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桃杀三士
读音
èr táo shā sān shì
含义
- 二:数字“二”,表示数量。
- 桃:桃子,这里指具体的桃子。
- 杀:杀害,引申为利用计谋使人受害。
- 三士:三位勇士,指代有才能的人。
整体含义:用两个桃子杀害三位勇士,比喻用计谋挑拨离间,借他人之手除掉对手。
典故
这个成语出自《晏子春秋·内篇谏下》,讲述的是春秋时期齐国宰相晏婴用计除掉三位功高震主的勇士的故事。
故事梗概:
齐景公时期,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位勇士因战功显赫而骄横跋扈,甚至不把国君放在眼里。晏婴认为他们威胁国家稳定,便设计让齐景公赐给他们两颗珍贵的桃子。由于桃子只有两个,三人必须按功劳大小分配。公孙接和田开疆先自述功劳,各拿一桃,古冶子不服,说出自己更大的功劳。前两人羞愧难当,拔剑自刎。古冶子见二人因自己而死,也自尽身亡。晏婴仅用两颗桃子,就除掉了三位勇士。
近义词
- 借刀杀人:比喻利用他人之手除掉对手。
- 挑拨离间:故意制造矛盾,使他人不和。
- 坐山观虎斗:旁观他人争斗,从中获利。
-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比喻双方争斗,第三方得利。
反义词
- 光明正大:行事坦荡,不耍阴谋。
- 坦诚相待:真诚对待他人,不使诡计。
- 同心协力:团结一致,共同奋斗。
例句
- 小学低年级:老师讲“二桃杀三士”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轻易被人挑拨。
- 小学高年级:历史上有很多“二桃杀三士”的例子,都是因为骄傲自大才被人利用。
- 初中:职场上有些人喜欢用“二桃杀三士”的手段,挑拨同事关系。
- 高中:古代权谋斗争中,“二桃杀三士”是典型的借力打力策略。
- 大学及以上:在政治博弈中,“二桃杀三士”的计谋屡见不鲜,关键在于如何防范。
- 职场场景:老板故意制造竞争,让员工互相争斗,真是“二桃杀三士”的现代版。
- 历史评论:晏婴的“二桃杀三士”展现了古代谋士的高超智慧。
- 寓言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骄傲和贪婪会让人陷入别人的圈套。
- 社会现象:某些商家用限量促销制造抢购,也是一种“二桃杀三士”的策略。
- 国际关系:大国有时会利用小国之间的矛盾,实施“二桃杀三士”的外交策略。
错误用法
- 误用为“两个桃子杀了三个人”:成语强调的是计谋,而非字面意思。
- 用于形容团结合作:与成语本义完全相反。
- 用于赞美慷慨大方:错误理解“二桃”的作用。
- 用于形容资源充足:成语恰恰强调资源不足引发的矛盾。
- 用于描述直接暴力冲突:成语侧重的是间接的计谋,而非直接对抗。
“二桃杀三士”不仅是一个历史故事,更是一种警示——骄傲和贪婪会让人陷入他人的陷阱,而善于谋略的人往往能利用人性的弱点达成目的。
你可能感兴趣
描写桃子的古诗词
本文介绍了五篇关于描写桃子的古诗词及其解析的文章。这些文章中的古诗词,以桃树为题材,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抒情的表达,展现了桃子的美丽和春天的气息。文章分别介绍了不同诗人的作品,如崔护、杜甫、贺知章、刘禹锡和张继先等,他们的诗词中描绘了桃花的艳丽、春天的美好以及作者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珍惜之情。此外,还介绍了韦应物、陆游、李白、苏轼和王之涣等与桃子相关的古诗词。这些诗词以桃树为背景,展现了桃树的繁花似锦和生命之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向往。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和情感表达,让我们在欣赏诗词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古人的情感世界和审美追求。
二桃杀3士读后感400字
二桃杀3士读后感400字(第1篇)二桃杀三士读后感在我初读《二桃杀三士》这篇故事时,我被其中错综复杂的情节和丰富的人物性格所吸引。此书以独特的角度描绘了人性与命运的纠葛,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为读者展示了一幅生动的故事画面。故事围绕三个士人对一颗树上的两桃展开激烈竞争的情节展开,引人深思。这不仅仅是关于果实和权利的争斗,更是一幅社会微缩景,展示了人与人之间为争利而互相倾轧的情景。书中人物形象鲜明,各自为了生存和尊严而努力,却也因贪欲而最终导致悲剧。在故事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对人性中贪婪和欲望的深刻描绘。三个士人原本是英勇无畏的战士,却因一颗桃子的诱惑而反目成仇,最终导致了悲剧的
断袖余桃
