思,“善”则是指善良、美好的行为。因此,该成语的含义就是通过推荐优秀人才并引导他们做出良好的行为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和谐。推贤进善的典故该成语源于古代的儒家思想,强调了选拔和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性。在古代,许多贤士通过被推荐和引导,得以发挥自己的才能,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例
敬贤重士
敬贤重士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jìng xián zhòng shì,意指尊敬贤能的人,重视有才能的人。这个成语源于古代中国,强调了对于贤能之士的尊重和重视,体现了对人才价值的认识和推崇。敬贤重士的典故广泛流传,如周公吐哺、刘备三顾茅庐等。该成语的出处为《荀子·臣道》。敬贤重士的近义词包括尊贤重才、崇德尚才等,反义词为轻视人才、弃才等。在使用敬贤重士时,应注意正确理解和使用场合,避免误解和滥用。
祁奚之举是什么意思
祁奚之举是一个成语,读音为qí xī zhī jǔ。该成语源于春秋时期晋国大夫祁奚公正无私地推荐人才的行为,后来用来比喻出于公心、不图私利、公正推荐人才的举动。祁奚之举的典故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该成语的近义词有公正无私、秉公办事、任人唯贤等,反义词有偏私、偏袒、徇私舞弊等。在运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语境,避免与贬义语境或其他成语混淆使用,要理解其引申义并正确运用。
进贤退佞
本文介绍了“进贤退佞”这个成语的含义和出处。其指的是选拔有才能的人,罢免邪恶的人。出自《尚书·说命中》的典故,体现了古代君王治理国家的理念。文章还提供了该成语的近义词与反义词,并举例说明其在不同语境下的用法。同时,也指出了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的错误理解。
敬贤爱士
敬贤爱士是一个成语,读音为jìng xián ài shì,表示尊敬贤能的人,爱护有才学之士。这一成语源于古代中国,强调对于有才能和品德高尚之人的尊重和爱护。敬贤爱士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史记》等古籍。历史上的政治家和文人墨客都有敬贤爱士的美德,他们通过尊重和爱护人才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尊贤重士、崇德重才、礼贤下士等,反义词则是轻视人才、弃才擢庸、鄙薄之见等。在使用敬贤爱士时,需要注意避免将其误用为只是单纯地尊重他人,而忽略了实际的行动和措施去支持人才的发展。同时,应该根据具体语境判断和调整使用方式。
得人者昌,失人者亡
"得人者昌,失人者亡"是一句强调人才重要性的中国传统格言。这句话意味着得到并善用人才的国家或组织会繁荣昌盛,而失去或不善用人才则会衰败灭亡。文章探讨了这句话的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常见错误用法。摘要指出,重视人才引进和培养是兴旺发达的关键,而领导者应懂得倚才任势,避免失人者亡的悲剧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