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土不如:一个极致的贬义成语
读音
fèn tǔ bù rú
含义
- 粪土:粪便和泥土,比喻毫无价值的东西。
- 不如:比不上。
- 整体含义:形容某人或某事物极其低劣,连最不值钱的粪土都比不上,表达极度的鄙视和贬低。
典故
-
《左传·襄公十四年》:
- 原文:“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 背景:春秋时期,卫国的宁殖批评国君无礼,认为他连粪土都不如,最终导致国君被驱逐。
- 演变:后世用“粪土不如”形容品行极差的人。
-
《史记·酷吏列传》:
- 司马迁评价某些酷吏“其行秽恶,粪土之不若”,强调他们的行为卑劣至极。
-
民间俗语:
- 古代民间常用“粪土不如”形容忘恩负义、道德败坏之人,如“此等人,粪土亦羞与为伍”。
近义词
- 一文不值——形容毫无价值。
- 卑劣无耻——强调品行低下。
- 行同狗彘——行为像猪狗一样不堪。
- 朽木粪土——出自《论语》,比喻不可造就的人。
反义词
- 价值连城——形容极其珍贵。
- 德高望重——品德高尚,受人尊敬。
- 人中龙凤——比喻杰出的人物。
例句
(按使用场景分类)
小学阶段(简单直白)
- 他偷同学的东西,真是粪土不如!
- 乱扔垃圾的人粪土不如,我们要爱护环境。
中学阶段(结合古文)
- 这种背叛朋友的行为,粪土不如,令人不齿。(《论语》引申)
- 若为利益出卖良心,则与粪土不如之徒何异?
高中/大学阶段(文学化表达)
- 他的虚伪嘴脸暴露后,众人皆视其粪土不如。
- 在历史的长河中,那些粪土不如的奸佞终被唾弃。
社会评论(讽刺与批判)
- 贪官污吏搜刮民脂民膏,粪土不如!
- 某些网红为流量无底线,其行径粪土不如。
错误用法
-
误用于普通比较:
- ❌ “这块石头粪土不如。”(除非石头象征恶行,否则逻辑不通)
- ✅ 正确用法需针对人或行为的道德批判。
-
过度夸张:
- ❌ “我考试没考好,觉得自己粪土不如。”(贬义过重,不适合自嘲)
-
混淆近义词:
- ❌ “这个手机粪土不如,信号太差了。”(应改用“一文不值”)
-
对象错误:
- ❌ “这只流浪猫粪土不如。”(成语仅用于人或有主观恶意的行为)
总结:“粪土不如”是汉语中贬义极强的成语,使用时需紧扣道德批判或极端否定的语境,避免滥用或误用。
你可能感兴趣
朽木粪土是什么意思
朽木粪土的读音读音:xiǔ mù fèn tǔ,其中“朽”为第三声,“木”、“粪”、“土”均为第四声。朽木粪土的含义“朽木粪土”是一个比喻性的成语,用来形容事物或人的无用或无价值,如同腐朽的木头和低贱的泥土一样。它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已经毫无用处或毫无价值的人或事物,或者形容环境恶劣、条件艰苦的状况。朽木粪土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来源于古代的儒家思想。在儒家思想中,强调人的品德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认为人应该追求高尚的品德和道德境界。而“朽木粪土”则被用来形容那些品德低下、道德败坏的人,他们如同腐朽的木头和低贱的泥土一样,毫无价值可言。此外,“朽木粪土”也与古代的丧葬文化有关。在古代,人们认为死后的身
不直一钱
“不直一钱”是一个成语,形容某人品行或行为极其恶劣,毫无价值。典故来源于古代钱币交易或奸诈无耻的人物赵高。近义词有“一文不值”、“卑鄙无耻”等。反义词包括“价值连城”、“德高望重”等。在日常使用和写作中,需避免过于粗俗、刻薄或夸张的描述,以免引起争议和误解。
等价连城
等价连城的拼音是děng jià lián chéng。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某物的价值极高,无法用金钱衡量,具有极高的文化或历史价值。典故来源于古代传说,形容宝玉的价值高。等价连城的近义词有无价之宝、价值连城、瑰宝奇珍等。反义词有一文不值、寻常之物。在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其正确的含义和用法,避免滥用或误用。
