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读音

èr rén tóng xīn,qí lì duàn jīn

含义

  • :数字“二”,指两个人。
  • :指个体、伙伴。
  • :相同、一致。
  • :心思、意志。
  • :代词,指代“二人同心”的状态。
  • :锋利、力量。
  • :切断、斩断。
  • :金属,泛指坚硬之物。

整体含义:两个人如果心意相通、团结一致,就能产生强大的力量,足以切断坚硬的金属。比喻团结协作的力量无比强大。

典故

  1. 《周易·系辞上》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这是最早的出处,强调团结的力量和和谐的语言。
  2. 《三国演义》
    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虽为三人,但“同心协力”的精神与“二人同心”异曲同工,最终成就霸业。
  3. 民间故事
    传说古代有两位工匠,因意见不合导致工程失败,后来他们学会合作,共同打造出锋利无比的宝剑,印证了“其利断金”的道理。

近义词

  1. 众志成城:众人一心,力量坚固如城墙。
  2. 同心协力: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3. 戮力同心:齐心合力,共同奋斗。
  4. 团结就是力量:强调集体合作的重要性。

反义词

  1. 同床异梦:表面合作,实则各怀心思。
  2. 离心离德:思想不统一,行动不一致。
  3. 一盘散沙:缺乏凝聚力,无法形成合力。
  4. 各自为政:各做各的,缺乏协作。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我和同桌一起打扫教室,真是“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很快就完成了!
    • 哥哥和姐姐一起搭积木,合作得很棒,妈妈说这是“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2. 小学高年级

    • 在拔河比赛中,我们班同学齐心协力,果然“二人同心,其利断金”,赢得了冠军。
    • 我和好朋友一起解数学题,互相帮助,真是“其利断金”啊!
  3. 初中

    • 科研团队的成功离不开“二人同心,其利断金”的精神。
    • 历史上许多伟大成就都是靠团队合作实现的,正如“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4. 高中及以上

    • 在企业管理中,领导者若能激发员工“二人同心,其利断金”的协作精神,效率将大幅提升。
    • 国际合作的案例证明,“二人同心,其利断金”不仅适用于个人,也适用于国家。

错误用法

  1. 用于单个人

    • ❌ 我一个人努力学习,真是“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成语强调协作,不适用于个人。)
  2. 用于对立关系

    • ❌ 虽然我们吵架了,但还是“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成语强调和谐一致,而非矛盾。)
  3. 用于消极合作

    • ❌ 他们俩一起作弊,也算“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吧。(成语用于褒义,不适用于负面行为。)
  4. 过度夸张

    • ❌ 我们俩一起搬了个小箱子,简直是“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成语形容强大的力量,不适用于小事。)

总结:“二人同心,其利断金”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协作精神的体现。正确理解和使用它,能让我们的语言表达更生动,也能更好地传递团结合作的价值。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你可能感兴趣

成城断金

成城断金的正确读音及含义。该成语强调团结和协作的重要性,比喻集体力量的巨大威力。其源于古代的军事故事,用来形容团结一心可以产生巨大的力量。同时,也介绍了成城断金的近义词和反义词,以及在日常使用中的常见错误用法和正确用法。在实际运用中,要准确把握其含义和精神实质,注重团结协作的重要性,齐心协力才能克服困难并取得更好的成绩。

单则易折,众则难摧

"单则易折,众则难摧"的读音为zàn zé yì zhé,zhòng zé nán cuī。这个成语强调团结和集体的力量,表示单独的个体容易受挫折或被摧毁,而集体则具有更强的抵抗力。源于古代军事战争,该成语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团结和集体力量能够战胜困难。其近义词如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等,反义词如一盘散沙、分崩离析等。在工作中,我们应该团结合作,面对困难时众志成城。错误用法是形容个人或小团体,应强调集体力量的重要性。

描写事业初创的诗词

本篇文章描绘了多篇关于事业初创的诗词,这些诗词以古体诗词的形式,表达了事业初创时期的激情与决心、艰辛与坚持等主题。文章介绍了每篇诗词的内容及其解析,强调了创业者的决心、团队的合作以及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与毅力。这些诗词旨在激励正在创业路上的勇者,让他们在面对挑战时能够保持信念与决心,最终实现梦想与目标。

