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愧屋漏

不愧屋漏

读音

bù kuì wū lòu

含义

“不愧屋漏”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在屋漏(破旧的房屋)之下也不感到羞愧”。其中:

  • :否定词,表示“没有”。
  • :羞愧、惭愧。
  • 屋漏:原指破旧的房屋,后引申为隐秘、私密之处。

整体含义是指即使在无人知晓的私密场合,也能保持高尚的品德,不做亏心事,形容人光明磊落、问心无愧。

典故

  1. 《诗经·大雅·抑》
    “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意思是说,即使在独处时,也要保持正直,不因无人监督而放纵自己。
  2. 《礼记·中庸》
    “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强调君子即使在无人监督时也要谨慎自律,与“不愧屋漏”含义相近。
  3. 宋代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朱熹在注解《中庸》时提到“不愧屋漏”是君子慎独的表现,强调道德修养应贯穿于生活的每一个细节。

近义词

  1. 光明磊落:形容人胸怀坦荡,行为正直。
  2. 问心无愧:指做事对得起良心,没有愧疚。
  3. 慎独:指在独处时也能严格要求自己。
  4. 堂堂正正:形容人品行端正,光明正大。

反义词

  1. 做贼心虚:做了坏事怕被人发现,内心不安。
  2. 心怀鬼胎:心里藏着不可告人的坏念头。
  3. 暗室欺心:在无人知晓的地方做坏事。
  4. 表里不一:表面一套,背后一套。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小明捡到钱包后主动还给失主,真是“不愧屋漏”的好孩子。
    • 老师表扬小红诚实,说她“不愧屋漏”。
  2. 小学高年级

    • 他在无人监督时也能认真完成作业,真是“不愧屋漏”。
    • 妈妈说:“做人要‘不愧屋漏’,不能因为没人看见就做坏事。”
  3. 初中

    • 真正的君子“不愧屋漏”,即使在独处时也能坚守道德底线。
    • 他从不抄袭作业,这种“不愧屋漏”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4. 高中

    • 古人云“不愧屋漏”,强调的是一种高度的自律精神。
    • 在利益诱惑面前,他始终“不愧屋漏”,坚守原则。
  5. 大学及以上

    • 真正的修养体现在“不愧屋漏”,即在无人监督时依然能保持高尚品格。
    • 他的行为诠释了“不愧屋漏”的内涵,展现了真正的君子风范。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不怕困难”

    • ❌ 他面对挑战“不愧屋漏”,最终取得了成功。(错误,应改为“迎难而上”)
  2. 误用为“不修边幅”

    • ❌ 他穿着随意,“不愧屋漏”地出现在正式场合。(错误,应改为“不拘小节”)
  3. 误用为“不害羞”

    • ❌ 她在众人面前唱歌“不愧屋漏”。(错误,应改为“落落大方”)
  4. 误用为“不掩饰”

    • ❌ 他直接指出问题,“不愧屋漏”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错误,应改为“直言不讳”)

“不愧屋漏”强调的是道德自律,而非外在表现或性格特点,使用时需注意语境。

不愧屋漏.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你可能感兴趣

不欺屋漏

不欺屋漏是一个具有深远含义的成语,最早出自《论语·子张篇》。其读音、释义和典故为人所熟知。不欺屋漏指的是在任何情况下,包括隐蔽的场合,都能保持诚实和正直的品质。该成语强调了人的诚实和正直,并描述了那些言行一致、信守承诺、不欺骗他人的人。不欺屋漏的近义词包括诚实守信、坦诚相待和忠诚老实,反义词则包括虚伪欺诈、奸诈狡猾和背信弃义。然而,使用不欺屋漏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用于形容表面虚伪或特殊场合的欺骗行为。总之,不欺屋漏是描述人的高尚品德和道德修养的成语。

关于谦的诗词

关于谦的诗词(第1篇)关于“谦”的诗词及其解析一、诗经《谦》原文:谦谦君子,温文尔雅。作人莫当傲,天道有盈亏。作者及朝代:诗经(无法确定具体作者,属周朝)。解析:此诗以“谦谦君子”开头,表达了对谦逊君子的赞美之情。整首诗强调了为人处世不应骄傲自大,因为天道也有盈亏,谦虚是美德的体现。二、左传·晏子辞篇《谦辞》原文:吾闻君子不羞问,闻过则拜。谦谦君子,用涉大川。作者及朝代:左丘明(春秋时期)。解析:此篇中,晏子以谦逊的言辞劝勉世人要虚心向学,勇于改过,尤其是对上位者要有虚心求知的谦卑态度。君子不以为羞辱去请教他人,若听到自己有错,便会虚心认错。这样的谦逊态度即便面临大的困难与挑战也无所畏惧。三、

