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人者昌,失人者亡
读音
dé rén zhě chāng, shī rén zhě wáng
含义
- 得:获得,得到。
- 人:人才,贤能之士。
- 昌:兴盛,繁荣。
- 失:失去,错失。
- 亡:衰败,灭亡。
整体含义:得到人才的人会兴盛,失去人才的人会衰亡。强调人才对国家、组织或个人的重要性。
典故
- 《史记·商君列传》
商鞅在秦国变法时,秦孝公重用他,使秦国迅速强大。而商鞅死后,继任者未能延续其政策,导致秦国一度衰落,印证了“得人者昌,失人者亡”的道理。 - 《三国演义》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最终建立蜀汉政权;而曹操虽雄才大略,但因猜忌人才(如杀杨修、荀彧),最终未能统一天下。 - 《资治通鉴》
唐太宗李世民广纳贤才,开创“贞观之治”;而隋炀帝杨广刚愎自用,排斥忠臣,导致隋朝迅速灭亡。
近义词
- 任人唯贤:只任用德才兼备的人。
- 礼贤下士:对有才德的人以礼相待。
- 人才济济:形容有才能的人很多。
- 伯乐相马:比喻善于发现和重用人才。
反义词
- 任人唯亲:只任用亲近自己的人,不论才能。
- 嫉贤妒能:嫉妒有才能的人。
- 众叛亲离:失去人心,孤立无援。
- 孤家寡人:形容失去支持,独断专行。
例句
- 小学低年级:老师告诉我们,班级要团结,“得人者昌,失人者亡”,大家要互相帮助。
- 小学高年级:历史上很多国家因为重用人才而强大,比如唐朝,真是“得人者昌,失人者亡”。
- 初中: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体现了“得人者昌”的道理。
- 高中:企业竞争的核心是人才,正所谓“得人者昌,失人者亡”。
- 大学:现代管理学强调人力资源的重要性,这与“得人者昌,失人者亡”的古训不谋而合。
- 职场:公司要想发展,必须重视人才招聘和培养,否则“失人者亡”。
- 历史评论:秦国的崛起与商鞅变法密不可分,印证了“得人者昌”。
- 政治分析:一个国家的兴衰往往取决于是否善于用人,“得人者昌,失人者亡”是永恒的真理。
- 团队管理:优秀的领导者懂得“得人者昌”,因此会尽力留住核心人才。
- 家庭教育: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的特长,因为“得人者昌”也适用于个人成长。
错误用法
- 误用于物质资源:
❌ “这家公司买了最新设备,真是得人者昌。”
(正确应强调人才,而非设备。) - 误用于个人情感:
❌ “我交了很多朋友,得人者昌嘛!”
(成语强调贤能之士,而非普通社交。) - 误用于短期行为:
❌ “这次比赛赢了,因为我们得人者昌。”
(成语指长期发展,而非一时胜负。) - 误用于贬义:
❌ “他靠贿赂拉拢人脉,真是得人者昌。”
(成语强调正当用人,而非不正当手段。) - 误用于自然现象:
❌ “今年风调雨顺,庄稼得人者昌。”
(成语与人才相关,与自然无关。)
总结:该成语强调人才的重要性,适用于国家、组织或个人的长期发展,不可滥用或曲解。
你可能感兴趣
关于伯乐的诗词
关于伯乐的诗词(第1篇)关于伯乐的诗词一、诗词全文伯乐遇良马唐·李商隐伯乐在厩中,千里良马同。遇贤即自进,遇不肖则藏。长嘶知水渴,俯首识途长。一朝乘风起,天下任骧昂。作者:李商隐,唐代诗人。解析:此诗以伯乐与良马的关系为喻,赞颂贤能之士的慧眼识才和良马的忠诚。诗中描绘了伯乐在马厩中识别千里良马,以及良马遇贤能之士的喜悦和忠诚。伯乐寻骏骨宋·郑清之骏骨天成百炼刚,神龙失势尚寻常。骅骝虽自千蹄远,谁识元侯有伯阳。作者:郑清之,宋代诗人。解析:此诗以伯乐寻骏骨为喻,赞颂了贤能之士的眼光独到和识人之明。诗中描绘了骏骨的坚韧和神龙的威猛,以及伯乐的眼光独到,能够识别出千里马。二、其他符合主题的古诗词伯乐
关于招生的诗词
关于招生的诗词(第1篇)题目:古韵招生:千百篇诗传华彩自古以来,众多才子墨客以其遨游四方的目光、吟咏人间世事,留给了我们众多美好的诗篇。面对着新的学年,学校的招生季节如期而至。如今,将部分以招生为题或意境的古诗词搜集起来,借此启迪文心、引导后辈,以下就是精心整理的一些与招生有关的诗词全文:一、唐朝诗词《送东阳马生序·其四》唐·陆游落笔云烟意纵横,秋高气爽广陵行。寻文得友谁堪赠,千里征鸿正北征。作者:陆游,南宋人,这首诗描述了招生的景象,作者借秋天的景致与即将踏上求学之路的学子相送,勉励其前程远大。二、宋朝诗词《长恨歌·节选》宋·张孝祥愿子持心守身志,勤学不辍终成才。古来英才多磨难,但求学子入云
爱才如渴
爱才如渴是一个成语,读音为ài cái rú kě,形容非常珍视人才,渴望得到人才的心情非常迫切。最早源于《左传》中祁奚的故事,用来表达对于人才的极度渴望和尊重。这个成语的近义词包括求贤若渴、珍爱人才、慕才好士等,反义词则是视若无睹、恃才傲物、轻视人才等。文章还介绍了爱才如渴的使用语境和注意事项。
爱才如命
本文将介绍成语“爱才如命”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该成语用来形容对人才的极度尊重和珍视,强调对人才的重视和渴求。典故源于古代统治者和学者对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使用此成语时需注意其使用的场合和语境,避免错误用法。同时,也介绍了爱才如命的错误用法,提醒读者注意其使用的正确性。文章通过多个例句来展示这个成语的应用。