断袖余桃是一个成语,源自古代典故,用于形容男性之间的深厚情谊或亲密行为。该成语的拼音为duàn xiù yú táo,含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它来源于两个历史典故,分别描述了汉哀帝与董贤以及晏子与崔杼之间的亲密关系。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情同手足、肝胆相照的关系。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该成语专指男性之间的亲密关系,不应用于形容异性之间的亲密关系,也不应被用于贬低或轻视某人的行为或关系。此外,在不恰当的场合使用该成语可能会显得不得体。
居功自傲
本文介绍了居功自傲的读音拼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例句。居功自傲指因为自己的成就或贡献而过于自负,认为自己高人一等。该成语出自《汉书·项籍传》,表示因自傲和过于自负而导致失败。近义词包括妄自尊大、自命不凡等,反义词则是谦虚谨慎、虚怀若谷等。文章还通过例句展示了居功自傲在不同情境下的错误用法,提醒读者正确运用该成语,尊重他人贡献,避免产生矛盾和冲突。
关于守城的诗词
关于守城的诗词(第1篇)关于守城的诗词一、江城五月落梅花诗词原文:三军江上驻,城守待还家。铁骑横戈誓,金戈映日斜。梅花开满城,烽火照天涯。归心随浪去,长歌赴国华。作者:佚名(无法确定具体作者,以下同)朝代:无法确定具体朝代,但风格属于古代。解析:这首诗描绘了守城将士在江边驻守的情景,他们誓言保卫家园,铁骑横戈,金戈映日。梅花在城中盛开,烽火照亮了天际。表达了将士们对国家的忠诚和对胜利的信心。二、城头铁鼓声声急诗词原文:城头铁鼓声声急,守士披甲心不慌。烽火连天照大地,剑光映日护边疆。刀枪不入无人敌,誓守城池至死疆。黄沙百战犹不倦,壮志凌云为家邦。解析:这首诗描写了守城士兵的坚毅和决心,他们在城头
12勇士读后感
12勇士读后感(第1篇)《12勇士》读后感《12勇士》是一部令人震撼的战争题材作品,它以流畅的语言和生动的情节,描绘了一群英勇无畏的战士在战火中奋勇向前的故事。初读时,我被书中紧张的节奏和人物间的情感所吸引,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与人的坚韧。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一支由12名勇士组成的特别行动小组,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执行一次危险的任务。他们面对的是强大的敌人,身处险境,但他们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勇敢的行动,最终完成了任务。故事背景设定在战争时期,主要人物是这12位勇士,核心事件则是他们执行任务的过程。在书中,最吸引我的部分是战士们的英勇表现和他们的情感交流。他们之间既有战斗的默契,也有相互的关心和扶持。在
调虎离山
“调虎离山”是一个成语,读音为tiáo hǔ lí shān,意为用计谋将对方从安全或有利的位置引诱出来。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兵法中的计策,用来比喻通过某种手段转移对方注意力,使其离开原本的阵地,便于自己采取行动。在商业竞争、谈判、战争等场合中,可以采用“调虎离山”的策略来取得优势。同时,也要注意避免将其用于不恰当的场合或与原意相悖的情境。该成语的近义词有声东击西、诱敌深入等,反义词有坐以待毙、按兵不动等。
飞谋荐谤
飞谋荐谤是一个成语,读音为fēi móu jiàn bàng,意指用计谋挑拨离间、制造诽谤以中伤他人。该成语源自战国时期的历史典故。其近义词包括搬弄是非、挑拨离间等,反义词有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等。在实际应用中,飞谋荐谤常指某人用计策和言语挑拨人际关系,造成不良后果。在人际交往和工作中,应警惕并避免使用飞谋荐谤的行为,而应秉持公正、诚信的原则,坦诚相待,共同协作。错误地使用飞谋荐谤会破坏信任和友谊,破坏团队和谐。
调唇弄舌
调唇弄舌是一个成语,读音为tiáo chún nòng shé。该成语形容人说话时的动作或言辞轻浮、狡猾、能言善道,具体指用言语挑逗、戏谑或卖弄口才,常含贬义。这个成语并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但其使用与言语轻浮、狡猾相关联。调唇弄舌的近义词有油嘴滑舌、巧言令色和甜言蜜语等。反义词包括沉默寡言、老实巴交和直言不讳等。然而,在正式场合或需要表达尊重的情境中,应避免使用这个成语。同时,使用调唇弄舌时需注意语境和对象,避免造成误解或冒犯。
借刀杀人
本文介绍了成语“借刀杀人”的读音、含义、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引申为利用他人力量间接达到某种目的,尤其是不良目的,与坐收渔利、隔岸观火等成语有相似之处。出自《史记》中的历史典故,尤其是三国时期的故事。使用“借刀杀人”时需避免用于正当行为或策略,否则可能导致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