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朴归真
读音
fǎn pǔ guī zhēn
含义
- 返:回归、返回。
- 朴:质朴、不加修饰。
- 归:回归、回到。
- 真:真实、本真。
整体含义:指去除外在的浮华,回归到最原始、最朴素、最真实的状态。常用于形容人追求内心的纯净或事物回归本质。
典故
- 《老子》: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老子主张人们应当保持朴素的本性,减少欲望,回归自然。 - 《庄子·山木》:
“既雕既琢,复归于朴。”庄子认为,经过雕琢的事物最终仍应回归质朴的本真状态。 - 陶渊明《归园田居》: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诗人表达了对官场浮华的厌倦,向往田园生活的朴素与真实。
近义词
- 返璞归真(同义,字形略有不同)
- 洗尽铅华(比喻去除浮华,回归朴素)
- 归真反璞(强调回归本真)
- 抱朴含真(保持质朴,心怀真诚)
反义词
- 矫揉造作(故意做作,不自然)
- 华而不实(外表华丽,内里空虚)
- 虚张声势(夸大其词,不真实)
- 粉饰太平(掩盖真相,制造假象)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他放下玩具,返朴归真,玩起了最简单的泥巴。
- 这幅画没有太多颜色,但返朴归真,很好看。
-
小学高年级:
- 现代人越来越向往返朴归真的生活方式。
- 她的穿搭风格返朴归真,简单却很有气质。
-
初中:
- 经历了城市的喧嚣,他决定返朴归真,回到乡下种田。
- 这部小说语言朴实,返朴归真,让人读后回味无穷。
-
高中:
- 在艺术创作中,返朴归真往往比繁复的技巧更能打动人心。
- 他的哲学思想主张人们返朴归真,回归自然本性。
-
大学及以上:
- 道家思想强调“返朴归真”,认为人应当摒弃世俗欲望,回归本真。
- 当代设计趋势逐渐向返朴归真靠拢,追求极简与实用。
错误用法
-
形容外表朴素但内心复杂:
- ❌ 他虽然穿着朴素,但心思缜密,真是返朴归真。(错误:返朴归真强调内外一致,不能用于表里不一的情况。)
-
用于贬义:
- ❌ 他太返朴归真了,连基本社交礼仪都不懂。(错误:成语本身是褒义,不能用于批评。)
-
形容事物退化:
- ❌ 科技发展不能返朴归真,否则就是倒退。(错误:成语不适用于客观事物的退化,而是强调主观追求本真。)
-
与“复古”混淆:
- ❌ 这家餐厅装修返朴归真,用了很多仿古家具。(错误:返朴归真强调自然朴素,而非刻意模仿古代风格。)
你可能感兴趣
返璞归真
“返璞归真”是一个成语,意为去掉外在装饰,恢复质朴状态。源于古代道家思想,强调追求自然、质朴的生活状态。该成语描述的是回归本原、本真的状态。其近义词有质朴无华、天真烂漫等,反义词则包括矫揉造作、虚伪矫情等。该成语的错误用法是仅追求外在的简单或原始状态,而忽略了内在的修养和精神提升。文章通过解释返璞归真的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和错误用法,帮助读者更准确地理解和使用该成语。
反朴还淳
反朴还淳是一个成语,读音为fǎn pǔ huán chún。它表示回复到纯真、质朴的状态。源于古代“返璞归真”之说,反映人们崇尚自然、质朴的生活方式。此成语也用于形容追求纯真、质朴的生活态度和理想境界。其近义词有返璞归真、质朴无华等,反义词则包括矫揉造作、虚伪浮华等。在运用该成语时,需避免误用为贬义、用错对象、与其他词语混淆以及滥用场合等错误用法。
关于朴的诗词
关于朴的诗词(第1篇)关于朴的诗词及其解析一、朴的内涵与古诗词中的体现朴,代表着质朴、纯真、本真之意。在古诗词中,朴的意象常被用来表达诗人对自然、真实、无华之美的追求与向往。以下是一些与朴相关的诗词全文及其解析。二、朴的诗词全文及解析朴之诗《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期也!朴质无华心相依,君子好逑不思归。作者:未知(先秦时期)解析:此诗以木瓜相赠的场景,传达了朴素的情感和纯洁的心意。诗中用“朴质无华心相依”来形容这种真挚的情感,体现了朴素之美。朴之词《庐山谣》唐·王之涣岩壑云深幽谷静,清溪一曲抱山行。不闻人声但闻鸟,独有
10首描写蔬菜的古诗词 领略田园诗中的蔬香韵味与文人情怀
