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地摇山

拔地摇山

读音

bá dì yáo shān

含义

  • :向上提起,使脱离地面。
  • :大地,地面。
  • :晃动,震动。
  • :高山,山岳。

整体含义:形容力量极其强大,能够撼动大地、摇动高山,比喻声势浩大或力量惊人。

典故

  1. 《后汉书·张衡传》:张衡在《思玄赋》中写道“拔地摇山,奋其武怒”,形容天地震动、气势磅礴的景象。
  2. 《西游记》:孙悟空大闹天宫时,金箍棒一挥,便有“拔地摇山”之势,展现其神通广大。
  3. 民间传说:古代神话中,神仙或巨人力大无穷,可“拔地摇山”,改变山川地貌。

近义词

  1. 地动山摇:形容震动剧烈,声势浩大。
  2. 惊天动地:形容影响极大,令人震惊。
  3. 翻江倒海:比喻力量或气势极其强大。
  4. 排山倒海: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

反义词

  1. 风平浪静:形容平静无事,毫无波澜。
  2. 纹丝不动:形容极其稳固,丝毫不动摇。
  3. 无声无息:形容毫无动静或影响。
  4. 微乎其微:形容力量或影响极小。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地震时,大地像被巨人摇晃,真是“拔地摇山”啊!
    • 孙悟空的金箍棒一挥,妖怪们吓得四散逃跑,真是“拔地摇山”的力量!
  2. 小学高年级

    • 火山喷发时,岩浆喷涌而出,仿佛“拔地摇山”,震撼人心。
    • 古代神话中,共工怒触不周山,导致“拔地摇山”,天地倾斜。
  3. 初中

    • 战场上,炮火连天,爆炸声震耳欲聋,宛如“拔地摇山”。
    • 他的演讲气势磅礴,字字铿锵,仿佛有“拔地摇山”之力。
  4. 高中及以上

    • 这场革命如“拔地摇山”,彻底改变了国家的命运。
    • 科技的迅猛发展,犹如“拔地摇山”,颠覆了传统的生活方式。

错误用法

  1. 形容个人情绪激动:❌“他生气时大喊大叫,简直拔地摇山。”

    • 错误原因:“拔地摇山”形容的是巨大的物理力量或声势,不适用于情绪表达。
  2. 形容轻微震动:❌“小猫跳上桌子,杯子晃了一下,真是拔地摇山。”

    • 错误原因:程度过轻,与成语的夸张含义不符。
  3. 形容抽象概念:❌“这个数学题太难了,让我感觉拔地摇山。”

    • 错误原因:成语不适用于形容抽象的心理感受。
  4. 形容缓慢变化:❌“这座建筑经过十年才建成,真是拔地摇山。”

    • 错误原因:成语强调瞬间的震撼力,而非缓慢的过程。
拔地摇山.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你可能感兴趣

描写春雨的诗词和词语

描写春雨的诗词和词语(第1篇)关于描写春雨的诗词和词语,我深知中华古诗词的瑰丽多彩。下面将展示几首具有代表性的诗词以及相应的解释。一、古诗词1. 春雨》——唐代·杜甫春雨细如丝,楼阁浸轻纱。翠幕卷轻风,红花润水花。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描述了春雨如丝的情景,以及楼阁在雨中的景色。其中,“翠幕卷轻风”与“红花润水花”形象地描绘了春雨滋润大地,让花朵更加娇艳的情景。2. 春夜喜雨》——唐代·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另一首脍炙人口的描绘春雨的诗句,来自杜甫的《春夜喜雨》。诗句以清新自然的手法,描绘了春雨在夜晚悄然而至,无声无息地滋润着大地万物的情景。3. 春雨寄

山摇地动是什么意思

山摇地动是一个形容词短语,形容事物或事件具有极大的影响力,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源于古代对自然现象和重大事件的描述,如地震、战争等。其近义词包括地动山摇、天摇地动等,反义词为风平浪静、宁静无声等。该成语可通过例句展示其用法,如形容音乐会、演讲、战争等的强烈影响。错误用法示例指出避免夸张或不切实际的描述。整体而言,山摇地动这一成语用于形容极其强烈或重大的事物或事件。

