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踪指示:成语详解
读音
fā zōng zhǐ shì
含义
- 发:发现、揭示。
- 踪:踪迹、线索。
- 指:指明、引导。
- 示:展示、示意。
整体含义:比喻发现线索并加以指引,形容善于谋划或指挥他人行动。
典故
- 《史记·萧相国世家》:
刘邦称赞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意指萧何善于谋划,如同猎人指挥猎犬追捕猎物。 - 《汉书·张良传》:
张良运筹帷幄,被比作“发踪指示者”,强调其战略指挥才能。
近义词
- 运筹帷幄:在幕后策划指挥。
- 指挥若定:指挥从容不迫,胸有成竹。
- 调兵遣将:安排人力,部署任务。
反义词
- 束手无策:毫无办法,无法指挥。
- 盲人摸象:缺乏全局观,胡乱行动。
- 各自为政:缺乏统一指挥,各行其是。
例句
- 小学低年级:老师像猎人一样发踪指示,带领我们完成游戏。(比喻引导)
- 小学高年级:队长发踪指示,队员们迅速找到了隐藏的宝藏。(指挥行动)
- 初中:项目经理发踪指示,确保团队高效完成任务。(管理协调)
- 高中:诸葛亮发踪指示,蜀军多次以少胜多。(历史典故)
- 大学及以上:CEO发踪指示,公司战略得以顺利实施。(高层决策)
(其他例句可根据具体场景补充,如军事、体育、企业管理等。)
错误用法
- 误用为“发现线索”:
❌“警察发踪指示,找到了小偷。”
(正确应为“警察根据线索追踪”) - 误用为“随意指挥”:
❌“他不懂装懂,乱发踪指示。”
(成语含褒义,不适用于贬义场景) - 误用为“直接行动”:
❌“我发踪指示,亲自完成了任务。”
(强调指挥他人,而非亲力亲为)
通过以上解析,可以全面掌握“发踪指示”的用法,避免常见错误,并在写作或口语中准确运用。
你可能感兴趣
指麾可定是什么意思
指麾可定的读音指麾可定(zhǐ huī kě dìng)指麾可定的含义指麾可定意为指挥如意,形容能够顺利地指挥或掌控。其中,“指麾”表示指挥或统领,“可定”则表示能够顺利地完成或达到目标。整个成语的含义是形容指挥自如,能够顺利地完成任务或掌控局面。指麾可定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战争时期,将领们通过指挥旗(即“麾”)来指挥士兵,达到胜利的目的。因此,“指麾可定”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军事将领的指挥能力非常出色,能够顺利地掌控战局。此外,该成语也可以用来形容其他领域的领导者和决策者,他们具有高超的领导能力和决策能力,能够顺利地完成任务和掌控局面。指麾可定的近义词指挥若定:形容指挥作战或处理事情时非
发号施令
本文介绍了成语“发号施令”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与反义词,同时给出了多个例句来展示其用法。该成语源于古代军事和政治活动,表示发布命令和执行命令的行为,常用来形容具有权威能够发布命令的某人或组织。然而,文章也指出了在家庭和团队合作中错误使用“发号施令”的方式,强调应与家人或团队成员进行沟通和协商,共同决策和执行。
指挥可定是什么意思
指挥可定的读音指挥可定的读音:zhǐ huī kě dìng。指挥可定的含义指挥可定是指在进行某种行动或决策时,可以迅速地做出判断和决策,并能够有效地指挥和安排相关人员执行任务。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处理事情时具有高超的领导能力和决策能力。指挥可定的典故指挥可定的典故并不明确,但可以从字面意思上理解,这个成语强调了指挥和决策的重要性。在古代战争中,一个优秀的指挥官能够迅速地做出正确的决策,并有效地指挥士兵执行任务,从而取得胜利。因此,这个成语也可以被理解为在处理事情时需要具备高超的领导和决策能力。指挥可定的近义词指挥可定的近义词包括:从容不迫、镇定自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等。这些词语都强调
用兵如神是什么意思
用兵如神的读音用兵如神的拼音是:yòng bīng rú shén。用兵如神的含义“用兵如神”形容善于指挥、运用军队,有高超的军事才能和策略,如同神一般的智慧和技巧。其中,“用兵”指使用军队、进行战争;“如神”则表示其高超、出神入化的程度。用兵如神的典故“用兵如神”的典故源自古代战争中的杰出军事家,他们凭借高超的军事才能和智慧,在战争中屡次取得胜利。例如,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他以卓越的智谋和战略眼光,成功运用兵法,赢得了许多战役。又如古代的名将韩信,他善于运用兵力,以少胜多,战无不胜,被誉为“用兵如神”的典范。典故一:诸葛亮北伐诸葛亮在北伐中原时,运用智谋和兵法,成功地将曹魏军队引入设下的陷阱和
