漱石枕流是什么意思

漱石枕流的读音

读音:shù shí zhěn liú

拼音注音:shù(第四声),shí(第二声),zhěn(第三声),liú(第二声)

漱石枕流的含义

“漱石枕流”是一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典故,形容人廉洁自守,不贪图物质享受。其中,“漱石”指的是用清水漱口时,用石头作为漱口器具;“枕流”则是指用流水作为枕头。这个成语整体上表示清廉自守,不追求奢华享受的品德。

漱石枕流的典故

该成语出自于《晋书·良吏传》。相传晋代时期,陶渊明的曾孙陶淡在任吴县县令时,以“漱石枕流”为清廉之举。他经常用清水漱口时,以石头为器皿;在休息时,又以流水为枕。这种行为被后人视为廉洁自守的象征。

此外,还有许多其他典故和出处可以证明“漱石枕流”这个成语的来源和含义。例如,唐代诗人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就有“白头老尹知我意,漱石枕流留我住”的诗句,进一步印证了该成语的流传和影响。

漱石枕流的近义词

  • 清廉自守:指人廉洁自律,不贪图私利。
  • 廉洁奉公:指人公正廉洁,一心为公。
  • 清心寡欲:指人清心寡念,不追求过多的物质享受。

漱石枕流的反义词

  • 贪污腐化:指人贪图私利,行为不检点。
  • 奢侈浪费:指人追求奢华享受,浪费资源。
  • 贪得无厌:指人贪婪无度,不知满足。

漱石枕流的例句

  1. 他以“漱石枕流”的精神,坚守清廉自律的原则,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2. 这位官员一生清廉自守,真正做到了“漱石枕流”。
  3. 他虽然生活简朴,但内心却十分充实,真正做到了“漱石枕流”。
  4. 他的行为举止都体现了“漱石枕流”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5. 他在工作中始终保持清廉自律的态度,“漱石枕流”的精神得到了充分体现。
  6. 这位老师以“漱石枕流”的精神为榜样,教育学生要廉洁自律。
  7. 他以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漱石枕流”的含义,成为了人们心中的楷模。
  8.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能够做到“漱石枕流”的人已经不多了。
  9. 他的生活虽然简陋,但他的精神世界却十分丰富,“漱石枕流”的精神得到了真正的体现。
  10. 这位官员一生清正廉洁,“漱石枕流”的精神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同事和下属。

错误用法

虽然“漱石枕流”是一个褒义词,但在使用过程中也需要注意避免一些错误用法。例如,不能将该成语用于形容贪图享乐、追求奢华的人,这样会使成语的含义被误解。此外,也不能随意搭配使用该成语,需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选择和使用。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其含义和背景,避免出现不当的使用场合。

漱石枕流是什么意思.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你可能感兴趣

前庭悬鱼是什么意思

前庭悬鱼的读音为qián tíng xuán yú,这个成语象征公正、清正廉洁,源自东汉羊续拒鱼挂庭以示清廉的故事。它常用来形容人处事公正、不贪污受贿,也描述家庭清白自守。近义词有公正无私、清正廉洁等,反义词则是贪污受贿、徇私舞弊等。但在使用时需注意,不可误用为贬义或在不适当时机使用。希望通过这篇摘要,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前庭悬鱼这一成语。

廉可寄财是什么意思

“廉可寄财”是一个成语,意指一个人品行清廉,能托付重任管理财物,强调品德和诚信的重要性。该成语源于古代典故,涉及一位清廉官员被委以重任并成功完成任务的故事。出处可能散见于古代文献和史书。“廉可寄财”的近义词有“清正廉洁”、“诚信可靠”等,反义词包括“贪污腐化”、“不诚信”等。在使用时需注意场合和对象,避免误用。该成语强调了人的品行和诚信,对于个人品质和社会信任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义不生财是什么意思

