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火厝薪:危险的侥幸心理
读音
bào huǒ cuò xīn
含义
“抱火厝薪”这个成语中,”抱”指怀抱、拿着;”火”指火焰;”厝”通”措”,意为放置;”薪”指柴火。字面意思是抱着火种放在柴堆上。比喻采取极其危险的做法,怀着侥幸心理,最终可能酿成大祸。
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一种明知危险却仍然冒险的行为,暗示这种行为如同玩火自焚,终将引火烧身。它常用来批评那些不顾后果、铤而走险的决策或行为。
典故
- 《汉书·贾谊传》:这是该成语最早的出处。贾谊在《治安策》中写道:”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他用这个比喻来警示汉文帝,指出当时的社会矛盾如同把火种放在柴堆下,表面平静实则危机四伏。
- 《后汉书·何进传》:东汉末年,大将军何进为诛杀宦官,不听劝告执意召董卓进京。谋士陈琳劝谏说:”大兵聚会,强者为雄,所谓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只为乱阶。”后人评价何进此举是”抱火厝薪”,最终果然引发董卓之乱。
- 宋代苏轼《教战守策》:苏轼在论述国防问题时写道:”天下之势,譬如一身。今不早为之计,而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借用此典强调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
近义词
- 饮鸩止渴:比喻用有害的办法解决眼前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
- 剜肉补疮:比喻用有害的方法解决眼前问题,反而造成更大损害。
- 火上浇油:比喻使人更加愤怒或使事态更加严重。
- 引狼入室:比喻把坏人引入内部,带来祸害。
- 养虎遗患:比喻纵容敌人,留下后患,自己反受其害。
反义词
- 防微杜渐:在错误或坏事刚有苗头时就加以制止,不让它发展。
- 未雨绸缪:比喻事先做好准备,防患于未然。
- 曲突徙薪:比喻事先采取措施,防止灾祸发生。
- 亡羊补牢: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 防患未然:在祸患发生前就加以预防。
例句
小学阶段例句
- 小明把鞭炮放在纸箱里玩,这简直是抱火厝薪,太危险了!
- 老师告诉我们,过马路不看红绿灯就是抱火厝薪的行为。
- 小华把湿毛巾放在电暖器上烘干,妈妈批评他这是抱火厝薪。
- 在森林里生火却不熄灭就离开,这种抱火厝薪的做法会引发火灾。
- 把打火机给幼儿园小朋友玩,无异于抱火厝薪。
初中阶段例句
- 为了短期经济利益而破坏生态环境,这种抱火厝薪的发展模式终将自食恶果。
- 考试前不复习却指望作弊过关,这种抱火厝薪的想法实在不可取。
- 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不学习,如同抱火厝薪,终将耽误前程。
- 企业为降低成本而使用劣质材料,这种抱火厝薪的做法终将毁掉品牌信誉。
- 为追求速度而忽视施工安全,这种抱火厝薪的工程管理方式必须杜绝。
高中阶段例句
- 某些国家为刺激经济而滥发货币,这种抱火厝薪的政策终将引发严重通胀。
- 以牺牲社会公平为代价追求经济增长,无异于抱火厝薪,难以持续。
- 核大国间的军备竞赛如同抱火厝薪,威胁着全人类的安全。
- 金融监管放松导致系统性风险积累,这种抱火厝薪的金融政策十分危险。
- 为政绩而大搞形象工程,这种抱火厝薪的施政方式终将被人民唾弃。
大学及以上阶段例句
- 全球气候变化危机下,继续依赖化石能源的发展模式无疑是抱火厝薪。
- 国际关系中,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做法如同抱火厝薪,终将反噬自身。
- 人工智能发展不考虑伦理约束,这种抱火厝薪的研究方向可能带来灾难性后果。
- 生物技术领域缺乏监管的基因编辑实验,是典型的抱火厝薪行为。
- 全球治理体系中,发达国家推卸减排责任的做法,实为抱火厝薪之举。
错误用法
-
形容普通危险行为:错误示例:”雨天路滑,骑车太快是抱火厝薪。”(应用”冒险”等词更合适)
解析:抱火厝薪特指那些明知极其危险却仍执意为之的行为,普通危险行为不适用。
-
形容自然风险:错误示例:”攀登珠峰是抱火厝薪的冒险。”
解析:专业登山运动虽有风险,但有完善准备,不属明知必然而为之的冒险。
-
形容无法避免的风险:错误示例:”疫情期间出门工作简直是抱火厝薪。”
解析:必要的社会运转不应被视为抱火厝薪,该成语强调主观选择的危险性。
-
形容不确定结果的行为:错误示例:”投资股市就像抱火厝薪。”
解析:投资虽有风险,但非必然导致灾难,不适用此成语。
-
形容无关危险的行为:错误示例:”他熬夜复习是抱火厝薪。”
解析:熬夜虽有健康风险,但程度远不及”抱火厝薪”所描述的极端危险性。
你可能感兴趣
处堂燕鹊
“处堂燕鹊”的读音为chù táng yàn què,用来形容人安于现状、不知危机将至的状态。源自《左传》和《庄子》中的故事,描述了燕子和喜鹊在安逸环境中未察觉危险的情况。近义词为安于现状、不知危殆、悠然自得,反义词为居安思危、忧心忡忡、警觉戒备。文章提到,使用这个成语时要注意语境和对象,避免错误用法。用来比喻那些缺乏远见、未能察觉危机的人。
火中取栗
本文介绍了成语“火中取栗”的读音、含义、典故以及相关的近义词与反义词。文章详细解释了“火中取栗”比喻甘冒风险、不计代价追求某种利益,最终却得不到好处的行为。同时,提供了该成语在不同场合下的应用例子,并指出了在使用过程中的错误用法,以避免对成语的误解和误用。
盗食致饱