发踪指使
本文主要介绍了成语“发踪指使”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以及近义词反义词。该成语源于《左传》,用于形容领袖或领导在行动前明确目标、计划和方向,并指派下属执行的能力。文章还提供了该成语的例句和错误用法提醒。通过对该成语的详细介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描写声音的古诗词集锦
描写声音的古诗词集锦(第1篇)描写声音的古诗词集锦一、汉乐府《长歌行》原文: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百鸟相鸣声,其声何其哀。作者:汉乐府朝代:汉朝解析:此诗虽非直接描写声音,但以“百鸟相鸣声”一句,描绘了鸟鸣的哀婉之声,间接表达了时光易逝、人生易老的感慨。二、唐·白居易《琵琶行》原文: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
描写人醉态的诗词
本文整理了五篇关于描写人醉态的诗词及其解析。这些诗词生动地描绘了人在醉酒后的状态和感受,包括杜牧、李白、苏轼、唐寅等多位古代诗人的作品,以及近现代诗人郁达夫的诗句。文章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对每首诗词进行了解析和赏析,展现了人在醉酒后的视觉变化、放松状态、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慨。同时,文章也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情感上的挣扎和痛苦。通过这些描写人醉态的诗词,读者可以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并了解到不同诗人对人醉态的情感表达和描绘方式。
使臂使指是什么意思
使臂使指的读音使臂使指,读音为shǐ bì shǐ zhǐ。使臂使指的含义“使臂使指”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能够完全听从别人的指挥,如同自己的手臂和手指一样灵活自如。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某个人忠诚、服从,能够完全执行上级的命令。使臂使指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的军事战争。在古代,军队中的士兵需要听从将军的指挥,将军通过命令士兵们行动来达成作战目标。在这个背景下,士兵们完全听从将军的指挥,就像自己的手臂和手指一样灵活自如,因此形成了“使臂使指”这个成语。据史书记载,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中。在《左传》中,晋国的将领荀林父率领军队与楚国作战,他要求士兵们完全听从他的指挥,像手臂和手指一样
关于描写回家的诗词
本篇文章介绍了多首关于描写回家的诗词及其作者、朝代和解析。这些诗词包括汉乐府《十五从军征》、唐代李白《静夜思》、宋代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等。这些诗词以不同的时代和背景为背景,表达了人们对家乡的思念和渴望回家的情感。文章还介绍了现代诗人创作的归家诗词,如余光中的《乡愁》、当代王安石创作的《归心似箭》等。这些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情感、回忆往事等手法,生动地表达了游子对家乡的眷恋和对家的渴望之情。总的来说,这些诗词表达了人们对家的思念和珍惜与家人相聚的时光的情感,体现了家的重要性。
坐筹帷幄是什么意思
坐筹帷幄的读音读音:zuò chóu wéi wò标注拼音:zuò-chóu-wéi-wò坐筹帷幄的含义“坐筹帷幄”是一个成语,形容在幕后出谋划策,制定战略,指挥全局的智慧和才能。它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在关键时刻能够冷静分析、制定策略并指导他人行动的人。坐筹帷幄的典故“坐筹帷幄”这个成语源于古代战争时期。在古代战争中,军事指挥者常常在帐篷中制定战略,指挥作战。这个成语就是形容那些在幕后制定战略、指挥全局的人,他们能够冷静分析形势,制定出正确的战略和计划,从而取得胜利。据传,三国时期蜀汉的诸葛亮就常常在帷幄中运筹帷幄,制定战略,指挥蜀军作战。他的智谋和才能备受赞誉,被后人誉为“卧龙先生”。此外,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