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土逐害
读音
fēi tǔ zhú hài
含义
- 飞:飞扬、抛掷。
- 土:泥土、土块。
- 逐:追逐、驱赶。
- 害:害虫、害兽。
整体含义:原指古人用土块、石块等投掷驱赶害虫或野兽,后比喻用简单的方法解决问题或消除祸害。
典故
- 《诗经·小雅·小旻》:
“谋夫孔多,是用不集。发言盈庭,谁敢执其咎?如匪行迈谋,是用不得于道。”
古人认为害虫危害庄稼,便用土块投掷驱赶,后来引申为用简单手段解决问题。 - 《韩非子·五蠹》:
“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不事力而养足,人民少而财有余,故民不争。”
其中提到古人用飞土逐害的方式保护庄稼,体现了早期农业社会的智慧。 - 民间传说:
古代农民在田间劳作时,若遇蝗虫、鸟兽破坏庄稼,便随手抓起土块投掷,以驱赶害虫,保护收成。
近义词
- 投石问路:比喻试探性地采取行动。
- 扬汤止沸:比喻用临时办法解决问题,而非根治。
- 以暴制暴:用暴力手段制止暴力,但效果有限。
- 治标不治本:只解决表面问题,不触及根本。
反义词
- 釜底抽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 斩草除根:彻底消除祸患。
- 标本兼治:既解决表面问题,又根治根本。
- 一劳永逸:一次性解决问题,不再反复。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小明用石头赶走了偷吃玉米的小鸟,真是“飞土逐害”啊!
- 农民伯伯用竹竿吓跑田里的麻雀,就像“飞土逐害”一样。
-
小学高年级:
- 遇到问题不能只是“飞土逐害”,要找到根本原因。
- 他用扫帚赶走了院子里的野猫,这办法有点像“飞土逐害”。
-
初中:
- 政府不能只靠罚款治理污染,否则就是“飞土逐害”,无法真正改善环境。
- 面对网络谣言,封号只是“飞土逐害”,关键是要提高公众的辨别能力。
-
高中及以上:
- 经济危机时,单纯印钞救市无异于“飞土逐害”,可能引发更严重的通胀。
- 企业管理中,若只处罚犯错员工而不优化流程,就是典型的“飞土逐害”。
错误用法
-
误用为“彻底解决”:
- ❌ “科学家研发新药,飞土逐害,彻底消灭了病毒。”(应改为“根治”)
-
误用为“长期策略”:
- ❌ “公司通过裁员降低成本,这是飞土逐害的好办法。”(裁员是短期手段,非长期策略)
-
误用为“高科技手段”:
- ❌ “用无人机喷洒农药,真是飞土逐害。”(成语强调简单原始的方法,高科技不符)
-
误用为“主动攻击”:
- ❌ “军队飞土逐害,彻底歼灭了敌军。”(成语不含彻底消灭的意思)
总结:“飞土逐害”强调用简单、临时的方法应对问题,而非彻底解决。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与“根治”“彻底”等概念混淆。
你可能感兴趣
绝其本根
“绝其本根”是一个成语,意为彻底消除事物的根本,使其无法再生长或继续存在。源自古代战争或斗争中的策略思想,最早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该成语强调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使对方无法再继续发展或生存。其近义词包括断根绝种、斩草除根等,反义词有姑息养奸、养虎为患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误用为贬义词或在不当场合使用,也不能与其他词语混淆使用。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需要从源头上着手,绝其本根。
除恶务本
“除恶务本”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ú è wù běn。它的含义是强调在消除邪恶的同时,必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彻底根除其产生的根源。该成语源于古代中国的古籍,强调治标治本的重要性,并表达了对于解决问题的智慧和思考方式。近义词有治本清源、斩草除根等,反义词有治标不治本、姑息养奸等。在治理社会问题、环境污染、教育问题、犯罪问题、企业管理、网络环境、食品安全、环境破坏行为、城市规划和个人成长等方面,都应该除恶务本,从源头上解决问题。错误的用法是只注重表面问题而不去寻找问题的根源,违背了除恶务本的初衷。
翦草除根
本文介绍了成语“翦草除根”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意为彻底铲除祸根,不留余地,源于古代战争中的策略,现常用来形容对问题或事情的解决要彻底。近义词有斩草除根、根深蒂固等,反义词有姑息养奸、半途而废等。文章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该成语的正确用法,并强调了其重要性。同时,也指出了错误用法的危害,提醒读者要注意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削株掘根是什么意思