“盗食致饱”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ào shí zhì bǎo,意为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食物以满足饥饿感。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社会资源匮乏时期,有人因贫困而采取偷盗等手段获取食物。它警示人们不应通过不正当手段满足需求,而应当通过正当途径获取资源。该成语最早出自《战国策》,并有类似的古代文献记载。其近义词有掠夺充饥、窃取为生等,反义词为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等。使用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判断,不应轻易用于形容他人的生活方式或行为习惯,更不应用于贬低或嘲笑他人的言辞中。
以肉餧虎是什么意思
以肉餧虎的读音拼音:yǐ ròu wèi hǔ以肉餧虎的含义"以肉餧虎"是一个成语,原意是指用肉去喂饱老虎。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极度危险或极度的浪费。在这个成语中,"餧"字的意思是喂饱或满足。整个成语用来形容不顾危险地满足欲望或无节制地消耗资源。以肉餧虎的典故典故一:出自《战国策》中的故事,讲述了楚国用肥肉喂虎的情节,以示对敌人的凶狠和残忍。典故二:古代有位君主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不惜以大量的财物和食物来取悦他的宠臣和宠妾,甚至用肉来喂饱老虎,以显示他的权力和财富。这种行为被后人用来形容极度浪费和危险的行为。以肉餧虎的近义词引火自焚:形容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极端危险的行为。火中取栗:形容冒着危险
挺而走险是什么意思
挺而走险的读音挺而走险的读音为tǐng ér zǒu xiǎn,其中“挺”表示勇往直前,“走险”则表示冒险行动。挺而走险的含义“挺而走险”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或追求某种利益,不惜冒险行动,甚至采取一些危险或极端的方式。这种行为往往带有一定的勇气和决心,但同时也伴随着极高的风险和危险。挺而走险的典故“挺而走险”这个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的战争和冒险故事。在古代,人们常常需要面对各种困难和危险,为了生存和胜利,他们不得不采取一些冒险行动。有些人在面对困难时,会选择勇往直前,不畏艰险,这种行为就被称为“挺而走险”。这些人在冒险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危险和挑战,但他们仍然会坚定地前行,直到
登高履危
登高履危的读音为dēng gāo lǚ wēi,意指在登高时面临危险或形容人面临艰难境地。该成语体现了面对困难时勇往直前、不畏艰险的精神。其典故源于古代文献,如《诗经·小雅·车舝》,并涉及古人登山探险等故事。近义词包括勇攀高峰、冒险犯难等,反义词为畏缩不前、胆小怕事等。在使用该成语时,需注意避免误用、滥用,如用词不当、语境不符、搭配不当以及过度使用等问题。文章通过多个例子展现了登高履危的精神,并在结尾强调了面对困难时需展现出的勇气和毅力。
以身试险是什么意思
以身试险的读音读音:yǐ shēn shì xiǎn拼音注音:yǐ(第三声),shēn(第一声),shì(第四声),xiǎn(第三声)以身试险的含义“以身试险”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某人明知有危险却故意冒险尝试的行为。这里的“以身”指的是用自己的身体或行动,“试”表示尝试,“险”则指的是危险或险境。整体而言,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形容人冒险去做一些明知有风险的事情。以身试险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来源于古代的故事。在古代,有些人为了追求某种目的或者验证某种事情的可能性,会冒险去尝试一些危险的事情。这种行为就被形容为“以身试险”。虽然这种行为有时会带来意外的收获,但更多的是带来危险和损失。因此,这个成语也常
飞蛾赴烛
“飞蛾赴烛”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fēi é fù zhú,指飞蛾盲目地奔赴烛火,用来形容盲目追求所向往的或危险的事物,也用来形容因贪图利益或某种欲望而不顾一切行动的性质。该成语源于古代寓言故事,描述飞蛾因误以为烛火处有充足食物而不断奔赴,最终导致毁灭。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盲目追求、飞蛾投火等,反义词包括明哲保身、审时度势等。使用“飞蛾赴烛”时需注意避免与积极正面的词汇混淆,并避免用在描述自然现象或非生物的行为上。例句展示了该成语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
居安思危
本文介绍了成语“居安思危”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居安思危意味着在安稳的环境中也要预见可能的危险,强调预防和未雨绸缪的重要性。文章还讨论了其错误用法,提醒要结合具体语境进行理解和运用。本文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居安思危”这一成语。
行崄侥幸是什么意思
行崄侥幸的读音行崄侥幸的读音为xíng xiǎn jiǎo xìng。行崄侥幸的含义行崄侥幸,指冒险行事,心存侥幸心理,希望获得意外的好结果。其中,“行崄”表示冒险、涉险;“侥幸”则表示侥幸、幸运。整个成语的含义是,在危险或困难的情况下,仍抱有侥幸心理,希望通过偶然的机遇或好运获得成功或避免灾难。行崄侥幸的典故行崄侥幸这个成语的典故并不明确,但可以推测其源于古代人们对冒险和侥幸心理的认知和体验。在古代社会中,人们常常面临各种困难和危险,有时为了生存或追求某种目标,不得不冒险行事,抱有侥幸心理。这个成语也常被用来形容那些冒险、不理智的行为。行崄侥幸的近义词冒险行事铤而走险投机取巧心存侥幸孤注一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