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肩而立:并肩站立,共赴前程
读音
bǐ jiān ér lì
含义
- 比:靠近、并列。
- 肩:肩膀,象征并肩同行。
- 而:连词,表示承接关系。
- 立:站立,引申为存在或共同面对。
整体含义:形容两人或多人并肩站立,彼此地位、能力相当,或共同面对同一情境。既可指物理上的并肩,也可比喻精神或目标上的高度一致。
典故
-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西汉时,刘邦欲废太子刘盈,改立戚夫人之子。叔孙通劝谏时提到:“陛下必欲废適而立少,臣愿先伏诛,以颈血污地。”刘邦最终被触动,感慨大臣们“比肩而立”的忠诚,放弃了废太子的念头。此处“比肩而立”指群臣团结一致,共同维护礼法。 - 《后汉书·党锢列传》
东汉末年,士大夫李膺等人因反对宦官专权被诬陷,许多志士甘愿一同入狱,史载“天下士大夫皆高尚其道,而污秽朝廷,相与比肩而立”。这里的成语强调了志同道合者不畏强权、并肩抗争的精神。 - 唐代诗歌中的化用
白居易《赠内》诗云:“庶保贫与素,偕老同欣欣。”虽未直接使用成语,但“偕老”之意与“比肩而立”的相守内涵相通。
近义词
- 并肩作战:强调共同奋斗,多用于团队合作。
- 志同道合:侧重目标与理念的一致。
- 并驾齐驱:多指能力或成就相当,齐头并进。
- 同心协力:突出合作中的团结精神。
反义词
- 形单影只:形容孤独无伴,与“并肩”形成对比。
- 分道扬镳:目标或道路不同,各自分开。
- 势不两立:双方矛盾尖锐,无法共存。
例句
小学阶段(简单场景)
- 运动会上,小明和小红比肩而立,一起为班级加油。
- 两棵小树苗比肩而立,在阳光下茁壮成长。
中学阶段(抽象比喻)
- 这两位科学家比肩而立,共同推动了医学的进步。
- 面对困难,团队成员比肩而立,最终攻克了难题。
高中及以上(文学化表达)
- 在历史的转折点上,总有仁人志士比肩而立,撑起民族的脊梁。
- 他们的思想比肩而立,如同双子星般照亮了时代的夜空。
职场与社交场景
- 新老员工比肩而立,传承着企业的文化与技术。
- 会议上,两位经理比肩而立,向客户展示合作方案。
错误用法
- 误用于地位悬殊的场景
❌ 错误:“董事长和清洁工比肩而立,讨论公司战略。”
(“比肩而立”需双方地位或能力相当,此例中角色差异过大。) - 误用于对立关系
❌ 错误:“辩论赛中,正反双方比肩而立,激烈交锋。”
(应改为“针锋相对”,“比肩而立”不含对抗意味。) - 误用于单数主体
❌ 错误:“他一个人比肩而立,完成了项目。”
(成语必须涉及多人或群体,单人不适用。) - 误用于描述时间先后
❌ 错误:“这两项发明比肩而立,先后获得专利。”
(应改为“相继问世”,成语不表示时间顺序。)
“比肩而立”不仅是空间的并列,更承载着合作、平等与共赴理想的深意。正确使用它,能让语言更具画面感与感染力。
你可能感兴趣
描写事业初创的诗词
本篇文章描绘了多篇关于事业初创的诗词,这些诗词以古体诗词的形式,表达了事业初创时期的激情与决心、艰辛与坚持等主题。文章介绍了每篇诗词的内容及其解析,强调了创业者的决心、团队的合作以及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与毅力。这些诗词旨在激励正在创业路上的勇者,让他们在面对挑战时能够保持信念与决心,最终实现梦想与目标。
关于团队诗词
关于团队诗词(第1篇)关于团队诗词的文章一、引言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诗词不仅是文人墨客抒发情感的工具,更是团结协作、共同奋斗的象征。团队诗词,顾名思义,是集体创作、共同吟咏的诗歌,它体现了团结、和谐与共同进步的精神。下面,将通过几首具有代表性的团队诗词,来解析其内涵与魅力。二、古诗词展示及解析《短歌行》作者:曹操(三国时期)原文: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解析:曹操的《短歌行》是一首充满豪情壮志的团队诗词。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人才的渴望,体现了团队中互相扶持、共同奋斗的精神。《长歌行》作者:
关于共享的诗词
关于共享的诗词(第1篇)关于“共享”的诗词并不多见,但我们可以从古诗词中寻找与之相关的主题,如“分享”、“共赏”等。以下是一篇以“关于共享”为主题的文章,其中包含了一些符合主题的古诗词全文、作者、朝代以及解析。标题:共享之韵——古诗词中的分享与共赏一、诗词分享《青玉案·元夕》作者:辛弃疾(宋)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解析:此词描绘了元宵节的盛况,人们在灯火阑珊处共享欢乐,展现出共享的喜悦与美好。《望洞庭》作者:刘禹锡(唐)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共看明
道不同,不相为谋
“道不同,不相为谋”是一句成语,意为志向、道路不同的人不能在一起谋划。源自孔子的思想,表达的是人与人之间必须志同道合才能共同前进的思想。该成语包括近义词和反义词,并有多重应用场景。然而,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判断具体情境,避免造成误解或沟通障碍。
