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直丑正

恶直丑正

读音

è zhí chǒu zhèng

含义

  • 恶(è):憎恨、厌恶。
  • 直(zhí):正直、坦率。
  • 丑(chǒu):以……为丑,贬低。
  • 正(zhèng):公正、正义。

整体含义:指憎恶正直的人,贬低公正的行为,形容人心术不正,排斥良善。

典故

  1.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叔向为人正直,却遭到权臣的排挤。后人用“恶直丑正”形容那些嫉恨正直之士的小人。
  2. 《后汉书·党锢传》
    东汉末年,宦官集团迫害清流士人,史书评价他们“恶直丑正,党同伐异”,即憎恶正直之人,结党营私。

近义词

  1. 嫉贤妒能:嫉妒有才能的人。
  2. 党同伐异:偏袒同党,攻击异己。
  3. 排斥异己:排挤与自己意见不同的人。

反义词

  1. 崇德向善:崇尚道德,追求善良。
  2. 举贤任能:推举贤才,任用能人。
  3. 公正无私:做事公平,不偏袒私利。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那个坏国王恶直丑正,赶走了所有说真话的大臣。
    • 故事里的反派总是恶直丑正,欺负好人。
  2. 小学高年级

    • 历史上有些奸臣恶直丑正,害死了忠良。
    • 我们要远离那些恶直丑正的人,学习正直的品质。
  3. 初中

    • 公司里有人恶直丑正,专门打压提建议的员工。
    • 恶直丑正的风气会破坏团队的和谐。
  4. 高中及以上

    • 在官场中,恶直丑正的现象并不罕见,正直之士常遭排挤。
    • 一个社会若盛行恶直丑正,必将走向衰败。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厌恶丑陋”

    • ❌ 他恶直丑正,不喜欢长得丑的人。(错误,成语与外貌无关。)
  2. 误用为“讨厌规则”

    • ❌ 小明恶直丑正,总是违反校规。(错误,成语指排斥正直之人,而非规则。)
  3. 误用为“性格直率”

    • ❌ 她恶直丑正,说话很直接。(错误,成语是贬义词,形容憎恨正直,而非直率性格。)

总结:“恶直丑正”专指憎恨正直、贬低公正的行为,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解。

恶直丑正.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你可能感兴趣

"謇怎么读?掌握汉字謇的正确发音、笔顺和3种常见用法"

本文介绍了汉字“謇”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其含义。该字表示口吃、言辞不顺畅的含义,也有正直的意味。文章详细解析了该字的多种用法,包括动词和形容词,同时举例说明其在古籍中的运用。

直谅多闻是什么意思

直谅多闻的读音直谅多闻的读音为:zhí liàng duō wén。直谅多闻的含义直谅多闻是指一个人为人正直,能够谅解他人,且学识渊博,见闻广博。其中,“直”表示正直、坦率;“谅”表示宽容、谅解;“多闻”则表示学识丰富、见多识广。直谅多闻的典故该成语最早出自《论语·季氏》。在古代,人们常以“直谅多闻”来形容君子,如《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中就有“君子直谅多闻,则能容众”。此外,该成语在古代文献中也有多次出现,如《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就有“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於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嚼然泥而不滓者。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况草茅之士,何

谠言嘉论

本文介绍了成语“谠言嘉论”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强调言论的公正性和理论的正确性,是褒义词,常用于形容人的言论或文章具有高超的见解和深刻的洞见。本文希望通过全面的介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汉字“正”的拼音、笔顺与10种含义解析 方正之道一网打尽

本文主要描述了汉字“正”的多种含义和用法。包括垂直或符合标准方向、位置在中间、时间上的正值、正直、正当、纯正、合乎法度等。同时,“正”还可以作为主体与“副”相对,表示正当、合适、正面等。此外,“正”还可以表示纠正、改正,以及官长、君长、正常情况、道理等含义。文章还介绍了“正”在诗词中的用法及其历史背景。

词正理直

词正理直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í zhèng lǐ zhí,意指言辞纯正,道理正直。源自《论语·卫灵公》,强调说话或写文章时用词准确、语言规范、内容合理、逻辑清晰。该成语具有正义感和公正性,常用于形容言辞和道理的正直性。其近义词有义正辞严、言之成理等,反义词包括含糊其辞、歪理邪说等。在合适语境中,词正理直能够很好地表达观点,赢得信任。但需注意避免在非正式场合过度使用或在误解其含义的情况下使用。

严气正性是什么意思

严气正性的读音严气正性的拼音是:yán qì zhèng xìng。严气正性的含义严气正性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的性格刚正不阿、严肃正直。其中,“严气”指的是严肃、刚强的气质,“正性”则是指正直、正直不阿的品性。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那些为人正直、不畏强权、不偏不倚的人。严气正性的典故严气正性这个成语的典故并不十分明确,但可以从中字面意思来理解其含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严肃、正直、刚强的品质一直被视为美德,因此这个成语也常被用来形容那些具有这些品质的人。严气正性的近义词刚正不阿:形容人性格刚强正直,不屈服于强权和不义之行。公正无私:形容人处事公正,没有私心和偏袒之举。堂堂正正:形容人行为正直,不苟

举枉措直

举枉措直是一个成语,读音为jǔ wǎng cuò zhí。它的含义是纠正错误,提拔正直的人。典故源自《左传·昭公十四年》,描述了晋景公举枉措直的实践。举枉措直的近义词包括纠正错误、扶正祛邪、任人唯贤和公正无私等。反义词则包括颠倒黑白、任人唯亲等。举枉措直在政府和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应用,用于描述纠正错误、提拔人才的行为。然而,该成语在使用中需注意场合和语境,避免滥用或误用。

秉公无私

秉公无私的拼音是bǐng gōng wú sī,意味着在处理事情时公正无私,不偏袒任何一方。这一成语源于古代,强调了公正无私的品德和行为。其近义词有大公无私、公正无私等,反义词包括徇私舞弊、假公济私等。文章给出了多个秉公无私的例句,并强调了在使用时要注意上下文的连贯性和准确性,避免错误用法。

理正词直

理正词直是一个成语,读音为lǐ zhèng cí zhí。它用来形容语言表达时道理正确、合乎逻辑,言辞直率、公正无私。这个成语没有特定的典故,但体现了对公正、正直价值观的认同和追求。其近义词包括公正无私、义正辞严等,反义词则是歪理邪说、巧言令色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滥用、误用语境和与其他贬义词混用等常见错误。该成语常用来形容言辞或文章具有说服力,例如辩护律师在法庭上的有力辩护,或是对社会问题的深刻剖析等。

磊落光明

磊落光明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用来形容人或事物的正直、坦荡、无私、公正等正面特质。其含义为像石头般坚实,言行一致,无隐秘。该短语没有明确的典故,但源于中国古代文化中对正直品质的崇尚。其近义词包括光明磊落、正大光明等,反义词则是阴险狡诈、虚伪欺诈等。使用时应根据上下文和语境搭配,避免错误用法。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