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葵去织

拔葵去织

读音

bá kuí qù zhī

含义

“拔葵去织”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拔掉葵菜,停止织布”。其中:

  • :拔除、去除。
  • :古代指葵菜,一种常见的蔬菜。
  • :停止、放弃。
  • :纺织、织布。

整体含义:比喻官员廉洁自律,不与百姓争利,不从事与民争利的副业。

典故

这个成语出自《汉书·董仲舒传》,原文记载:

“故公仪子相鲁,之其家见织帛,怒而出其妻;食于舍而茹葵,愠而拔其葵。曰:‘吾已食禄,又夺园夫红女利乎!’”

典故解析
春秋时期,鲁国宰相公仪休回家时,看到妻子在织布,认为官员家庭不应与百姓争利,于是生气地赶走了妻子。后来他在家中吃饭时发现菜里有葵菜,又愤怒地拔掉了园中的葵菜,说:“我已经有俸禄,怎么能再抢夺菜农和织女的利益呢?”

近义词

  1. 廉洁奉公:形容官员清正廉洁,一心为公。
  2. 克己奉公:严格要求自己,一心为公。
  3. 两袖清风:形容官员清贫廉洁,不贪不占。
  4. 不染纤尘:比喻品行高洁,不受世俗污染。

反义词

  1. 与民争利:官员利用职权谋取私利,损害百姓利益。
  2. 贪赃枉法:贪污受贿,违法乱纪。
  3. 中饱私囊:利用职权侵吞公家财物。
  4. 徇私舞弊:为私利而违法乱纪。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老师告诉我们,古代的清官都会“拔葵去织”,不抢老百姓的饭碗。
  2. 小学高年级:包拯一生清廉,真正做到了“拔葵去织”,深受百姓爱戴。
  3. 初中:现代社会,官员更应学习“拔葵去织”的精神,不与民争利。
  4. 高中:公仪休“拔葵去织”的故事,体现了儒家“不与民争利”的政治伦理。
  5. 大学及以上: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拔葵去织”的廉洁精神仍然值得提倡。
  6. 写作例句:他的清廉作风,犹如古代“拔葵去织”的贤臣,令人敬佩。
  7. 口语例句:咱们的领导真是“拔葵去织”,从不占公家便宜。
  8. 议论文例句:“拔葵去织”的精神,是官员廉洁自律的重要体现。
  9. 历史评论:公仪休“拔葵去织”的行为,展现了春秋时期士大夫的高尚品格。
  10. 社会评论:某些官员应当反思,是否做到了“拔葵去织”,而非与民争利。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勤劳节俭”
    ❌ 错误例句:他每天早出晚归,真是“拔葵去织”啊!
    ✅ 正确解释:该成语强调官员不争利,而非形容勤劳。
  2. 误用为“放弃工作”
    ❌ 错误例句:他辞职不干了,简直是“拔葵去织”。
    ✅ 正确解释:该成语不指放弃本职工作,而是指不从事副业争利。
  3. 误用为“破坏生产”
    ❌ 错误例句:这些官员胡乱决策,简直是“拔葵去织”!
    ✅ 正确解释:该成语不含贬义,不能用于批评政策失误。
  4. 误用为“无私奉献”
    ❌ 错误例句:志愿者“拔葵去织”,默默为社会付出。
    ✅ 正确解释:该成语特指官员廉洁,不适用于普通人的奉献行为。
  5. 误用为“断绝关系”
    ❌ 错误例句:他和朋友闹翻了,直接“拔葵去织”。
    ✅ 正确解释:该成语与人际关系无关,不能用于形容绝交。

总结:“拔葵去织”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背景的成语,使用时需注意其本义,避免望文生义或滥用。

你可能感兴趣

关于好官的诗词

关于好官的诗词(第1篇)关于好官的诗词自古以来,诗词中赞美好官的篇章屡见不鲜。这些诗词不仅展现了古代文人对于为官之道的理解,也反映了百姓对于清廉公正官员的期盼。以下是根据“关于好官的诗词”这一主题,精选的几首古诗词及其解析。一、白居易《醉后狂言酬赠河南尹刘轲》原文:君如青松守贞节,我似浮云任风牵。公门好官多正色,不畏权势不媚权。解析:此诗以青松与浮云的比喻,形象地展现了好官的品质。诗人赞扬了公门中那些正直无私、不畏权势的官员。二、杜牧《遣怀》原文:落落高槐晚未秋,长亭短亭古道头。公门好客心如月,清夜无尘照九州。解析:此诗以清夜无尘的明月为喻,赞美了公门中那些好客、清廉的官员,他们如明月般照亮九