动地惊天

本文介绍了“动地惊天”这个成语的读音、含义、典故以及相关的近义词和反义词。该成语用来形容具有极大影响力和震撼力的事件、行动或声音,通过文学作品得以广泛传播和使用。文章还提供了关于该成语的错误用法,提醒读者要根据具体语境正确使用。同时,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动地惊天”在实际表达中的应用。

撑霆裂月

"撑霆裂月"是一个形容词短语,发音为chēng tíng liè yuè,形容事物或事件具有极大的力量或影响力,能够震撼人心。其含义强调了行动或影响的巨大性。虽然该成语的典故暂无确切记载,但可以从字面意义推测其来源。它常被用于形容英勇、威猛的场景。近义词有天崩地裂、雷霆万钧、惊天动地等。反义词有风平浪静、微不足道等。在使用时,需避免误用在不恰当的语境中,例如在描述平凡事物时。正确运用该成语能够生动形象地表达事物或事件的力量与影响。

大地回春

大地回春是一个成语,拼音为dà dì huí chūn。它表示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寒冷、萧瑟之后,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常用来比喻事情或局势的转折,由困境或萧条转为繁荣或好转。这个成语可能与古代农耕文化和自然季节变化的观察有关。大地回春常用于形容春天的景象或形容事情的好转。然而,使用这个成语时要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不当的季节描述和语义混淆。正确的使用可以更好地表达生机和希望的氛围。

摧枯拉朽

“摧枯拉朽”是一个成语,形容轻易地、毫不费力地摧毁或消灭某事物,尤其适用于描述已失去活力或战斗力的事物。其源于古代战争中的战术,反映战争的残酷和无情。该成语的近义词有轻而易举、不费吹灰之力、易如反掌等。反义词包括艰难困苦、难如登天、不易之典等。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在非战争或非竞争场合滥用。例如,形容力量强大的人或事物以摧枯拉朽之势达成目标。

沧海一粟

本文介绍了成语“沧海一粟”的读音、含义、出处和用法。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或事物在宇宙或宏观背景下显得非常渺小和微不足道。它出自于中国古代典籍,最早可以追溯到《庄子·外物》篇。文章还提供了近义词如“九牛一毛”、“微不足道”,反义词如“举足轻重”、“无足轻重”,以及例句。同时指出了错误使用方式,提醒读者要结合语境正确使用成语。

揭地掀天

揭地掀天的读音为jiē dì xiān tiān,形容事物或事件的规模巨大、影响深远、力量强大。源于古代神话传说和文学作品,用以形容巨大的力量或震撼人心的事件。常见出处之一是《史记·项羽本纪》。使用时需根据具体语境判断,避免滥用或误用。常见错误用法包括不根据语境滥用、用错对象、与其他形容巨大的词语重复使用,以及在贬义语境中使用。例句展示了揭地掀天在不同情境下的用法。

才贯二酉

"才贯二酉"是一个古代成语,用来形容人的学识渊博、才华出众。该成语源于南北朝时期的故事,典故中的王僧绰因学识贯通大酉山和小酉山而得名。其近义词包括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等,反义词为才疏学浅、孤陋寡闻等。使用"才贯二酉"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在不适当的场合使用或误用为其他含义相近但并不准确的成语。该成语应正确使用在形容人学识广博、才华横溢的场合。

地棘天荆

地棘天荆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用来形容道路艰险、困难重重的情况。其含义为前进的道路充满了困难和险阻。这个成语并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但经常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用来形容行路之难。其近义词包括艰难险阻、崎岖不平等,反义词有一帆风顺、平坦无阻等。在日常使用和写作中,需要注意避免过度使用地棘天荆这个成语,以免造成语言上的冗余和误解。正确的用法应该是在描述具体困难和险阻时使用这个成语来强调其程度和难度。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