描写贱人的诗词
本篇内容主要介绍了几篇关于描写贱人的诗词。这些古诗词描绘了不同形象的人物和场景,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女性地位的看法以及特定女性的评价。文章列举了多篇古诗词,并详细解析了每首诗词的原文、作者、朝代和文化内涵。这些诗词通过细腻的文字和生动的形象,展现了古代女性的柔情、坚韧和命运。同时,文章还列举了描写其他形象的古诗词,如描绘行路难之情景、爱情场景、自然景象等。这些古诗词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更是了解古代文化、人文情感的重要途径。在欣赏这些诗篇时,我们可以感受到古时诗人们的才华与智慧,领略到古代社会的风貌与人文情怀。
关于不孝的诗词
关于不孝的诗词(第1篇)关于不孝的诗词,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并不罕见。这些诗词不仅揭示了社会道德观念的一部分,也反映了古代对于家庭伦理、亲情关系的重视。以下是我根据您的需求,整理的一些关于不孝主题的古诗词及其解析。一、诗词列表《孝经·谏诤章》汉乐府《长歌行》晋·陶渊明《杂诗》唐·白居易《孝妇吟》宋·王安石《孝道歌》二、诗词全文及解析《孝经·谏诤章》作者:佚名(先秦时期)原文:曾子曰:“若夫慈爱抚育,奉事父母如大人,此孝之大者。不慈不孝,不祥之民也。”解析:此段出自《孝经》,强调了孝顺父母的重要性,若不慈不孝,则被视为不祥之人。汉乐府《长歌行》原文: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
分毫不值
“分毫不值”是一个成语,读音为fēn háo bù zhí。它的含义是指某物或某人的价值极小或微不足道。这个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的计量单位和交易习惯。其近义词有“微不足道”、“毫无价值”等,反义词则为“无价之宝”、“价值连城”等。在日常使用和写作中,需要注意正确的用法,用于形容某物或某人的价值极小或微不足道,避免错误使用。例如,“这个玩具虽然看起来很可爱,但实际上分毫不值”。
不齿于人
不齿于人是一个贬义成语,含义是某人因行为、言论等原因被人们鄙视、看不起,认为其不配与人为伍。该成语来源于古代对道德、品行的重视,一旦品行低下,会被社会排斥。不齿于人的近义词有令人不齿、鄙夷不屑等,反义词则是备受尊重、令人敬仰等。文章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不齿于人的用法,并强调了不当使用的场合和对象。
臭名昭著
本文介绍了成语“臭名昭彰”的读音拼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用法。该成语形容人或事物因行为恶劣、名声败坏而广为人知。典故可追溯到古代,形容恶名迅速传播的情况。文章还指出了臭名昭彰的近义词如“声名狼藉”、“臭名远扬”等,以及反义词如“声名远扬”、“名誉昭著”等。同时,提供了关于该成语的正确用法和错误用法的示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卑鄙龌龊
本文介绍了形容词短语“卑鄙龌龊”的读音、含义、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该短语用于形容行为、思想或环境等不道德、低下、肮脏、不洁净的状态。文章还包含了该成语的典故描述以及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示例,旨在帮助读者正确理解和使用该成语。
不识人间有羞耻事
“不识人间有羞耻事”是一个成语,形容一个人缺乏道德观念和羞耻心,不知道何为可耻,甚至对不道德或违法之事也毫无顾忌。该成语源于古代典籍或历史故事,用于形容道德沦丧、良知缺失的现象。其近义词如无耻、厚颜无耻等,反义词如知廉知耻、德高望重等。使用该成语时需注意场合和语境,避免滥用或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