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之地
读音
fāng cùn zhī dì
含义
- 方寸:指一寸见方的小块地方,比喻极小的空间。
- 之地:表示地方、区域。
- 整体含义:形容非常狭小的空间,也可比喻人的内心或思想境界。
典故
-
《列子·汤问》:
“吾之方寸之地,可以容四海。”
此处“方寸之地”指人的内心,强调心灵虽小,却能容纳广阔天地。 -
《三国演义》:
“徐庶辞别刘备时,刘备泣曰:‘方寸乱矣!’”
这里的“方寸”指内心,表示心绪混乱。 -
《庄子·德充符》:
“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吾之方寸自若。”
比喻内心安定,不受外界影响。
近义词
- 弹丸之地:形容极小的地方。
- 一隅之地:指狭小的角落。
- 寸土之地:强调土地极小。
- 斗室:形容狭小的房间。
反义词
- 广阔天地:形容无边无际的空间。
- 浩瀚无垠:指极其辽阔。
- 海阔天空:比喻无限宽广。
- 无边无际:形容范围极大。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我的书桌虽小,但在这方寸之地,我能完成很多作业。
- 蚂蚁在方寸之地上爬来爬去,寻找食物。
-
小学高年级:
- 他家的阳台只有方寸之地,却种满了花草。
- 在这方寸之地的棋盘上,两位棋手展开了激烈的对决。
-
初中:
- 尽管宿舍只有方寸之地,但同学们把它布置得很温馨。
- 他的内心虽如方寸之地,却装满了对世界的思考。
-
高中:
- 在这方寸之地的实验室里,科学家们做出了重大发现。
- 诗人的方寸之地,却能容纳整个宇宙的悲欢。
-
大学及以上:
- 在方寸之地的舞台上,演员们演绎着人生的悲喜剧。
- 禅修者认为,方寸之地即是整个宇宙的缩影。
错误用法
-
形容广阔空间:
- ❌ “这片草原真是方寸之地啊!”(错误,应改为“广阔无垠”)
-
指代时间短暂:
- ❌ “人生短短几十年,不过是方寸之地。”(错误,应改为“弹指一挥间”)
-
用于抽象概念:
- ❌ “他的梦想是方寸之地。”(错误,应改为“宏大抱负”)
-
形容数量众多:
- ❌ “图书馆的藏书真是方寸之地!”(错误,应改为“汗牛充栋”)
“方寸之地”虽小,却能承载丰富的内涵,正确使用才能体现其精妙之处!
你可能感兴趣
方寸已乱
本文介绍了成语“方寸已乱”的读音、含义和典故。该成语用于形容心绪不宁、思绪纷乱的状态,源自古代军事故事中的一名将领的心理状态。文章还列出了近义词如心烦意乱、焦头烂额等,以及反义词如心平气和、泰然自若等。同时,提供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示例,如滥用、误解和与其他词语混淆。文章通过举例说明了方寸已乱在日常生活和写作中的正确用法。
寸的拼音
本文介绍了汉字“寸”的拼音、部首、笔顺、含义等基本信息。寸作为长度单位,表示极短或极小的距离和量度。此外,“寸”还可以用于中医切脉中的穴位命名,并可以形容时间或进步的程度。同时,“寸”也作为姓氏使用。文章详细解析了“寸”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和用法。
关于方寸的诗词
关于方寸的诗词(第1篇)关于方寸的诗词,自古以来在中华文化中有着丰富的表达。以下是一篇以“方寸”为主题的古诗词集锦,每首诗均附有原文、作者、朝代及简短解析。一、诗词集锦《方寸之间》作者:佚名(宋代)原文:方寸之间天地宽,心如明镜照乾坤。解析:此诗表达了诗人对“方寸”之地的深刻理解,认为即使是在有限的空间里,也能展现广阔的胸怀。苏轼《东栏夜思》原文:心如野鹤翻方寸,志似潜虬在匣中。年代:宋解析:诗人用鹤的飞舞来象征内心之自由与豁达,同时以潜虬喻志向虽深藏却仍需等待时机。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原文:看取方寸心,尽显古今情。年代:宋解析:此句道出了诗人对世间情感的深深理解,方寸之心可以容纳古今之情感
历代文人小斋诗词精选 关于书斋的经典诗句与生活美学解析
方寸之间见天地:历代文人笔下的"小斋"诗境在中国古典诗词的长河中,"小斋"这一意象承载着文人雅士独特的精神追求与生活美学。从唐代白居易的闲适到宋代陆游的忧思,从明代文徵明的雅致到清代袁枚的性灵,一方小小的书斋不仅是读书治学的场所,更成为文人安顿心灵、寄托情怀的精神家园。这些描写小斋的诗词,往往在方寸之间展现出广阔的天地,在简朴之中蕴含着深邃的意境。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小斋》中写道:"小斋幽寂本天真,况复秋来景更新。竹影拂阶尘不起,月光穿户夜无尘。"这位中唐时期的诗坛巨匠,以其平易浅近的语言风格,勾勒出一方远离尘嚣的净土。斋中竹影婆娑,月光澄澈,正是诗人追求"独善其身"的理想写照。白居易晚年退居洛
