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损枝
读音
fán huá sǔn zhī
含义
- 繁:繁多、茂盛
- 华:花朵、华丽
- 损:损害、损伤
- 枝:树枝、枝干
整体含义:花朵过于繁盛,反而会压断树枝。比喻事物过于华丽或兴盛,反而会带来损害,强调适度的道理。
典故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春秋时期,楚灵王喜欢建造华丽的宫殿,大臣伍举劝谏说:“臣闻‘繁华损枝’,宫室过于奢华,反而会损害国家根基。”楚灵王不听,最终导致国力衰败。 - 《后汉书·崔骃传》:
东汉崔骃在劝诫权贵时引用此成语,警示他们不要过度追求富贵,否则会招致祸患。 - 《晋书·王导传》:
东晋名臣王导曾以此劝谏皇帝,认为朝廷若过分追求排场,反而会削弱国力。
近义词
- 过犹不及:事情做得过头,反而不如不做。
- 物极必反:事物发展到极端,就会向相反方向转化。
- 盛极必衰:兴盛到极点后必然衰落。
- 矫枉过正: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
反义词
- 恰到好处:做事或说话正好达到合适的程度。
- 适可而止:到了适当的程度就停止,不过分。
- 中庸之道:不偏不倚,保持平衡的处世态度。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花园里的花开得太多了,树枝都被压弯了,真是“繁华损枝”啊!
- 妈妈说我玩具太多会弄坏柜子,就像“繁华损枝”一样。
-
小学高年级:
- 他买了太多书,书架都塌了,真是“繁华损枝”。
- 节日装饰太多,反而显得杂乱,这就是“繁华损枝”的道理。
-
初中:
- 公司盲目扩张,结果资金链断裂,正是“繁华损枝”的典型例子。
- 网络信息爆炸,反而让人难以分辨真假,可谓“繁华损枝”。
-
高中:
- 历史上许多王朝因过度奢靡而衰亡,印证了“繁华损枝”的哲理。
- 过度追求升学率,反而损害学生身心健康,这是教育领域的“繁华损枝”。
-
大学及以上:
- 金融市场的泡沫经济正是“繁华损枝”的体现,虚假繁荣终将破灭。
- 社交媒体上的信息过载,导致注意力分散,恰如“繁华损枝”。
错误用法
-
误用为褒义:
- ❌ “他的成功像繁华损枝一样令人羡慕。”(应为中性或贬义)
- ❌ “这幅画色彩斑斓,真是繁华损枝。”(误解为赞美华丽)
-
脱离“过度导致损害”的核心:
- ❌ “他勤奋学习,终于繁华损枝,考上了名校。”(与成语含义无关)
- ❌ “春天花开得很美,一点也没有繁华损枝。”(未体现负面后果)
-
混淆近义词:
- ❌ “做事要繁华损枝,才能成功。”(应为“适可而止”)
-
字面化使用:
- ❌ “这棵树被虫子咬坏了,真是繁华损枝。”(需比喻义,非字面损伤)
总结:使用“繁华损枝”时,需紧扣“过度反而有害”的寓意,避免脱离语境或误用感情色彩。
你可能感兴趣
关于华的诗词
关于华的诗词(第1篇)关于华的诗词一、诗词列表华丽之章繁华落尽桃花之华华丽春秋诗华千古二、诗词全文及解析华丽之章(宋·李清照)花影重重遮月明,繁花如锦锦绣华。繁华锦簇长如许,荣光似海壮天涯。作者:李清照(约公元1084年3月13日-约公元1155年),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解析:此诗以花影月明为引子,描绘了繁华锦绣的盛况,反映了作者的崇高追求与向往。其中,“繁花如锦”四字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花的艳丽和丰收景象,意境宏大、婉约中见壮阔。繁华落尽(唐·王维)落霞孤鹜影中留,夜静长川寒意稠。自古繁华多逝去,金陵玉殿有谁知?作者:王维(约公元719年-约789年),唐代
描写唐宫歌舞宴会的诗词
描写唐宫歌舞宴会的诗词(第1篇)描写唐宫歌舞宴会的诗词一、李白《清平调》原文: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作者:李白,唐代著名诗人。解析:此诗以描绘杨贵妃的美丽为主,通过云朵和花朵的比喻,展现了其如仙子般的容颜。其中,“云想衣裳花想容”一句生动地描绘了舞者们身着华丽服饰,如云如花般绚烂的景象。整首诗意境优美,充分展现了盛唐时期的歌舞升平景象。二、白居易《琵琶行》原文: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作者: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解析:此诗以琵琶女的演奏为线索,通过音乐的变化来展现宴会的气氛。其中“
10首描写富贵荣华的经典诗词 领略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奢华意境与人生哲理
金玉其外,锦绣其中: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富贵荣华意象富贵荣华,自古以来便是人类追逐的梦想,也是文人墨客笔下常驻的主题。在中国古典诗词的长河中,无数诗人或赞美、或讽刺、或感慨,留下了大量描写富贵气象的佳作。这些诗词如同一面面镜子,映照出不同时代人们对物质与精神、繁华与虚无的思考。唐代:盛世的华丽咏叹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王朝之一,唐代诗人们对富贵生活的描写往往带着自豪与赞美。杜甫《丽人行》中"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的描写,展现了长安贵族女子的雍容华贵。而李白《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则用极尽华丽的辞藻描绘了杨贵妃的绝世容颜与宫廷的奢靡生活
描写大宅七绝诗词