本文介绍了描写蔬菜的古诗词及其赏析。文章通过列举多首古诗词,展现了蔬菜在诗词中的独特意义,以及诗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这些古诗词涉及多种蔬菜,如青蒜、黄瓜花、萝卜等,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刻画,将蔬菜的形象和特点跃然纸上。同时,文章也强调了蔬菜在中华饮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其在养生和健康方面的价值。通过欣赏这些诗词,我们可以更深入地品味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反璞归真
本文介绍了“反璞归真”这一成语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该成语源自古代道家思想,强调回归自然和本真,摒弃虚伪和矫饰。文章还提供了关于反璞归真的例句和错误用法提示。摘要内容准确全面地概括了文章的主旨,语言简洁明了。
反朴归真
反朴归真是一种源自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成语,读音为fǎn pǔ guī zhēn。它意味着回归原始、朴素的状态,追求真实、自然、无华的生活态度和境界。该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道家思想,强调人类应该追求与自然相和谐的生活方式。反朴归真的近义词包括返璞归真、复归原初等,反义词则为矫揉造作、虚伪浮夸等。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其含义和用法,避免误用。文章中还通过例句展示了反朴归真在生活、艺术、心灵追求等方面的应用。
王安石描写茅屋的诗词
王安石描写茅屋的诗词(第1篇)王安石描写茅屋的诗词及其解析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词原文: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作者:杜甫(唐代)解析:此诗描绘了杜甫茅屋被秋风吹破的情景。虽然诗作者并非王安石,但此诗却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茅屋的简陋与生活的艰辛。诗中不仅描绘了秋风之猛烈,也反映了诗人对贫困百姓的深
关于樵夫的诗词
关于樵夫的诗词(第1篇)关于樵夫的诗词及其解析一、诗词列表《樵夫词》——唐·张籍《樵夫山行》——宋·范成大《樵夫吟》——元·王冕《山中樵夫》——宋·苏轼二、诗词全文及作者朝代《樵夫词》唐·张籍斧声丁丁山林间,樵夫负薪归路远。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此情此景谁人见,月白风清满山川。解析:此诗描绘了樵夫在山林间劳作的情景,展现了其生活的艰辛与自然的美景。《樵夫山行》宋·范成大万丈高峰上,樵夫独自行。白云生远岫,清泉流涧中。日暮归来路,满载柴薪重。家有老母待,心安步更匆。解析:此诗描绘了樵夫在山间劳作并归家的情景,体现了其勤劳和孝心。《樵夫吟》元·王冕寒烟笼树色,野径入云霄。斧声何处起,樵子入山腰。
无名之朴是什么意思
无名之朴的读音无名之朴的读音为“wú míng zhī pǔ”,其中“无”发音为第二声,“名”为第四声,“之”为轻声,“朴”为第三声。无名之朴的含义“无名之朴”一词的含义通常指事物最原始、最本真的状态,也常用来形容人的品行质朴无华,没有虚名浮华。这个成语强调了事物内在的朴素、真实和自然。无名之朴的典故“无名之朴”的典故源自于古代道家思想。在道家哲学中,朴素自然被视为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这个成语最早可以追溯到《庄子》等道家经典著作。在道家看来,朴素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自然界的原始状态,也是人类追求的最高境界。因此,“无名之朴”被用来形容那些质朴无华、自然天成的事物或人。无名之朴的近义词质朴无华:
反正还淳
“反正还淳”是一个成语,发音为fǎn zhèng huán chún,含义是回归本真、返璞归真。该成语强调摒弃浮华,追求回归自然和本真状态。源自《庄子·天道》中的“返朴归真”,后演变为现代成语。近义词有返璞归真、复归本真、回归自然等。反义词包括矫揉造作、虚伪浮华等。该成语常被用于描述追求自然、简单、真实的生活方式与心态。错误用法是混淆与其他词语的使用,需理解其含义和适用语境,避免过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