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熟能详

耳熟能详

读音

ěr shú néng xiáng

含义

“耳熟能详”由四个字组成:

  • :耳朵,指听觉。
  • :熟悉、熟练。
  • :可以、能够。
  • :详细、清楚。

整个成语的意思是:听得多了,能够详细地说出来,形容某事物或某句话非常熟悉,以至于可以轻松复述或解释。

典故

“耳熟能详”出自宋代欧阳修的《泷冈阡表》,原文是:

“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欧阳修的父亲平时教育其他孩子时,常常说一些话,欧阳修听得多了,所以能够详细复述。后来,“耳熟能详”逐渐演变为成语,用来形容对某事物非常熟悉。

近义词

  1. 家喻户晓:形容人人都知道。
  2. 妇孺皆知:连妇女和小孩都知道,形容非常普及。
  3. 众所周知:大家都知道的事情。
  4. 烂熟于心:形容对某事物非常熟悉,已经记在心里。

反义词

  1. 闻所未闻:从来没有听说过,形容非常陌生。
  2. 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
  3. 生僻冷门:不常见、不熟悉的事物。

例句

以下是不同年级适用的例句: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1. 这首儿歌我听了许多遍,已经耳熟能详了。
  2. 老师讲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都能背出来了。
  3. 这个童话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1. 《西游记》的故事在中国耳熟能详
  2. 这首古诗我们背诵了很多遍,早已耳熟能详
  3. 雷锋的事迹在中国耳熟能详

初中

  1. 李白、杜甫的诗句,许多学生都耳熟能详
  2. “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大家耳熟能详
  3. 《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情节,许多读者耳熟能详

高中

  1. 莎士比亚的名言在西方世界耳熟能详
  2. 鲁迅的文章,许多高中生都能耳熟能详
  3. “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几乎耳熟能详

大学及以上

  1. 达尔文的进化论在科学界耳熟能详
  2.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虽然复杂,但名字耳熟能详
  3. 马克思的《资本论》在社会科学领域耳熟能详

生活场景

  1. 这首歌的旋律大家耳熟能详,一放出来就会唱。
  2. 这个广告语已经播放了很多年,消费者耳熟能详
  3. 春节的习俗在中国耳熟能详

工作场景

  1. 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员工们都耳熟能详
  2. 这个行业术语,从业者都耳熟能详

错误用法

  1. 错误:这个数学公式我耳熟能详。(“耳熟能详”一般用于语言、故事、名言等,不适用于公式。)
    正确:这个数学公式我烂熟于心
  2. 错误:这个菜的味道我耳熟能详。(“耳熟能详”用于听觉相关的熟悉,不能用于味觉。)
    正确:这个菜的味道我非常熟悉
  3. 错误:这幅画的细节我耳熟能详。(“耳熟能详”不适用于视觉记忆。)
    正确:这幅画的细节我了如指掌
  4. 错误:这个运动技巧我耳熟能详。(“耳熟能详”不适用于动作技能。)
    正确:这个运动技巧我熟练掌握
  5. 错误:这个人的长相我耳熟能详。(“耳熟能详”不能用于外貌描述。)
    正确:这个人的长相我非常熟悉

“耳熟能详”主要用于形容对语言、故事、名言等的熟悉程度,不能随意用于其他感官或技能领域。

耳熟能详.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你可能感兴趣

厌闻饫听是什么意思

厌闻饫听的读音成语“厌闻饫听”的读音为“yàn wén yù tīng”,其中“厌”、“闻”、“饫”、“听”四个字的拼音分别是yàn、wén、yù、tīng。厌闻饫听的含义成语“厌闻饫听”指的是对听到的、看到的已经非常熟悉或者已经厌倦的事物,再听到或看到时,便不再感兴趣或者感到满足。它用来形容对某事某物已经听得过多,感到厌烦或满足到无需再听。厌闻饫听的典故成语“厌闻饫听”的典故并不明确,但可以推测其来源于古代的文人墨客对于日常琐事或重复事物的厌倦心理的描述。在古代,文人常以诗文表达对日常琐事的厌倦,而“厌闻饫听”这一成语正是对这种心理的概括。厌闻饫听的近义词厌倦不倦:指对某事某物已经厌倦到无法

具体而微

具体而微是一个形容词短语,读音为jù tǐ ér wēi。它用于形容事物在细节上非常完整、详尽,尽管规模较小或程度较轻,但仍具备完整的特征或细节。该成语强调了事物的精致和完整性,即使在小规模或程度上也能展现出详细的特征。它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但在古代文献中已普遍使用。具体而微的近义词包括细枝末节、精雕细刻、纤毫毕现和详尽无遗等。反义词有大而化之、笼统模糊和空洞无物等。文章还提到了具体而微的错误用法,如误用为贬义或在不恰当的语境中滥用。