文章摘要如下:这篇文章展示了五篇关于描写大宅的七绝诗词及其解析的文章。这些文章描绘了不同角度的大宅景象,包括富丽堂皇、壮阔辽远、优雅恬静、华丽繁华等方面。文章通过七绝诗词的形式,展现了大宅的巍峨、幽雅、盛景、高门显赫等元素,以及庭园景色的静谧与美丽。同时,文章也表达了对大宅的赞美和感慨之情,让我们感受到古代大宅的独特魅力和历史文化的沉淀。这些诗词描绘了大宅的各个方面,从建筑的气势、环境的优雅到生活的繁华,以及家族传承的荣光。通过这些诗词,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代大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描写牡丹花的诗词
这些描写牡丹花的诗词,以其优美的笔触和深情的语言,将牡丹花的美丽、高贵和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从唐寅的《牡丹图》到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这些诗词不仅赞美了牡丹花的艳丽绝伦、国色天香,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它们充分展现了牡丹花在春日里的独特之处,让人为之倾倒,为之陶醉。这些诗词是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对牡丹花美丽与魅力的赞美和敬仰的体现。
铜雀台诗词赏析 10首经典古诗带你领略千年兴衰与历史沉思
铜雀高台:一座废墟上的千年诗碑铜雀台,这座曹操建于邺城的华丽楼台,在历史的风烟中早已倾颓,却在诗词的长河里获得了永恒的生命。历代文人墨客行经邺城遗址,总不免驻足凭吊,将满腹感慨倾注于笔墨之间。这些诗作如同时光的碎片,拼凑出一个关于权力、欲望与虚无的永恒寓言。曹操建安十五年(210年)筑铜雀台,本为宴饮歌舞、彰显权势之所。唐代诗人张说在《邺都引》中写道:"试上铜台歌舞处,惟有秋风愁杀人。"这座曾充满笙歌的高台,在秋风萧瑟中只余凄凉,强烈的今昔对比中,暗含对权势无常的深刻洞察。杜牧"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想象,则将铜雀台与江东二乔的命运相连,赋予其更深的历史寓意。宋代以降,铜雀台诗作更
描写花的六言古诗词
本文提供的文章内容主要介绍了描写花的六言古诗词。文章包括了多篇古诗词集锦,分别描绘了桃花、秋荷、紫薇花、桂花、菊花、牡丹花、兰花、茉莉花、荷花、杏花、玫瑰、胭脂花、连翘、玉兰和樱花等多种花卉。文章通过简洁明快的句式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这些花卉的美丽与气质,并体现了古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这些古诗词不仅赞美了自然的美丽,也体现了古人对花卉的深深热爱和敬畏之心。在欣赏这些古诗词的同时,读者可以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和美好,并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文章还介绍了这些古诗词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渊源,对于文学爱好者和历史研究者来说,这些古诗词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研究意义。
关于宴席的诗词
关于宴席的诗词(第1篇)关于宴席的诗词在中国古代文学的丰富宝藏中,关于宴席的诗词数量众多,且各自流派鲜明、各有千秋。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部分与宴席相关的古诗词及其解析,按照朝代的顺序来展开:魏晋时期 诗歌《古宴席》:原文:佳辰同宴席,美人咸欢乐。车骑既辉耀,管弦共盘旋。华堂见重影,轻衣散红芳。天寒才月暗,低珠络浮光。作者:(此诗歌没有确切的作者名字,但在古代文化中被广泛传颂)解析:此诗描绘了魏晋时期宴席的盛况,通过描绘车骑、管弦、华堂等元素,展现了宴席的辉煌与欢乐。唐代 诗《宴席令》:原文:箫鼓传佳音,宴席列四邻。珍馐堆如山,琼酒清似水。百戏闹前庭,罗衣蹁跹起。繁华多美酒,日暮情依依。作者:杜甫
描写金陵华丽的诗词
本文介绍了关于金陵华丽的诗词及其解析,涵盖了不同朝代和不同作者的作品。这些诗词描绘了金陵的繁华景象、历史底蕴和文化繁荣。从王安石、杜牧、李白、辛弃疾等人的作品中,可以欣赏到金陵的华丽与壮丽,以及文人们对时光荏苒与时代变迁下的情感投射。此外,还有几首不重复于前文的新篇诗词,展现了金陵的独特魅力,包括晨曦、秋色、夜色、怀思和春游等方面的描绘。这些诗词不仅赞美了金陵的自然风光和文化特色,更是对历史与现实的深沉思考,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金陵的历史与文化底蕴。
关于欣赏的诗词
关于欣赏的诗词(第1篇)关于欣赏的诗词,在中国古代的诗篇中,有众多经典之作,这些诗词通过精妙的言辞和深邃的意境,传达了对世间美好事物的欣赏与赞美。以下是根据“关于欣赏的诗词”这一主题精选的几首古诗词,以及其全文、作者、朝代和解析。一、诗经《关雎》原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作者:佚名朝代:先秦解析:此句以婉约的方式赞美了女子的美好,体现了君子对淑女的欣赏与追求。窈窕淑女,形容女子文静美好;君子好逑,则表达了君子对这种美好的欣赏与追求。二、白居易《琵琶行》原文: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作者:白居易朝代:唐解析:诗人通过音乐之美的描绘,传达了对琵琶声的欣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