不欺闇室

“不欺闇室”是一个成语,形容诚实守信,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真实和正直的品质。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故事,强调人的道德品质和诚信精神。其近义词包括诚实守信、真诚不欺等,反义词则是欺骗、虚伪等。该成语的使用需根据具体情境和语境,评价一个人时需从长期行为和表现出发。通过一系列例句,展现了不欺闇室的精神内涵和实际运用。

不欺暗室

本文主要介绍了成语“不欺暗室”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以及与该成语相关的近义词和反义词。文章详细解释了“不欺暗室”的意思是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也要保持诚实守信的品质,强调人的道德修养和自律精神。同时,文章还指出了该成语的常见错误用法,提醒读者正确理解并使用该成语。

暗室屋漏

“暗室屋漏”是一个成语,形容环境或内心极为隐蔽,不易被察觉。其典故与古代建筑和居住环境有关,形容隐蔽的房间或用于秘密活动的地方。这个成语的出处并不明确,但可以在古代文献中找到相关描述和用法。其近义词包括密室幽居、隐秘之处、密不透风等,反义词为显露无遗、光明正大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用错场合、误解含义或滥用成语。通过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它。

暗室不欺

暗室不欺是一个成语,读音为àn shì bù qī,意指在无人知晓或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坚守道德和诚信的原则,不做欺骗或虚假行为。这一成语源自古代的道德故事,强调人的自我约束和诚实正直的品质。其近义词包括诚实守信、坦诚相待和忠诚老实等,反义词则是欺上瞒下、虚伪欺诈和背信弃义等。在使用时需注意成语的准确含义和用法,避免滥用、误用或与原意相反的情况。暗室不欺是形容个人品德的成语,强调个人在无人监督时的道德自律。

关于士的古诗词

关于士的古诗词(第1篇)关于士的古诗词一、先秦时期《诗经·小雅·车舝》原文:士也猗兮,维其有之。作者:佚名朝代:先秦解析:这句诗中的“士”指的是有德行、有才能的人。这句话的意思是,有德行和才能的人是值得依靠的,只有具备这些品质的人才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和信任。《论语·卫灵公》原文: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作者:孔子朝代:春秋时期解析:这句话中的“士”在儒家思想中,多指具有道德、修养、学识、气节之君子。君子在困难面前要坚定不移,小人面对困难则可能行为不端。强调了士应有的高尚品德。二、两汉至南北朝时期曹操《短歌行》原文: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作者:曹操朝代:三国时期解析:这

暗室亏心

暗室亏心的拼音是,意指私底下做不道德事情后内心的愧疚和不安。源自古代社会重视道德和名誉的观念。该成语的典故常用来警示人们遵守道德规范。近义词包括心虚胆怯、心中有愧等,反义词为心安理得、无愧无悔等。使用时需注意语境和含义的准确性。

暗室私心

“暗室私心”是一个成语,指在无人知晓或没有监督的情况下,仍能保持正直和诚实的态度,不做出损人利己的行为。其含义是在私下里或暗地里怀有不良的、不正当的或自私的想法和动机。该成语源于古代的道德教诲和人际交往的观察,常被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品性和道德标准。其近义词包括私心杂念、见不得人之心思等,反义词为心无杂念、公正无私等。使用时应根据具体语境和情境理解其含义,避免滥用和误用。

暗室欺心

“暗室欺心”是一个成语,读音为àn shì qī xīn。它的含义指在暗中做见不得人的亏心事,违背良心。这个成语源于《易经》中的“履霜坚冰至”,警示人们应保持正道,避免在独处时做出不道德行为。近义词包括见不得人、欺心瞒己等。反义词为心口如一、正直无欺等。错误用法包括在不当场合使用、误解其含义和滥用成语。该成语是一个严肃的表达,强调做人应正直,不能在暗室中做亏心事。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