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号施令:权威与指挥的艺术
读音
fā hào shī lìng
含义
- 发:发布、发出。
- 号:命令、指示。
- 施:施行、执行。
- 令:指令、要求。
整体含义:指有权势的人发布命令,要求他人执行。通常用于形容领导者或权威人士指挥他人行动的情景。
典故
- 《尚书·周官》
“发号施令,罔有不臧。” 这里的“发号施令”指君主颁布政令,强调权威性。 - 《左传·昭公十三年》
“发号施令,而民说(悦)之。” 形容统治者发布政令,百姓乐于遵从。 - 《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在巨鹿之战后“发号施令,诸侯莫敢不从”,展现其军事指挥的威严。
近义词
- 颐指气使:形容傲慢地指挥别人。
- 调兵遣将:指挥军队或人员行动。
- 指挥若定:形容指挥从容不迫,有条不紊。
- 令行禁止:命令一出,立即执行。
反义词
- 俯首听命:形容完全服从,不敢违抗。
- 唯命是从:完全听从命令,没有自主性。
- 任人摆布:被动接受指挥,缺乏主动权。
例句
- 小学低年级:老师发号施令,让同学们排队做操。
- 小学高年级:队长发号施令,指挥队员们进攻。
- 初中:教练在比赛中发号施令,调整战术。
- 高中:将军在战场上发号施令,士兵们迅速执行。
- 大学/职场:CEO在公司会议上发号施令,制定新的战略。
- 历史类:古代帝王发号施令,决定国家的政策。
- 军事类:指挥官发号施令,要求部队立即行动。
- 体育类:教练发号施令,让球员改变阵型。
- 家庭类:妈妈发号施令,要求孩子们收拾玩具。
- 政治类:总统发号施令,宣布新的经济政策。
- 企业管理:经理发号施令,要求员工加班完成任务。
- 团队协作:组长发号施令,分配每个人的任务。
- 紧急情况:消防员队长发号施令,指挥救援行动。
- 古代战争:将军发号施令,士兵们冲锋陷阵。
- 现代军事:指挥官发号施令,无人机立即起飞执行任务。
- 学校活动:学生会主席发号施令,组织同学们布置会场。
- 家庭管理:爸爸发号施令,要求全家人一起打扫卫生。
- 商业谈判:老板发号施令,要求团队按照他的方案执行。
- 影视剧台词:“从现在开始,由我发号施令!”
- 寓言故事:狮子作为森林之王,经常发号施令,要求其他动物服从。
错误用法
-
用于平等协商(❌错误)
- 例:“在民主会议上,大家互相发号施令。” (正确应是“讨论”或“协商”)
-
用于被动接受(❌错误)
- 例:“他只能发号施令,无法反抗。” (正确应是“听命”或“服从”)
-
用于非权威人士(❌错误)
- 例:“小孩子发号施令,让父母做事。” (正确应是“撒娇”或“请求”)
-
用于非正式场合(❌错误)
- 例:“朋友聚会时,他总喜欢发号施令。” (正确应是“安排”或“提议”)
总结:“发号施令”通常用于正式、权威的指挥场景,不宜用于平等协商或非正式互动。
你可能感兴趣
號怎么读
本文介绍了“號”字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其在不同场合下的含义和用法。包括名称、别名、命令、商店、物品大小等级、标志、标记、排定的次第、乐团或军队使用的喇叭等多个方面。此外,还讲解了用军号所吹出的规定号音以及作为量词的用法,如计算编定的人物数目单位等。
击鼓鸣金
“击鼓鸣金”是一个成语,读音为jī gǔ míng jīn。其含义是发出指令或信号,常用来比喻在战争或重大活动中的指挥或调度。该成语源于古代战争和军事演习,其中击鼓鼓舞士气或传递信号,鸣金则表示某种指令或警示。其近义词包括擂鼓传令、鸣金收兵、发号施令等,反义词则为无声无息、自由放任、漫无目的等。该成语在古代的战争、军事演习、庆典活动以及现代的工作和比赛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但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误解和非军事场合的误用。
麾怎么读huī 揭秘这个军事古汉字的正确发音与15画笔顺
本文介绍了汉字“麾”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详细含义。麾作为一种古老的指挥工具,在军队中用来指挥军队前进。此外,“麾”还有名词和动词的用法,如表示将帅、指挥军队、指挥大众等。文章详细解析了麾在不同语境下的用法,并给出了相关的例句。
调兵遣将
