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本来面目」详解
读音
běn lái miàn mù
含义
- 本:原本、最初。
- 来:由来、来源。
- 面:外貌、表象。
- 目:样子、形态。
整体含义:指事物最初的真实状态或本质,也指人本真的性格或面貌。
典故
- 佛教典故:
源自禅宗,指人未被世俗影响前的纯净本性。如《六祖坛经》中,慧能大师强调修行要回归“本来面目”,即自性清净。 - 宋代《景德传灯录》:
有僧人问:“如何是本来面目?”禅师答:“不装点,不修饰。” - 明代《警世通言》:
故事中人物卸下伪装后,旁人叹道:“今日方见他的本来面目。”
近义词
- 庐山真面——比喻事物的真相或本来面貌。
- 真相大白——事情的真实情况完全显露。
- 原形毕露——伪装被彻底揭穿,露出本相。
反义词
- 乔装改扮——刻意改变外貌以隐藏真实身份。
- 面目全非——样子完全改变,失去原本特征。
- 矫揉造作——故意做作,掩盖真实性情。
例句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 洗掉脸上的颜料,小猫露出了它的本来面目。
- 雨停后,天空恢复了本来面目,变得湛蓝清澈。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 剥开层层包装,礼物的本来面目竟是一本故事书。
- 他卸下礼貌的微笑,终于以本来面目面对争吵。
初中:
- 历史学家的任务是揭示事件的本来面目。
- 这部纪录片展现了野生动物在自然中的本来面目。
高中及以上:
- 经过调查,案件的本来面目逐渐浮出水面。
- 他在诗歌中追求语言的本来面目,摒弃华丽辞藻。
错误用法
- 误用为“外貌变化”:
× 她化妆后完全变了本来面目。(应为“卸妆后恢复本来面目”) - 混淆“本质”与“表象”:
× 这座建筑的本来面目是巴洛克风格。(应指“原始设计”,非本质含义) - 滥用比喻:
× 手机的本来面目就是通讯工具。(宜用“本质功能”,成语多用于人或具象事物)
提示:该成语强调“回归真实”,而非单纯描述“初始状态”,使用时需注意语境是否契合。
你可能感兴趣
原原本本是什么意思
原原本本的读音原原本本,读音为 yuán yú běn běn,其中“原”和“本”都表示原本、原始的意思。原原本本的含义原原本本的含义是指事物或言论的原始、真实、完整的样子,没有经过任何加工、修改或删减。它强调了事物的原始性和真实性,也常用来形容人说话或做事的态度,即不歪曲、不夸大、不隐瞒地表达或处理。原原本本的典故原原本本这个成语的出处并不十分明确,但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中的一些相关表述。例如,《汉书·艺文志》中有“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刻本求原”的表述,表达了追求原始、真实的意思。此外,在《史记》、《资治通鉴》等史书中也有类似的表述,强调了原始资料的重要性。在现代汉语中,原原本本这个成语已经广
描写知人知面不知心的诗词
描写知人知面不知心的诗词(第1篇)题目:描写知人知面不知心的诗词在古代中国,诗人常通过描绘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洞察,来传达对人性深度的理解。其中,有些诗词便深刻描绘了“知人知面不知心”的主题,展现了人们在社交中难以洞察他人真实内心的困境。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精选的几首古诗词,以及它们的全文、作者、朝代和解析。一、作品一:《陌上花》诗词原文:陌上花开蝴蝶飞,凭栏半日思微微。人面只如初相见,心间多少往日违。作者及朝代:未知解析:这首诗描绘了陌上花开、蝴蝶飞舞的美景,但诗人却因无法洞察人心而感到困惑。人面只如初相见,意味着表面上的交往容易,但内心的真实想法却难以捉摸。二、作品二:《青玉案·元夕》诗词原文
错认颜标
错认颜标是一个成语,指的是因不细心或疏忽而将某人的相貌误认为是另一个人。其来源于古代文献中颜标的故事,因长相酷似高官而被人误认。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认错人、混淆视听等,反义词为认清人、辨识准确等。文章提供了多个错认颜标的例句,并强调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上下文语境,避免在非正式场合使用以免造成误解。此外,使用时要避免过度滥用,以保持其表达力和生动形象。
庐山真面目是什么意思
庐山真面目的正确读音为“lǘ shān zhēn mù mù”,指事物的真实情况或本质,或人的真实面貌或性格。源自黄庭坚探寻庐山传说的故事。该成语强调事物的本质和真相,提醒人们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近义词如真相大白、真实不虚等,反义词如虚应故事、表面现象等。运用时需注意避免误用场合或误解含义。例句展示了该成语在各种语境中的应用。
还原反本
“还原反本”是一个成语,指回归原始或根本的状态或原则,强调事物的本源和最初目的。源于古代道家思想,提醒人们不要迷失于表象,要探寻事物的本质。其近义词包括返璞归真、追本溯源等,反义词为离本依末、舍本逐末等。在正确使用语境下,该成语可表达回归真实、追求本质的态度,如在学习历史、艺术创作、科学研究等领域中的运用。错误使用可能导致语义不贴切或矫情。
假门假氏
假门假氏的读音为"jiǎ mén jiǎ shì",表示虚假的门第或姓氏,用来形容虚伪、不真实的行为。这个成语源于古代对门第和姓氏的重视,有些人为了追求更高的社会地位或掩盖真实身份而使用虚假的门第或姓氏。假门假氏含有贬义,其近义词包括虚应故事、矫揉造作等,反义词包括真情实感、坦诚相待等。使用假门假氏时要注意场合,避免与近义词混淆,同时应准确理解其含义,避免误以为褒义词而误用。
本相毕露
本相毕露的读音为běn xiàng bì lù,意味着真实面目完全显露出来。这个成语出自《庄子·盗跖篇》,用以形容人的真实性格、本质或本来面目被完全展现,不再有任何掩饰或伪装。其近义词包括原形毕露、真相大白等,反义词为伪装、掩饰等。文章通过多个例句详细解释了本相毕露的用法,并指出错误用法示例,避免误解。
庐山真面是什么意思
庐山真面的正确读音为lúshān zhēn miàn。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事物的真实面貌,强调事物的本质和真实性质,提醒人们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庐山真面的典故源于中国传统故事,比喻要透过表面发现事物的真实本质。它的近义词包括真相大白、真相毕露和真相浮现等。反义词有虚有其表、表面现象和假象遮眼等。文章还提到了庐山真面的错误用法,并强调了需要深入了解事物才能看清其真实面貌。
元元本本是什么意思
元元本本的读音元元本本的读音为:yuán yuán běn běn。元元本本的含义元元本本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事物或言论的原始、真实、根本的来源和内容。它强调了事物的原始性和真实性,不含有任何的夸大或虚假的成分。元元本本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并不十分明确,但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中对于事物原始、真实、根本的强调。在古代,人们常常强调事物的本质和根源,认为只有了解事物的本质和根源,才能更好地掌握事物的规律和特点。因此,元元本本这个成语也被用来形容对于事物本质和根源的追求和探索。元元本本的近义词原本原样:指事物保持原来的样子,没有经过任何改变。原本如初:指事物仍然保持着最初的形态和特点。本来面目:指事物的
搽脂抹粉
本文介绍了成语“搽脂抹粉”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指用化妆品涂脸以美化容貌,常用来形容女性对容貌的修饰和打扮,有时也用于形容对事物的修饰和美化。近义词包括浓妆艳抹、涂脂抹粉等,反义词为“素颜朝天”或“自然本色”。文章通过例句展示了该成语的用法,并指出在使用时需要注意语境和语气的适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