唇齿相依
唇齿相依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ún chǐ xiāng yī,用于形容关系非常密切,互相依存的事物或人,如国家和国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这个成语可以追溯到古代,用于比喻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紧密联系。此外,唇齿相依还有近义词如亲密无间、息息相关等,反义词如势不两立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语境和语气的恰当性,避免错误用法。文章还包含了一些关于唇齿相依的例句和错误用法的提醒。
齐心併力是什么意思
齐心併力是一个成语,读音为qí xīn bìng lì。它表示众人一心,共同努力,强调团队合作的力量和集体行动的协同效应。这个成语源于古代中国的典故,用于形容人们为了共同目标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地工作或行动。它的近义词包括众志成城、齐心协力等,反义词是分散、不团结等。在实际使用中,要注意避免错误用法,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例如,在抗击疫情、完成项目和比赛中,人们齐心併力,最终取得了成功。
道同契合
道同契合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ào tóng qì hé,意指志同道合,有共同理念、信仰或目标的人之间心意相通,互相契合。这个成语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思想、信仰、目标等共同点,以及这种共同点带来的默契和和谐。它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精神。道同契合的近义词有“志同道合”、“心意相通”等,反义词有“分道扬镳”、“意见不合”等。该成语通常用于形容人与人之间的默契和和谐关系,不能随意用于其他场合或对象。例如,道同契合的两人因共同理想而成为朋友,团队因道同契合而赢得胜利等。
同舟共济是什么意思
同舟共济的读音同舟共济的拼音是:tóng zhōu gòng jì。同舟共济的含义“同舟共济”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在困难时期,大家齐心协力、共同面对,一起渡过难关。它强调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在面对困境时,大家要互相支持、互相帮助。每个字的具体含义如下:“同”:表示相同、一致。“舟”:指船。“共”:表示共同、一起。“济”:指渡过、过河。因此,“同舟共济”的具体含义是大家坐一条船,一起渡过困难时期,共同面对挑战。同舟共济的典故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中国的传说。相传在古代,一条船上载着许多人,在行驶过程中遭遇了风浪,面临极大的危险。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应对,最终安全渡过了难关。这个经历让人们深刻体会到
同心竭力是什么意思
同心竭力的读音拼音:tóng xīn jié lì同心竭力的含义“同心竭力”是指大家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竭尽全力的意思。这个成语强调了集体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的精神。同心竭力的典故“同心竭力”这个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的战争和合作。在古代,战争是考验一个国家或团队团结和协作能力的重要时刻。当国家面临外敌入侵时,人们会团结起来,共同抵抗外敌。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会竭尽全力,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这种团结和协作的精神就是“同心竭力”的体现。此外,“同心竭力”也见于古代文学作品。比如《左传》中就有“君臣一心,同德一心,共济时艰”的描述,表达了人们团结一心、共同克服困
上下同欲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上下同欲”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以及其近义词和反义词。上下同欲指的是上下一心,共同追求一个目标或欲望,强调集体意识和共同目标的重要性。该成语源于古代军事战略思想,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文章还提到了上下同欲的错误用法,并给出了正确使用示例。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