“调兵遣将”是一个成语,读音注音为tiáo bīng qiǎn jiàng,意为调动兵马、派遣将领,用于形容对军事行动的安排和部署。这个成语源于古代战争中的军事行动,可以追溯到《左传》等古代文献。其近义词为排兵布阵、调派精锐等,反义词为坐视不救、束手无策等。在军事场合和非正式场合,如比赛中教练的策略部署,调兵遣将都有广泛的应用。但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不当语境或误用形容非军事行动场面需避免。
兵不由将
兵不由将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īng bù yóu jiàng,意指军队不按照将帅的指挥行事或士兵不听从命令,常用来描述军队的混乱或指挥系统的失灵。该成语源于古代战争中的指挥系统问题。其近义词有乱兵当道、群龙无首和军心涣散等,反义词则包括井然有序、纪律严明和指挥若定等。兵不由将的误用包括在不恰当的场合使用、误解其贬义或褒义色彩以及与其他近义词混用或替代使用。文章详细阐述了兵不由将的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
拱揖指挥
“拱揖指挥”是一个古代的军事术语,通过拱手作揖的礼仪性动作来传达命令和指挥作战,体现军事统帅的威严和智慧。这一术语在古代的军事著作和战争中广泛应用。其近义词包括礼节性指挥、礼仪性调度等,反义词为直接命令或强制调度。将领通过拱揖指挥稳定军心,展现军事才能,是古代战争中的有效战术手段。但在现代场景或非军事场合中错误使用,或将其与其他不相关词汇混淆使用,都是错误的用法。
使臂使指是什么意思
使臂使指的读音使臂使指,读音为shǐ bì shǐ zhǐ。使臂使指的含义“使臂使指”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能够完全听从别人的指挥,如同自己的手臂和手指一样灵活自如。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某个人忠诚、服从,能够完全执行上级的命令。使臂使指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的军事战争。在古代,军队中的士兵需要听从将军的指挥,将军通过命令士兵们行动来达成作战目标。在这个背景下,士兵们完全听从将军的指挥,就像自己的手臂和手指一样灵活自如,因此形成了“使臂使指”这个成语。据史书记载,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中。在《左传》中,晋国的将领荀林父率领军队与楚国作战,他要求士兵们完全听从他的指挥,像手臂和手指一样
发踪指使
本文主要介绍了成语“发踪指使”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以及近义词反义词。该成语源于《左传》,用于形容领袖或领导在行动前明确目标、计划和方向,并指派下属执行的能力。文章还提供了该成语的例句和错误用法提醒。通过对该成语的详细介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指挥可定是什么意思
指挥可定的读音指挥可定的读音:zhǐ huī kě dìng。指挥可定的含义指挥可定是指在进行某种行动或决策时,可以迅速地做出判断和决策,并能够有效地指挥和安排相关人员执行任务。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处理事情时具有高超的领导能力和决策能力。指挥可定的典故指挥可定的典故并不明确,但可以从字面意思上理解,这个成语强调了指挥和决策的重要性。在古代战争中,一个优秀的指挥官能够迅速地做出正确的决策,并有效地指挥士兵执行任务,从而取得胜利。因此,这个成语也可以被理解为在处理事情时需要具备高超的领导和决策能力。指挥可定的近义词指挥可定的近义词包括:从容不迫、镇定自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等。这些词语都强调
目使颐令是什么意思
“目使颐令”是一个成语,原意是用眼睛和腮部表情来指挥、命令。该成语出自《汉书·王莽传》,形容以面部表情来支配、命令他人。其近义词包括颐指气使等,反义词为温文尔雅、谦恭有礼等。使用时应避免场合不当和与其他词语混淆。错误用法包括在平等交流中使用和在描述时使用不当的词语。文章对“目使颐令”的介绍和例句有助于深入理解其含义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