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的拼音
董的部首
艹
董的笔顺
一,丨,丨,丿,一,丨,𠃍,一,一,丨,一,一
横,竖,竖,撇,横,竖,横折,横,横,竖,横,横
董的含义
监督管 理:~督。~事。
董事:商~。校~。
董的详细解析
监督管 理:~督。~事。
董事:商~。校~。
董 [dǒng]
〈动〉
(形声。从艸,重声。①本义:草名,即鼎蕫。②督察)
监督;督察
董之用威。——《书·大禹谟》。传:“董,督也。”
董逋逃。——《左传·文公六年》
董之以武师。——《左传·昭公十年》
出则监察而董是非。——《后汉书·陈忠传》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又如:董正(监督纠正);董统鹰扬(为督察纲纪而大展雄才);董治(监督管理);董摄(监督治理)
统率 。
如:董一(统一主持;一统);董率(董帅。统率;领导);董督(统率)
主持;主管 。
如:董成(主持和谈)
正,守正
董,正也。——《尔雅·释诂》
随人使少师董成。——《左传·桓公六年》
而辱使董振择之。——《左传·昭公三年》
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楚辞·屈原·涉江》
又如:董道(守正道);董役(正其事理);董齐(征伐之使归一统)
〈名〉
今简称董事为董 。
如:校董;董事会(某些公私合营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或私人所办企业、学校、团体等的领导机构)
古地名。春秋时晋地,在今山西省万荣县境
你可能感兴趣
督怎么读音
本文介绍了“督”字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详细的含义解析。督的含义包括监督指挥、责备、责罚、统率等动作,同时也涉及中医学名词督脉和作为姓氏的用法。文章全面解析了督字的多种含义和用法。
纠的拼音
本文介绍了汉字“纠”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其详细的含义和解析。包括缠绕、集合、纠正等动词含义,以及作为姓氏的用法。文章详细阐述了纠在不同语境下的用法,如纠纷、纠集、纠弹等。同时,也提到了纠的字形演变和在古代文献中的应用。
犯颜苦谏
本文介绍了成语“犯颜苦谏”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犯颜苦谏指的是臣子不顾君主的愤怒,直率地劝谏君主,以期望君主能够改正错误,体现了臣子的忠诚和勇气。文章通过多个典故和例句,详细阐述了犯颜苦谏的应用场景和正确用法,并指出了其错误用法的表现。
不欺暗室
本文主要介绍了成语“不欺暗室”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以及与该成语相关的近义词和反义词。文章详细解释了“不欺暗室”的意思是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也要保持诚实守信的品质,强调人的道德修养和自律精神。同时,文章还指出了该成语的常见错误用法,提醒读者正确理解并使用该成语。
八府巡按
八府巡按是古代官制中的特定职位,具有极高的权力和威望。该词源自明朝时期的八个部门的高级官员巡视地方监察官员勤政廉政的职责。八府巡按作为权势显赫的官员象征,在文学作品中常被描绘为威风凛凛的形象。其近义词包括钦差大臣、巡视官员和监察御史等。反义词则为地方小吏和无权无势之人。在使用八府巡按时,需避免误用为普通官员的称呼、用于形容非官方人员以及与其它职位混淆使用等错误用法。例句展示了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
滥用职权
滥用职权是指不合法、不合理地运用自身职务权力,超出职权范围或违反职责规定干预公共事务。滥用职权常伴随权力滥用相关的历史事件,并可能导致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近义词包括僭越职权、越权行事等,反义词则是恪尽职守、尽职尽责等。滥用职权的错误用法包括将职权用于个人私利、超越职权范围、不按程序行使职权以及对权力缺乏约束和监督。这种行为不仅违背职务初衷,损害公共利益,还可能触犯法律。
不欺屋漏
不欺屋漏是一个具有深远含义的成语,最早出自《论语·子张篇》。其读音、释义和典故为人所熟知。不欺屋漏指的是在任何情况下,包括隐蔽的场合,都能保持诚实和正直的品质。该成语强调了人的诚实和正直,并描述了那些言行一致、信守承诺、不欺骗他人的人。不欺屋漏的近义词包括诚实守信、坦诚相待和忠诚老实,反义词则包括虚伪欺诈、奸诈狡猾和背信弃义。然而,使用不欺屋漏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用于形容表面虚伪或特殊场合的欺骗行为。总之,不欺屋漏是描述人的高尚品德和道德修养的成语。
不愧屋漏
“不愧屋漏”是一个成语,拼音是bù kuì wū lòu。其含义为行为光明正大,无愧于心,即使在隐蔽处也能坦然面对。该成语出自《诗经·大雅·既醉》。其近义词包括问心无愧、光明磊落、心安理得。反义则为心怀愧疚、暗室亏心等。该成语常用于形容行为正直、经得起考验的人。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误解和滥用,尤其是在形容不端行为或私密场合时。示例中常强调个体做事无愧于心、坦荡无私的特点。
监的拼音
本文介绍了汉字“监”的拼音、部首、笔顺及其详细含义。该字有多重含义,包括从旁察看、监督、牢狱等动作性含义,也包括古代官府名等名词性含义。文章详细解析了该字的来源、演变及其在古籍中的用法,并提供了不同语境下的使用示例。
止暴禁非是什么意思
止暴禁非的读音止暴禁非的读音为zhǐ bào jìn fēi。止暴禁非的含义止暴禁非指制止强暴、禁止错误的行为。这个成语的含义强调了对于错误行为的约束和制止,倡导以正当的手段来维护社会的公正和秩序。止暴禁非的典故该成语典故出自《周礼·地官·司隶》。据传,古代的司隶官职,负责监督和制止地方上的不法行为,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他们不仅制止暴行,还禁止不道德和非法的行为,因此形成了“止暴禁非”的说法。止暴禁非的典故出处该成语的典故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献记载,如《左传》、《史记》等。这些文献中均有记载关于制止暴行、禁止非法的行为的故事和案例,体现了古人对于社会公正和秩序的重视。止暴禁非的近义词惩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