轻车熟道是什么意思

“轻车熟道”是一个成语,读音为qīng chē shú dào,比喻对某事物或环境非常熟悉,处理起来得心应手。其源于古代行军打仗中,对经常经过的道路的熟悉。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经验丰富、处理事情游刃有余的人。近义词有“驾轻就熟”、“游刃有余”等。反义词包括“步履维艰”、“生疏”等。使用此成语时需要注意正确语境,避免错误用法。例如,对于不熟悉的事物或领域,不能轻率地使用“轻车熟道”。通过正确理解和运用,可以更好地表达和运用这个成语。

太仓稊米是什么意思

太仓稊米的读音太仓稊米,读音为 "tài cāng tíng mǐ",其中"太"发音为第四声,"仓"为第一声,"稊"为第二声,"米"为第三声。太仓稊米的含义"太仓稊米"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事物非常微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其中,"太仓"指的是古代的国家粮仓,"稊米"是一种微小的植物,也用来比喻极小的东西。整个成语的含义就是形容事物非常微小,与"沧海一粟"的意思相近。太仓稊米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出处不可考,但可以从字面上理解其含义。在古代,国家的粮仓通常都非常庞大,而稊米则是非常微小的植物。因此,用"太仓稊米"来形容事物微小,就如同在巨大的粮仓中放上一粒稊米一样,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太仓稊米的近义词渺不

诡秘莫测

本文介绍了成语“诡秘莫测”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来形容某些事物或人的行为神秘、难以理解或难以预测。同时,提供了关于如何正确使用该成语的建议,避免在运用过程中的误区。

熟魏生张是什么意思

熟魏生张的读音熟魏生张的读音为:shú wèi shēng zhāng。熟魏生张的含义熟魏生张指的是对某些人或事物已经熟悉,却对另一些人或事物感到陌生。通常用来形容人对于相似的事物或人难以分辨,或者对于熟悉的事物因时间久远而变得陌生。熟魏生张的典故熟魏生张这个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在春秋时期,魏国和张国是两个相邻的国家。有一天,魏国的君主派遣使者前往张国访问,但由于两国之间的人员流动频繁,使者到达张国后,却发现张国的人对他非常陌生,而他却对张国的人和事物非常熟悉。于是,人们就用“熟魏生张”来形容这种对熟悉的事物变得陌生,对陌生的事物却感到熟悉的情况。此外,还有另一种说法是该成语来源

有声无气是什么意思

有声无气的读音有声无气(yǒu shēng wú qì)有声无气的含义“有声无气”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指有声音但没有气息。在汉语中,它通常用来形容人的声音低沉无力,或者形容某种声音虽然存在但缺乏生气和活力。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的精神状态不佳,或者形容某种氛围的沉闷和缺乏生气。有声无气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并不十分明确,但可以推测它可能源于对生活中某些现象的观察和总结。在古代,人们可能观察到某些人说话时声音低沉无力,或者某些地方的声音虽然存在但缺乏生气,于是就形成了这个成语。此外,这个成语也可能与中医理论中的“气”的概念有关,中医认为人的声音与气息密切相关,因此“有声无气”也可能与中医术语中的某些

易如反掌是什么意思

易如反掌的读音易如反掌的拼音是:yì rú fǎn zhǎng。易如反掌的含义易如反掌,指做某事非常容易,就像翻转手掌一样简单。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事情非常容易完成,毫不费力。易如反掌的典故易如反掌这个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据传,在古代有一种说法是“易如反掌之易”,用来形容事情的容易程度。后来,这个说法逐渐演变成了成语“易如反掌”。虽然现在无法找到具体的出处和详细的历史背景,但这个成语已经成为了汉语中常用的表达方式之一。易如反掌的近义词轻而易举举手之劳手到擒来唾手可得不费吹灰之力这些词语都表示做某事非常容易,毫不费力。易如反掌的反义词难如登天千难万险举步维艰难解难分难以为继这些词语都用来形容

此疆尔界

此疆尔界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ǐ jiāng ěr jiè】,表示各自所管辖或拥有的地域或范围,强调明确的界限和归属。此疆尔界可用于形容国家、地区、领域等之间的分界线,也可描述个人或组织的职责和权限范围。其近义词包括各自为政、分界线等,反义词为混为一谈等。在使用此疆尔界时需注意其含义和用法,避免常见错误。

不断如带

“不断如带”的读音和含义被详细阐述,同时介绍了其源于古代的文学作品。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某种事物连续不断,像带子一样持久。其近义词和反义词也被列举。文章还通过例句展示了不断如带的用法。需要注意的是,该成语不适用于形容短暂、间断的事物或现象,要根据具体语境正确理解和使用。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