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肩齐声:并肩而立,同声相应
读音
bǐ jiān qí shēng
含义
- 比肩:肩膀挨着肩膀,形容距离近或地位相当。
- 齐声:声音一致,形容意见或行动统一。
- 整体含义:形容两个人或群体地位相当、意见一致,彼此配合默契,共同发声或行动。
典故
- 《后汉书·党锢传》:东汉末年,士人李膺、范滂等人因反对宦官专权而遭迫害,但他们的声望极高,世人称他们“比肩齐声”,形容他们的品德和影响力不相上下。
- 《晋书·王导传》:东晋名臣王导与周顗(yǐ)共同辅佐晋元帝,时人称二人“比肩齐声”,赞誉他们在朝堂上的默契配合。
近义词
- 并驾齐驱:比喻齐头并进,不分高下。
- 志同道合:形容志向相同,理念一致。
- 同心协力:指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 声气相通:形容彼此心意相通,互相呼应。
反义词
- 分道扬镳:比喻目标不同,各走各的路。
- 各行其是:指各自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互不配合。
- 势不两立:形容双方矛盾尖锐,无法共存。
- 南辕北辙:比喻行动与目标完全相反。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小明和小红在合唱比赛中比肩齐声,赢得了第一名。
- 两只小鸟站在树枝上比肩齐声地唱歌。
-
小学高年级:
- 班上的两位学霸在数学竞赛中比肩齐声,都获得了满分。
- 这对双胞胎姐妹在舞台上比肩齐声,表演得非常精彩。
-
初中:
- 两位科学家在研究上比肩齐声,共同推动了这项技术的突破。
- 在辩论赛中,正方队员比肩齐声,反驳了对方的观点。
-
高中:
- 两位政治家在推动环保政策时比肩齐声,赢得了民众的支持。
- 他们的学术观点比肩齐声,因此在合作研究中取得了丰硕成果。
-
大学及以上:
- 两位经济学家的理论比肩齐声,共同影响了现代金融政策。
- 在文学创作上,这两位作家比肩齐声,开创了新的流派。
错误用法
-
错误场景:形容两个人吵架时声音一样大。
- ❌ 他们争吵时比肩齐声,谁也不让谁。(正确用法应强调和谐一致,而非对立。)
-
错误场景:形容一个人在不同场合的表现。
- ❌ 他在工作和生活中比肩齐声,都很出色。(“比肩齐声”用于多人,不适用于个人。)
-
错误场景:形容事物高度相同。
- ❌ 这两座山比肩齐声,都很高。(成语用于人或群体,不适用于无生命物体。)
“比肩齐声”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默契与和谐的象征。正确使用它,能让语言更生动,表达更精准!
你可能感兴趣
同声同气是什么意思
同声同气的读音同声同气(tóng shēng tóng qì)同声同气的含义“同声同气”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两个人或一群人的声音、思想、情感等非常一致,彼此之间有着相同的立场和态度。这个成语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默契和共同点,也表达了人们之间的相互认同和团结。同声同气的典故“同声同气”这个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人们常常用“同气”来指代有着相同血缘关系的人,如兄弟、父子等。因此,“同声同气”也可以理解为有着相同声音、相同立场和态度的人。这个成语的典故并不是很明确,但可以从人与人之间的默契和共同点来理解它的含义。同声同气的近义词志同道合:形容志向、兴趣等方面相同的人。情投意合:形容两个人之
不谋而同
“不谋而同”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ù móu ér tóng,表示事先没有商量过,但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这个成语强调了人们之间的默契和一致性,反映了在某些情况下即使没有预先计划或讨论也能达成共同的理解和行动。它的近义词包括“心有灵犀”、“不约而同”、“殊途同归”和“志同道合”,反义词有“意见相左”、“分道扬镳”和“背道而驰”。使用时应避免误解为贬义,并正确区分与“不约而同”的细微差别,同时避免在不相关的场合滥用。例句展示了在不同情境下使用“不谋而同”的恰当方式。
道合志同
道合志同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ào hé zhì tóng",含义是人们的思想、信仰、志向等方面相互契合、一致。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的典故和故事,强调只有道路和志向相同的人才能相互合作、共同前进。道合志同的近义词有志同道合、心心相印、情投意合等,反义词有分道扬镳、背道而驰、同床异梦等。道合志同在用法上并没有明显的错误,但需要根据具体语境理解其含义,避免与意思相反的词语混淆使用。道合志同的实例涉及人们之间的友谊、夫妻间的共同经营、团队的合作、国家间的联合等。文章详细解释了道合志同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用法,同时提供了多个实例来加深理解。