爱才若渴
本文介绍了成语“爱才若渴”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和近义词。同时,文章也探讨了该成语的反义词和在不同情境下的错误用法。文章强调,“爱才若渴”指的是对有才能的人的极度渴望和尊重,如同口渴需要水一样迫切。历史上,像蜀汉君主刘备和唐太宗李世民等人物都有过爱才若渴的表现。此外,本文还通过例句展示了该成语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本文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爱才若渴”这一成语。
野无遗才是什么意思
野无遗才的读音野无遗才的读音为 "yě wú yí cái"。野无遗才的含义"野无遗才"是一个成语,意思是田野间没有遗弃的人才,形容国家或社会对人才的重视和选拔,不遗漏任何有才能的人。野无遗才的典故该成语出自《史记·货殖列传》,讲述的是古代社会对人才的重视和选拔。在古代,人才往往被视为国家的宝贵财富,因此,国家会采取各种措施来选拔和培养人才,以确保国家的发展和繁荣。在这个背景下,"野无遗才"这个成语就应运而生,意味着国家对人才的重视和选拔是全面的,不遗漏任何有才能的人。此外,还有传说该成语与三国时期的刘备有关。刘备在招募人才时,曾经说过"吾宁爱一贤,不弃一能",意在表示不遗漏任何有才能的人。因
人才难得是什么意思
“人才难得”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有才能的人非常珍贵且难以找到。其典故源自于古代文人墨客,强调对人才的珍视和寻找的困难。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才高难遇”、“千金难求”等,反义词有“人才济济”、“才疏易得”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避免滥用、与贬义词语搭配、用法不当及不符合语境等错误用法。文章通过典故和例句详细解释了“人才难得”的含义及用法。
爱人好士
"爱人好士"是一个成语,读音为ài rén hào shì,用来形容一个人关心爱护他人,喜欢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这一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仁爱之道。其近义词包括仁爱之士、仁慈善良的人等,反义词则为冷漠无情、自私自利等。在日常使用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那些乐于助人、关心他人的人。然而,也需要注意在某些语境下避免误用或滥用,例如过度表现或不适当地使用可能会产生负面效果。因此,在使用时需要结合具体情境和情况。例如,文中描述的某人是典型的爱人好士,经常参与志愿者活动,关心朋友和陌生人,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藏龙卧虎
本文介绍了成语“藏龙卧虎”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例句。这个成语用于形容地方或人群中隐藏着许多有才能或潜力的优秀人物,源自古代传说。同时,本文还指出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提醒读者根据实际情况使用,避免过度夸张或夸大其词。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是什么意思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读音读音:shí nián shù mù,bǎi nián shù rén拼音注音:shí nián / shù mù / bǎi nián / shù rén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含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是一个汉语成语,它形象地表达了培养人才的重要性和长期性。具体来说,它指的是种下一棵树需要十年的时间才能成长为木材,而培养一个优秀的人才则需要长时间的教育和引导。这个成语强调了教育和培养人才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也突出了人才的重要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教育观念。在古代,人们认为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耐心和毅力。同时,人们也相信通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