独木不林

独木不林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ú mù bù lín。它的含义是单独一棵树无法形成森林,比喻个人的力量有限,只有团结才能产生更大的力量。这个成语强调了集体力量的重要性以及个体与集体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它的典故源自古代中国的寓言故事。然而,有些人可能误解这个成语,认为它意味着单打独斗或用于形容自然现象。在团队合作中,如果只关注个人表现而忽视集体作用,就可能会错误地使用这个成语。因此,我们需要正确理解并应用“独木不林”的道理,注重团队合作,齐心协力,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独木不成林

独木不成林,拼音为dú mù bù chéng lín,是一句常用的成语。意味着单独一棵树不能构成森林,强调个人的力量有限,需要集体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或完成更大的任务。典故源于古代寓言,强调集体主义精神。近义词如孤掌难鸣、势单力薄、单丝不线。反义词如众志成城、齐心协力、互相扶持。该成语在团队项目、商业竞争、学习、社交等场合都有应用。运用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用法,正确理解其强调集体合作的重要性。

关于团队诗词

关于团队诗词(第1篇)关于团队诗词的文章一、引言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诗词不仅是文人墨客抒发情感的工具,更是团结协作、共同奋斗的象征。团队诗词,顾名思义,是集体创作、共同吟咏的诗歌,它体现了团结、和谐与共同进步的精神。下面,将通过几首具有代表性的团队诗词,来解析其内涵与魅力。二、古诗词展示及解析《短歌行》作者:曹操(三国时期)原文: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解析:曹操的《短歌行》是一首充满豪情壮志的团队诗词。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人才的渴望,体现了团队中互相扶持、共同奋斗的精神。《长歌行》作者:

单丝不成线

“单丝不成线”是一个成语,形容单独的力量或事物无法形成整体效果或达到预期目标,强调团结和协作的重要性。其典故源于古代纺织工艺,比喻只有一根丝线无法完成纺织工作。近义词如孤立无援、势单力薄,反义词如众志成城、集腋成裘等。该成语错误用法包括误用为贬义、忽视团队合作重要性及用于描述非力量或事物方面的单独性。在实际应用中,应理解并正确使用这一成语,强调团队合作和整合力量的重要性。

敬业乐群

敬业乐群是一个描述对工作充满热情、乐于合作的人的积极成语。它源自《礼记·学记》,用来形容那些全身心投入工作、尽职尽责并与他人良好合作的人。这个成语的近义词包括勤勉好学、兢兢业业等,反义词则是敷衍塞责、玩忽职守等。然而,错误使用可能导致误解,例如只关注个人工作或团队而忽视整体利益。因此,在使用时应该注重整体利益和团队协作,正确理解并应用这一成语。文章中的例子展示了敬业乐群的人在工作和生活中的积极态度和表现。

11只猫盖房子读后感

11只猫盖房子读后感(第1篇)《11只猫盖房子》读后感一提起这本书,我就不禁想起了那温馨而可爱的画面。这是一本描绘11只小猫建造房子的小故事书,它不仅带给了我初读时的愉悦,更是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与感慨。这本书以轻松愉快的笔触,描述了11只小猫团结协作、共同努力盖房子的故事。它的语言风格朴实自然,人物形象生动鲜明,情节发展自然而有趣。尤其是当这些小猫齐心协力,共同面对困难,最终建成属于自己的家时,更是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团结的力量。故事背景简单明了,主要人物就是这11只小猫,它们虽然性格各异,但都有着共同的梦想——建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在建造房子的过程中,它们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它们并没有

单丝不线

本文介绍了成语“单丝不线”的读音、含义、典故和出处。该成语用于形容事物孤立无援,难以成事,源自古代织布工艺中的一根丝线无法织布的情况。文章还介绍了该成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并通过例句展示了其用法。同时,本文还指出了在运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的错误用法。整体而言,本文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单丝不线”这个成语。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