一鼻孔出气是什么意思
一鼻孔出气的读音一鼻孔出气(yī bíkǒng chū qì)一鼻孔出气的含义“一鼻孔出气”是一个比喻性的成语,用来形容两个人或多个人的言行举止非常相似,意见一致,几乎可以说是“一个鼻孔出气”,即呼吸同步,意指他们的立场、态度或看法等完全一致,没有分歧或差异。一鼻孔出气的典故这个成语的来源目前并不明确,没有明确的典故可以追溯。但根据成语的构造和用法,我们可以推测这可能是一个形容人们意见一致的生动表达方式。一鼻孔出气的近义词意见一致步调一致心心相印志同道合一鼻孔出气的反义词分道扬镳各执一词意见相左背道而驰一鼻孔出气的例句他们俩真是“一鼻孔出气”,连说话的语气都一模一样。这两位好友的意见总是那么一
大相径庭
本文介绍了成语“大相径庭”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以及常见错误用法。该成语表示事物间存在极大差异,差异程度如同两条不同道路。文章还给出了几个例句来展示其用法。同时,指出了滥用或误用词语搭配及其他相近成语混淆使用等错误用法。
道同契合
道同契合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ào tóng qì hé,意指志同道合,有共同理念、信仰或目标的人之间心意相通,互相契合。这个成语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思想、信仰、目标等共同点,以及这种共同点带来的默契和和谐。它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精神。道同契合的近义词有“志同道合”、“心意相通”等,反义词有“分道扬镳”、“意见不合”等。该成语通常用于形容人与人之间的默契和和谐关系,不能随意用于其他场合或对象。例如,道同契合的两人因共同理想而成为朋友,团队因道同契合而赢得胜利等。
比肩而立
比肩而立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ǐ jiān ér lì。它意味着两个人或事物地位相当,实力相近,没有显著的差距。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两个人或两个事物在某方面拥有相同的地位或水平。典故并不明确,但可能源于古代文化中的平等和相似象征。近义词包括并驾齐驱、齐头并进、势均力敌等。反义词有天壤之别、高下立判等。在正确使用场合下,比肩而立可用于描述各个领域中的相当实力者。然而,错误地使用该成语,如只理解其字面意思或在不恰当的场合使用,会使其显得夸张或不合适。
同符合契是什么意思
同符合契的读音同符合契的读音为:tóng hé fú qì,其中“契”字读作qì,声调为第四声。同符合契的含义同符合契,字面意思为“相同且符合约定”,指思想、言行、行动等各方面都完全一致,相互符合,没有矛盾或出入。具体来说,它强调的是在某种约定或准则下,各方都能达成一致,相互配合默契,达到共同的目标。同符合契的典故同符合契的典故源于古代的契约文化。在古代社会,人们常常通过订立契约来规定彼此的权利和义务。如果各方都能严格遵守契约的规定,做到同符合契,那么就能保证合作的顺利进行。这个成语也常被用来形容人们之间的默契和配合程度。同符合契的近义词共通无异:指在某一方面或某件事情上,各方意见一致,没有分
一时伯仲是什么意思
一时伯仲的读音一时伯仲的读音为:yī shí bó zhòng。一时伯仲的含义“一时伯仲”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在某个时期或某个方面,两个或多个事物或人物不分高下,实力相当,难以分出优劣。其中,“伯仲”表示兄弟之间的排行,常用来比喻事物的优劣、强弱等。一时伯仲的典故“一时伯仲”的典故源自于古代的兄弟关系。在古代中国,兄弟之间常常互相竞争,力求出类拔萃。然而,有时兄弟之间的实力相当,难以分出高下,便用“伯仲”来形容他们之间的不分上下。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时伯仲”这个成语逐渐被用来形容在某个时期或某个方面实力相当的情况。一时伯仲的出处这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史记·项羽本纪》。在《史记》中,项羽和刘邦是两
旅进旅退是什么意思
旅进旅退是一个成语,读音为lǚ jìn lǚ tuì,用来形容人们行动一致的状态,如同旅行时一起前进和后退。这个成语最早起源于古代军队的行军状态,表示士兵们行动的一致性。它也常用于描述人们的行为或态度相互协调,步调一致的现象。旅进旅退还有近义词如齐心协力、步调一致等,反义词如各自为政、分道扬镳等。然而,该成语不应滥用或用于不恰当的场合,需要在使用时注意其适用范围和语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