义不生财的读音读音:yì bù shēng cái拼音注音:yì/bù/shēng/cái义不生财的含义“义不生财”是一个成语,指的是为了道义而不贪图钱财。它强调了人们在面对金钱和道义之间的选择时,应该坚守道义,不因贪图财富而违背自己的原则和良心。义不生财的典故该成语典故出自古代中国,最早可以追溯到《左传》等古籍。其中有一个故事讲述了古代一位名叫伯夷的隐士,他为了坚守道义,宁愿饿死也不接受不义之财。这个故事成为了“义不生财”这一成语的典型例证。此外,历史上还有许多其他典故和故事也体现了这一成语的含义,如某些忠诚的官员拒绝贪污受贿,坚守清廉等。这些故事都强调了道义的重要性,并成为了人们传承和弘扬

退食自公是什么意思

退食自公的读音退食自公的读音为tuì shí zì gōng。退食自公的含义退食自公的含义是指古代官吏在退朝后不贪食公家之食,保持清廉自律,尽心尽力为公家办事。这个成语强调了官员的廉洁自律和公仆精神,是古代中国对官员道德品质的一种要求。退食自公的典故退食自公的典故最早出自于《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在这个典故中,孔子赞美了齐国大夫晏婴的廉洁自律,他退朝后不贪食公家之食,而是回家吃自己的饭。这个典故后来被用来形容官员的廉洁自律和公仆精神。此外,还有许多其他典故和出处,如《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也有类似的记载。这些典故都强调了官员应该廉洁自律,为国家和人民尽心尽力。退食自公的近义词退食自公的近义词包

拔葵去织

拔葵去织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á kuí qù zhì。其含义是形容为官清廉,不贪污受贿,不利用职权谋取私利。该成语源于古代官吏的故事,成为后世对清正廉洁官员的赞美和崇敬。拔葵去织的典故在历史文献中有所记载,并在文学作品中有反映。其近义词包括清正廉洁、两袖清风等,反义词则是贪污腐败、贪赃枉法等。在使用拔葵去织时,应注意其正确的含义和用法,不应在不适当的场合或评价某人的行为时随意使用。同时,也要避免将其误解为与工作或个人利益无关的意思。

醴酒不设

“醴酒不设”是一个成语,用于形容不设置宴席,不备酒水,表示简朴、清贫或对客人的尊重。其典故源自《史记·魏公子列传》和《左传·昭公十二年》。这个成语的近义词包括简朴无华、素净无华等,反义词则是铺张浪费、奢华浮夸等。在正确的语境中运用,可以表达待人接物的简朴和清贫态度。误解该成语为对客人的冷淡或忽视是不正确的。

砥节奉公

砥节奉公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ǐ jié fèng gōng,指磨炼节操,奉行公事。这一成语源于古代官场,形容人具有高尚的品德和职业操守,对待公务尽心尽责。其近义词包括清正廉洁、廉洁自律、公正无私、尽忠职守等。反义词包括贪污腐化、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损公肥私等。文章中还列举了几个使用砥节奉公的例句,展示了其正确的用法和错误用法的注意事项。

鹤发松姿

“鹤发松姿”是一个形容老年人精神矍铄、气质非凡的成语,源于古代文学作品。其拼音为hè fā sōng zī,典故中鹤被视为长寿的象征,松树则代表坚韧和长寿。该成语常用来形容年过九旬但依然精神饱满的老人家。然而,在使用时需避免用词不当、张冠李戴、语境不符和搭配不当等错误用法。

黄发儿齿

黄发儿齿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老年人。其含义是头发由白转黄且牙齿未脱落,象征长寿和健康。典故源于古代中国文化中对长寿和健康的崇拜。近义词如长寿康健、皓首红颜等,反义词为年少力衰、早衰多病等。在使用时需注意其语境和正确的用法,不可随意搭配使用。文章提供了关于这一成语的详细解释和例句。

积毁销骨

“积毁销骨”是一个成语,形容长期的诋毁和攻击对人的精神或名誉造成极大的伤害。其源自古代社会,反映了对言论的重视和对个人名誉的尊重。该成语不仅指名誉和意志的摧毁,还包括身体伤害。近义词有“众口铄金”等,反义词则是有关称赞和声誉的词汇。在网络时代,不实的言论可能导致积毁销骨的后果。错误使用此成语的方式包括过于字面化的理解、滥用、误用为形容物质上的破坏或短期内的伤害。因此,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和准确性。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