尺寸之地
“尺寸之地”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ǐ cùn zhī dì,指的是面积非常小的土地,用来形容土地面积有限或某人所拥有的空间或资源有限。这个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土地资源的珍贵和争夺。它的近义词有“方寸之地”、“一隅之地”、“弹丸之地”,反义词包括“广袤无垠”、“辽阔无垠”等。在日常使用和写作中,应正确使用此成语,避免误用在不合适的场合或语境中。
寸地尺天
本文介绍了成语“寸地尺天”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等。寸地尺天意味着对土地资源的珍惜和有效利用,也形容建筑和规划中的精巧细致。其典故源自古代建筑理念和土地利用智慧。近义词包括精打细算、物尽其用等,反义词则是铺张浪费等。文章同时给出了一些正确和错误的用法示例,强调在日常生活中应养成节约资源的好习惯,遵循寸地尺天的理念。
寸土尺地
寸土尺地是一个形容土地珍贵的成语,读音为cùn tǔ chǐ dì,指的是每一寸土地都十分宝贵,不容浪费或侵占。该成语强调了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和珍贵性,告诫人们要珍惜土地资源,保护土地环境。其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对土地利用和保护的重视。近义词有寸土必争、珍贵无比等,反义词有暴殄天物、滥竽充数等。在使用寸土尺地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错误的用法,如非土地类事物的形容或在不适当的场合使用。
关于包的诗词
关于包的诗词(第1篇)关于“包”的诗词及其解析一、诗经《小雅·斯干》原文:偃仰盈缩,俯仰天地之间,得其包畚。作者:诗经朝代:先秦解析:此句描绘了天地之间,万物得其所处的状态,而“包畚”意为包容、包裹。表达了天地之间,万物皆有其容身之所的哲理。二、苏轼《题西林壁》原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包举万象尽,物我两忘同。作者:苏轼朝代:宋解析:此诗描绘了观察者在不同角度看到的庐山景象,最后两句“包举万象尽,物我两忘同”表达了包容万物的境界,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三、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原文: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
弹丸之地
本文主要介绍了成语“弹丸之地”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以及反义词。该成语用来形容地方非常小,如同弹丸一般。文章还提到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并详细描述了其近义词如“微不足道”、“一隅之地”等,以及反义词如“广袤无垠”。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弹丸之地”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本文旨在帮助读者正确理解和运用“弹丸之地”这一成语。
弹丸黑子
弹丸黑子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tán wán hēi zi",用于形容事物的小巧或微不足道。其典故最早出自《庄子·杂篇·庚桑楚》中的“弹丸之功”,原意形容技艺的微小。后来,这个成语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书法、绘画等,以表达对事物微小程度的赞美或感慨。其近义词包括微不足道、渺小无闻和纤毫之微,反义词则为硕大无朋、庞然大物和巨大无比。在日常生活和写作中,我们应该避免用弹丸黑子来贬低或轻视某人或某物,正确的用法是表达对事物微妙之处的赞美或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