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不得而知”详解
读音
不得而知(bù dé ér zhī)
含义
- 不:否定词,表示“无法”或“不能”。
- 得:获得、知晓。
- 而:连词,表示承接关系。
- 知:知道、了解。
整体含义:指由于缺乏信息或证据,无法得知某件事的具体情况。常用于表示对某事不了解或无法确定。
典故
- 《后汉书·桓谭传》:
“其事不得而知,然以意度之,当有异焉。”
此处指某些事情无法确切知晓,只能推测。 - 《晋书·王导传》:
“其谋不得而知,然观其行,必有所图。”
形容对他人意图无法明确了解,只能通过行为推测。 - 宋代笔记《容斋随笔》:
“古人之心,今人不得而知也。”
表达对古人想法的不可知性。
近义词
- 无从知晓:完全没有途径或方法知道。
- 不得其详:无法了解详细情况。
- 不甚了了:知道一些但不完全清楚。
- 茫然不解:完全不明白。
反义词
- 了如指掌:对情况非常清楚。
- 洞若观火:看得非常透彻。
- 明察秋毫:观察细致入微,毫无遗漏。
- 众所周知:大家都知道的事情。
例句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 小明的玩具丢了,他不得而知是谁拿走的。
- 老师问谁打翻了花盆,同学们都不得而知。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 这本书的作者是谁,我们不得而知。
- 小狗为什么突然跑了,主人不得而知。
初中:
- 古代某些失传的技术,现代人不得而知。
- 他的真实想法,旁人不得而知。
高中:
- 宇宙中是否存在其他生命,科学家至今不得而知。
- 历史的真相有时因年代久远而不得而知。
大学及以上:
- 这项实验失败的原因,研究人员暂时不得而知。
- 古代文献中缺失的部分,学者们不得而知。
错误用法
- 误用为“不想知道”:
❌ “他对这件事不得而知。”(正确应为“他不想知道”或“他并不知情”。) - 误用为“无法理解”:
❌ “这道数学题太难了,我不得而知。”(正确应为“我无法理解”或“我不明白”。) - 误用为“不确定”:
❌ “明天是否下雨,我不得而知。”(正确应为“我不确定”或“我无法预测”。) - 误用为“不关心”:
❌ “他对比赛结果不得而知。”(正确应为“他不关心比赛结果”。)
总结:“不得而知”强调客观上的无法知晓,而非主观上的不愿知道或不确定,使用时需注意语境。
你可能感兴趣
不得要领
“不得要领”是一个汉语成语,表示做事或说话未抓住关键或重点。其来源于《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等古代文献。近义词有茫然无措、不知所措等,反义词有掌握关键、抓住要点等。该成语的误用情况包括肯定含义的误用、使用场合不当以及与其他成语混淆使用。使用时需注意其语境和含义。例如,在某领域未能抓住关键或重点时,可以使用“不得要领”来描述。
洞若观火
文章介绍了成语“洞若观火”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并提供了相关的例句。该成语用来形容对事物观察得非常清楚、透彻。典故源自古代军事战争,形容将领敏锐观察敌人意图。近义词包括洞察秋毫、明察秋毫等。反义词如蒙昧无知、盲目从众等。使用时应避免错误用法,如夸张形容小事或用于形容缺乏观察力的情况。
出处殊途
本文解释了成语“出处殊途”的读音、含义和典故。该成语描述来自不同源头或途径的事物或人,强调其差异性和独特性。它可以用来形容古代文化中的不同流派或学派,也可以比喻人们在人生道路上的不同选择和经历。同时,本文还介绍了该成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并给出了相关例句。在运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滥用、误解和搭配不当等错误用法。
翻黄倒皂
“翻黄倒皂”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事物颠倒混乱、黑白不分,或人说话做事颠三倒四、混乱无序。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民间故事或文献,具体出处不可考。它的近义词包括颠三倒四、混淆黑白等,反义词则是条理分明、有条不紊等。使用时应避免滥用,保留其强烈的混乱意味,符合语境。这篇内容详细介绍了“翻黄倒皂”的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错误用法等,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该成语。
汉字"懵"的正确读音与18笔书写技巧 解析拼音部首含义及组词造句
本文介绍了“懵”字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该字的含义。该字具有形容词和动词的用法,表示昏昧无知、欺诈等含义。文章详细解析了“懵”字的用法和含义,并提供了相关词语示例。
不知其详
“不知其详”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bù zhī qí xiáng,表示对某事或某人的了解不够深入或全面。该成语出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表示了解的情况并不详尽。其近义词有一知半解、略知一二、半知半解等,反义词为了如指掌、洞若观火、了若指掌等。使用时应避免误用为贬义词或与其他词语混淆。对于不同的语境,需要正确理解并选择适当的词语来表达意思。在文章中出现的例子和典故,也展示了该成语的使用和流传。
洞彻事理
洞彻事理的读音为【dòng chè shì lǐ】,表示深入透彻地理解事物。该成语形容人的智慧和洞察力敏锐,能迅速理解复杂事物并做出正确判断。它没有特定的典故或出处,但在古代文献中常出现。近义词包括洞察秋毫、明察秋毫等,反义词则包括懵懂无知、浅尝辄止等。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误用为贬义或在不当场合使用,并与“透彻了解”区分使用。洞彻事理能力的人能够洞察事物本质和内在规律,有助于在各个领域取得成功。
达地知根
“达地知根”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á dì zhī gēn。它表示了解事物的本质和根源,形容对某事或某物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这个成语源于古代人们对自然和事物的深入观察和思考。它的近义词包括深入浅出、洞若观火等,反义词为一知半解、浅尝辄止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在不恰当的语境中使用或与其他词语混淆使用。通过深入研究和了解,可以真正达到“达地知根”的境界。
不分青红皂白
“不分青红皂白”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不仔细分辨是非、轻重缓急,盲目一概而论的行为。其含义源于古代颜色区分的民间故事和历史传说。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混为一谈、一概而论等,反义词为明察秋毫、泾渭分明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盲目指责、不深入调查等。在处理事情时,应查明真相,仔细分辨,避免不分青红皂白的行为。
匪夷所思
“匪夷所思”是一个用来形容某些超乎寻常、难以理解的事或想法的成语。其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近义词包括不可思议、不可捉摸等,反义词为司空见惯、情理之中等。文章提供了多个例句以展示其用法。同时,也指出了错误使用方式,提醒读者要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