官虎吏狼是什么意思

官虎吏狼是一个成语,读音为guān hǔ lì láng,用于形容官员凶狠残暴,如同虎狼一般。该成语来源于古代对官吏的描述和评价,形容一些官员为了维护权势和利益,对百姓采取凶狠残暴手段。近义词包括官法如山、贪赃枉法等。反义词有廉洁奉公、公正无私等。在日常使用和写作中,应注意避免不当使用,以免引起误解或争议。

金章紫绶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金章紫绶”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近义词及反义词,并提供了例句。该成语描述了古代官印及系官印的紫色丝带,象征官位显赫、权势高贵。其典故源于古代官制,最早出现在《汉书》中。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滥用或错误使用。

赃官污吏是什么意思

赃官污吏的读音赃官污吏的读音为:zāng guān wū lì。其中,“赃”指贪污受贿所得的财物,“官”指官员,“污”指不廉洁、不正直,“吏”指官府中的小吏。赃官污吏的含义赃官污吏指的是贪污受贿、行为不端、不廉洁、不正直的官员和公职人员。这些人在行使职权时,常常以权谋私,损害公共利益,败坏社会风气,是社会上的蠹虫和毒瘤。赃官污吏的典故赃官污吏的典故源于古代官场腐败的现象。在古代,一些官员利用职权之便,贪污受贿,中饱私囊,败坏社会风气。这些行为被人们所痛恨,于是就有了“赃官污吏”这个词语的出现。这个词语在历史上一直被用来形容那些不廉洁、不正直的官员和公职人员。赃官污吏的近义词1. 贪官污吏2.

一品白衫是什么意思

一品白衫的读音一品白衫的读音为yī pǐn bái shàn。一品白衫的含义一品白衫,原指古代官服中的一种,后来被用来比喻清廉的官员或清白的品行。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形容人清白无暇,正直廉洁,不受世俗污染。一品白衫的典故一品白衫的典故源于古代官制。在古代,官员的品级和服饰有着严格的规定。一品官员的官服为最高级别,其中白衫是其中一种。在历史文献中,有些清廉正直的官员被赞誉为“一品白衫”,以表彰他们的清白品行和高尚情操。一品白衫的近义词一品白衫的近义词包括清正廉洁、廉洁奉公、清白无瑕等,这些词语都表达了清廉正直、不受污染的含义。一品白衫的反义词一品白衫的反义词有贪污腐败、奸诈欺诈、心术不正等,这些词语

破家县令是什么意思

“破家县令”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古代地方官员贪污腐败、横征暴敛的行为,导致百姓家破人亡的悲惨情景。该成语源于古代中国,具体出处已不可考,但可以通过相关历史事件和故事来解释。其近义词包括贪官污吏、暴政酷吏等,反义词为清正廉洁、仁政爱民等。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适用的场合和语境,避免与其他成语混淆或过度解读。同时,应该加强反腐倡廉工作,防止出现更多的类似现象。

横征苛敛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横征苛敛”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使用场景。该成语用于形容政府或地方官员滥用权力,过度征收赋税或摊派各种费用,给人民带来沉重负担的行为。文章通过典故和实例解释了横征苛敛的深刻含义,并指出了其错误使用的情况,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该成语。

滥官污吏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滥官污吏”这一成语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例句。滥官污吏指的是贪赃枉法、不忠不义的官员。文章还纠正了错误用法,并强调了政府打击滥官污吏的决心和取得的成效。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廉泉让水是什么意思

“廉泉让水”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廉洁奉公,不贪污腐败。其典故源于古代清廉官员的故事,最早出自《南史·良吏传》。该成语的含义是像泉水一样清廉,像退让一样远离贪婪。它表达了人们对清廉官员的敬仰和尊重。其近义词包括廉洁奉公、清正廉洁等,反义词则为贪污腐败、权钱交易等。使用“廉泉让水”时需避免错误用法,如用于形容表面清廉实则贪污的行为或缺乏公正公平的态度。文章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该成语的正确用法和典范人物的特点。

卖官卖爵是什么意思

“卖官卖爵”是一个贬义词,用来描述当权者利用职权进行非法交易,尤其是出卖官职或爵位以谋取私利的行为。该词源于古代封建社会,爵位和官职被视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常有人通过买卖获取。这种行为严重违背公正、公平、廉洁的行政原则,损害社会公正和政府形象。近义词包括权力交易、权钱交易、贪污腐败等。反义词为公正任用、清正廉洁等。错误用法包括将“卖官”误解为正常的人事调动和滥用“卖官”概念。政府应严厉打击这种行为,维护社会公正和公平。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