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水不收
读音
fǎn shuǐ bù shōu
含义
- 反水:倒出的水。
- 不收:无法收回。
字面意思是“泼出去的水无法收回”,比喻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挽回或改变。
典故
- 《后汉书·光武帝纪》: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在平定天下时,曾对手下将领说:“反水不收,后悔无及。”意思是告诫他们,一旦做出决定,就无法回头,必须谨慎行事。
- 民间俗语:古人常用“覆水难收”表达类似含义,后来演变为“反水不收”,强调事情不可逆转。
近义词
- 覆水难收:泼出去的水无法收回,比喻事情无法挽回。
- 木已成舟:木头已经做成船,比喻事情已成定局。
- 生米煮成熟饭:比喻事情已经完成,无法改变。
- 一失足成千古恨:一次错误可能导致终身遗憾,强调不可挽回的后果。
反义词
- 亡羊补牢:比喻出了问题后及时补救,仍可减少损失。
- 迷途知返:犯错后及时改正,仍有挽回余地。
- 悬崖勒马:在危险关头及时停止,避免更严重的后果。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小明把玩具摔坏了,妈妈说:“反水不收,下次要小心。”
- 小红打翻了牛奶,爸爸说:“反水不收,别哭了,我们擦干净。”
-
小学高年级:
- 考试已经结束,反水不收,现在后悔也没用了。
- 他因为冲动说了伤人的话,反水不收,朋友很生气。
-
初中:
- 合同已经签了,反水不收,我们必须履行承诺。
- 他错过了报名时间,反水不收,只能等明年了。
-
高中:
- 历史无法重演,反水不收,我们只能从中吸取教训。
- 他的决定导致公司损失惨重,反水不收,现在只能想办法补救。
-
大学及以上:
- 国际条约一旦生效,反水不收,各国必须遵守。
- 科研数据一旦公布,反水不收,必须确保其准确性。
错误用法
-
用于可挽回的事情:
- ❌“作业写错了,反水不收,我擦掉重写。”(作业可以修改,并非不可挽回)
- ❌“衣服弄脏了,反水不收,我洗洗就行。”(污渍可以清洗,并非不可逆转)
-
用于未来可能改变的事情:
- ❌“明天可能会下雨,反水不收,我们别出门了。”(天气预测并非不可改变)
- ❌“他还没决定,反水不收,我们别劝他了。”(决定尚未做出,仍有改变可能)
-
用于主观意愿:
- ❌“我不想学习了,反水不收,就这样吧。”(学习态度可以调整,并非不可改变)
- ❌“他生气了,反水不收,我们别理他了。”(情绪可以缓和,并非不可挽回)
“反水不收”强调不可逆转的客观事实,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滥用。
你可能感兴趣
泼水难收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泼水难收”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形容事情已经发生,无法改变或挽回,源于古代中国的传说和习俗。泼水难收的近义词包括木已成舟、覆水难收等,反义词有悬崖勒马、及时止损等。文章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泼水难收的使用场景,并提醒读者在日常生活和写作中避免误用该成语。
如箭在弦是什么意思
"如箭在弦"是一个成语,比喻事情已经到了紧要关头,即将发生或不得不发生,表达一种紧迫感和不可逆转的趋势。其源自《史记·项羽本纪》和古代射箭比赛的情境。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势在必行、刻不容缓等,反义词则为悠然自得、从容不迫等。在使用时,需注意其比喻的紧迫感和不可逆转的含义,避免误用为普通表述或用于非紧迫情况。如错误使用,将无法体现成语的真正含义。
蚁穴溃堤是什么意思
蚁穴溃堤的读音读音:yǐ xué kuì dī。蚁穴溃堤的含义“蚁穴溃堤”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小事情或小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可能会引发大灾难或大问题。这个成语的“蚁穴”指的是蚂蚁的巢穴,而“溃堤”则是指堤坝被水冲破而溃烂。整个成语的含义是,即使是很小的漏洞或问题,如果不及时修复或解决,也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蚁穴溃堤的典故据史书记载,春秋时期,晋国有一名将领名叫荀息,他曾经担任过晋国的重臣。有一次,他去巡视边境时发现一个小小的蚂蚁窝,但并没有在意。可是后来,这些蚂蚁越来越多,最终形成了大群。由于蚂蚁窝离堤坝很近,它们在地下挖洞的过程中,逐渐破坏了堤坝的稳定性。最终,这个堤坝因为小小的蚂蚁窝而崩
成事不说