削株掘根的读音读音:xuē zhū jué gēn标注拼音为:xuē/zhū/jué/gēn,其中“削”和“掘”为多音字,但在此成语中分别读作“xuē”和“jué”。削株掘根的含义“削株掘根”是一个成语,其含义是彻底铲除或消灭事物的根基。字面上可以理解为砍掉树的主干并挖掘其根部,引申为从根本上彻底解决问题或消灭某物。它常用于形容采取措施要全面而彻底,不留余地。削株掘根的典故这个成语典故来源于古代战争时期的故事。据说在古代,有一种策略叫做“削株毁根”,即为了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必须将其基地和资源彻底摧毁。具体典故和出处较为模糊,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个成语与古代战争和军事策略有关。削株掘根的近义词斩
决疣溃痈
"决疣溃痈"是一个成语,读音为jué yóu kuì yōng。这个成语用于形容果断解决重大难题或疾病根源的行为。它源于古代医学术语,最早可以追溯到《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该成语描述了像扁鹊这样的医者采取果断有效的治疗方法,迅速解决疾病根源的情形。其近义词包括斩草除根、根除病源等,反义词为治标不治本等。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不要滥用或误用,应根据实际情况和问题的性质来使用。文章详细解释了该成语的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
绝薪止火
“绝薪止火”是一个成语,读音为jué xīn zhǐ huǒ,意为断绝柴薪来使火熄灭,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彻底消除祸患的根源。该成语来源于古代的军事策略和战争智慧,强调从源头上杜绝问题的重要性。其近义词包括斩草除根、釜底抽薪和根除病源等。而反义词则包括治标不治本、姑息养奸和扬汤止沸等。在实际应用中,绝薪止火的策略必须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避免误用为表面解决问题或与釜底抽薪等策略混淆使用。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找到问题的根源,采取根本性的措施来彻底解决。
以绝后患是什么意思
以绝后患的读音读音:yǐ jué hòu huàn拼音注音:yǐ/jué/hòu/huàn以绝后患的含义"以绝后患"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彻底解决某问题或隐患,以避免将来再次发生或产生不良后果。它强调的是彻底性、根本性的解决方式,以防止未来可能出现的麻烦或问题。以绝后患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和出处较为广泛,其中一种说法是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在古代,人们常常使用斩草除根的方式来解决潜在的问题,以避免未来可能出现的麻烦。这个成语也常被用来形容处理问题时的彻底性和根本性。以绝后患的近义词一劳永逸斩草除根永绝后患杜绝后患以上这些词语都表示彻底解决某问题或隐患,以避免将来再次发生或产生不良后果。以绝后患
拔本塞原
拔本塞原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á běn sāi yuán。其含义是彻底破坏自然环境或事物的根基和本质。典故出自《汉书·王莽传》,描述了王莽为了扩张领土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行为。拔本塞原表示一种破坏根基和本质的行为,其近义词有根深蒂固、溯源追根、斩草除根等。反义词包括顺其自然、守本分、扶植根基等。文章同时指出拔本塞原的错误用法,提醒读者注意语境和含义,避免误用。拔本塞原的行为会导致环境恶化和人类生存的危机,因此我们需要保护环境,避免采取拔本塞原的短视行为。
剗草除根
本文介绍了成语“剗草除根”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意为彻底铲除,不留余地,强调对某事物进行彻底的清除或消灭。文章还包含了一些与剗草除根意思相近或相反的词语,以及多个例句展示该成语的用法。最后,文章指出了错误使用剗草除根的情况,提醒读者要真正理解并运用到实际中。
拔本塞源
拔本塞源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á běn sāi yuán”。其含义是形容从根本上破坏或颠覆事物的基础或来源,导致无法持续发展。该成语源自《孟子·告子下》,用以告诫人们要重视事物的基础和根源。拔本塞源也常用来形容某些行为或决策带来的长远负面影响。在运用中,需根据具体语境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避免错误使用。例句展示了拔本塞源的正确和错误用法。正确用法强调在解决问题时要找到根本原因并从根本上解决,而错误用法则只关注表面现象或采取治标不治本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