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食马肝

成语“不食马肝”详解

读音

bù shí mǎ gān

含义

  • :否定词,表示“不要”“不能”。
  • :吃。
  • 马肝:马的肝脏。古代传说马肝有毒,食用会致命。
  • 整体含义:比喻不做危险或有害的事情,也指不触碰不该触碰的事物。

典故

  1. 《史记·封禅书》:汉武帝时,方士李少君称“马肝有毒”,劝人勿食,后引申为避讳危险之事。
  2. 《汉书·辕固传》:儒生辕固因直言得罪窦太后,被罚入兽圈刺野猪,旁人劝他“不食马肝”(即不要触怒权贵),但他仍坚持己见。
  3. 民间传说:古人认为马肝性烈,食之易狂躁,故以“不食马肝”告诫人勿因小失大。

近义词

  1. 避之若浼:像躲避脏东西一样远离危险。
  2. 明哲保身: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
  3. 知难而退:遇到困难主动退缩。

反义词

  1. 铤而走险:冒险做危险的事。
  2. 飞蛾扑火:比喻自取灭亡。
  3. 明知故犯:清楚后果仍故意去做。

例句

小学生例句

  1. 老师说野蘑菇有毒,我们要“不食马肝”,不能随便摘。
  2. 弟弟想玩打火机,妈妈提醒他“不食马肝”,太危险了!

中学生例句

  1. 考试时抄袭是“不食马肝”的行为,会被取消成绩。
  2. 朋友怂恿他逃课,他摇头说:“不食马肝,我不想被处分。”

大学生及以上例句

  1. 投资诈骗项目?还是“不食马肝”为妙。
  2. 他拒绝参与灰色交易,笑道:“君子不食马肝。”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挑食”

    • ❌“我不爱吃胡萝卜,就像不食马肝。”
    • ✅正确用法应指“避免危险”,而非单纯不吃某种食物。
  2. 混淆近义词

    • ❌“他‘不食马肝’,遇到困难就放弃。”(应为“知难而退”)
  3. 脱离危险语境

    • ❌“今天不食马肝,我们吃牛肉吧。”(强行套用,无逻辑关联)

总结:“不食马肝”强调规避风险,使用时需紧扣“危险/禁忌”这一核心,避免泛化或曲解。

不食马肝.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你可能感兴趣

危机四伏是什么意思

危机四伏的读音标注拼音: wēi jī sì fú危机四伏的含义"危机四伏"这个成语指的是到处都存在着危机和隐患,形容局势极其严峻,充满了危险和不确定性。其中,“危机”指的是危险和机会并存的情况,“四伏”则表示无处不在的危机。危机四伏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战争时期。在古代,战争常常是危机四伏的,因为敌人的埋伏、陷阱以及各种不可预见的因素都可能给战争带来巨大的风险。因此,人们常用“危机四伏”来形容战争中的紧张局势和危险环境。此外,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形容其他充满危险和不确定性的环境,如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典故出处一在《左传》中,有“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的说法,强调在平静

飞蛾投火

"飞蛾投火"是一个成语,形容盲目地、不顾一切地去做某事,常导致失败或灾难。最早源于古代的寓言故事,比喻盲目付出或为了爱情不顾一切。近义词包括轻率冒险、铤而走险等。反义词为谨慎小心、理性决策等。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片面理解。错误用法包括在描述感情和某些勇敢行为时的不当使用。

飞蛾赴焰

飞蛾赴焰是一个成语,读音为fēi é fù yàn。该成语用来描述人或事物盲目追求某种危险,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行为。其典故来源于古代寓言,形容那些不理智、不冷静的行为。近义词包括自投罗网、自取灭亡等。反义词包括明哲保身、审时度势等。使用例句展示了该成语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错误用法提示避免不恰当的描述。总的来说,飞蛾赴焰警示人们在面对风险时要保持理智,避免盲目冒险。

布帆无恙

布帆无恙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ù fán wú yàng,源于古代航海文化,表示旅途平安、没有遭遇任何困难和事故。其含义是比喻旅途平安顺利,没有出现损害或损失。布帆无恙的典故源自一位船长使用布帆祈求平安的航海故事。近义词有一帆风顺、平安无事、顺风顺水等。反义词有惊涛骇浪、坎坷不平、波折重重等。在日常使用和写作中,需要注意避免误用和滥用,尤其要注意使用语境和对象。

汉字"殆"的正确读音和9笔笔顺详解 从危险含义到成语应用全面解析

本文介绍了汉字“殆”的拼音、部首、笔顺等信息,并详细解析了其含义和用法。包括其作为危险、几乎、差无比的意味,以及表推测、范围、肯定和时间的用法。同时,文章还通过多个典故和例证,生动展示了该字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

岌岌可危

本文介绍了成语“岌岌可危”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在不同情境下的使用示例。形容形势或生命处于极度危险的状态。出自《论语·述而》,与古代建筑和当前不稳定的状况有关。同时,也需要注意在使用时避免与安逸、夸张等语境混用,需要准确理解其含义和语境。

掌握虎的拼音hǔ写法笔顺及8个成语典故解析

本文介绍了汉字“虎”的相关信息。包括其拼音、部首、笔顺以及详细含义。描述了虎是一种哺乳动物,具有勇猛威武的特质。同时,也介绍了虎的其他含义,如比喻残酷凶暴或恐吓等。此外,本文还提供了虎的姓氏含义和用法。

掌握“逃”的拼音、笔顺和10个实用组词 全面解析汉字“逃”的奥秘

本文介绍了汉字“逃”的拼音、部首、笔顺等基本信息,详细解析了“逃”的含义,包括逃跑、躲避、逃匿等动作,以及逃避、回避、隐藏等含义。文章还提到“逃”的古代用法和出处,展示了“逃”字的丰富内涵。

燕巢于幕是什么意思

燕巢于幕的读音燕巢于幕的读音为yàn cháo yú mù。燕巢于幕的含义“燕巢于幕”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指燕子把巢筑在帷幕上。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处境非常危险,或者比喻事情的结局将会很糟糕。燕巢于幕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当时,齐国的国君齐景公看到一只燕子在帷幕上筑巢,感到非常好奇。然而,他的臣子晏子却警告说,燕巢于幕是危险的,因为如果幕布被风吹动或者有人不小心碰到,就会使燕子巢毁人亡。齐景公没有听从晏子的警告,最终导致了不幸的后果。此外,这个成语还与古代的军事策略有关。在古代战争中,如果敌方军队的营帐(类似于帷幕)被敌方利用来隐藏兵力或者进行伏击,那么这种行为也被称为

自身难保是什么意思

自身难保的读音标注拼音:zì shēn nán bǎo自身难保的含义"自身难保"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说某个人或某事物处于困境之中,以至于自身都难以保全。在具体含义上,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一个团体处于危险或困境中,自身都难以顾及,更无法为他人或他事提供帮助或保护。自身难保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来源于古代的战争和政治环境。在古代,战争频繁,人们常常面临生死存亡的抉择。当一方势力处于劣势时,就可能出现“自身难保”的情况。例如,在某个战役中,如果一方的将领或士兵陷入敌人的重重包围之中,他们就可能面临“自身难保”的境地。此外,在政治斗争中,某些势力或个人也可能因为内忧外患而陷入“自身难保”的境地。典故一: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