“成事不说”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éng shì bù shuō,意指事情已经成功完成,无需再解释或讨论。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七年》的典故,强调在事情完成后无需过多解释。其含义也形容一个人做事果断、不拖泥带水。近义词有“功成不居”等,反义词包括“吹毛求疵”等。但在使用时需注意场合和语境,避免滥用。例如,在已经完成的项目、达成的协议或已经圆满完成的任务上,无需再过多讨论和解释,应“成事不说”,开始下一步工作或行动。
驷马莫追是什么意思
驷马莫追的读音驷马莫追的读音为sì mǎ mò zhuī,其中sì是第四声,mǎ是第三声,mò是第四声,zhuī是第一声。驷马莫追的含义“驷马莫追”是一个成语,意为即使有四匹马拉的快马车也追赶不上。它通常用来形容事情已经发生,无法挽回或追及。这个成语强调了事情的不可逆性,以及在事情发生后无法挽回的遗憾和惋惜之情。驷马莫追的典故“驷马莫追”的典故源于古代中国的历史故事。相传在古代,有一个人因为某种原因错失了重要的机会,后来他非常懊悔,希望能够找到一种方式来弥补自己的过失。于是他便想出了一匹快马去追赶那个机会,但是即使他骑着四匹马拉的快马车,最终也无法追回那个失去的机会。从此,“驷马莫追”这个成语
江心补漏
江心补漏是一个比喻性的成语,形容在事情已经陷入困境或危机时才采取补救措施,这种做法往往为时已晚,难以挽回损失或改变局面。典故源于古代船工在江上修补船只的情景。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临渴掘井、亡羊补牢、临阵磨枪等。反义词则包括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先见之明等。文章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如何正确使用该成语,并指出了错误用法,提醒读者要根据具体语境恰当使用。
事不有余是什么意思
事不有余的读音事不有余的拼音是 shì bù yǒu yú。事不有余的含义事不有余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事情到了紧要关头,不能再有丝毫的拖延或保留。它强调了事情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提醒人们要抓紧时间,全力以赴地完成某件事情。事不有余的典故该成语典故源于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在古代有一个国王,他想要完成一项重要的工程,但因为拖延时间,最终导致工程无法按时完成。国王深感懊悔,于是他下令将这个成语作为警醒之语,用以提醒人们不要拖延时间,要事不有余地完成事情。此外,事不有余也可以与一些历史事件或文化传统相联系,例如在古代战争中,士兵们常常需要在紧迫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否则就会面临生命危险。因此,事不有余也成
一之谓甚是什么意思
一之谓甚的读音一之谓甚的读音是yī zhī wèi shèn。一之谓甚的含义一之谓甚,指一次的过分行为或事件就足以称为严重。它通常用来形容某种行为或情况一旦发生,其后果或影响就会非常严重,甚至达到令人难以承受的程度。一之谓甚的典故一之谓甚的典故源于古代的智慧故事。传说中,古代有一位智者,他告诫人们要避免过度行为,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他曾经说过:“一之为甚,何似多乎?”这句话的意思是,一次过分的行为就已经很严重了,如果多次重复这样的行为,后果将更加严重。这个典故后来逐渐演变成了一之谓甚这个成语。一之谓甚的近义词过犹不及:表示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适可而止:指做到适当的程
既成事实
本文介绍了“既成事实”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以及常见的错误用法。该成语用来描述已经完成或发生,无法改变的事情或结果。同时,也给出了在不同语境下如何合理使用该成语的建议。
板上钉钉
“板上钉钉”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bàn shàng dīng dīng,形容事情已经确定无疑,如同钉在板上的钉子无法改变。其含义表示事情已经得到了确凿的证据或结论,进展到无法更改的阶段。典故源于古代钉钉子的稳固性质。近义词包括铁定无疑、确凿无疑等,反义词为变幻莫测、未定之数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语境,避免误用。例如,“计划、决定、合同”等已经确定的事情,可用“板上钉钉”来形容。错误用法是在事情未完全确定前轻率使用,或用于形容人的性格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