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紫夺朱
读音
è zǐ duó zhū
含义
- 恶(è):厌恶、憎恨。
- 紫(zǐ):紫色,古代被视为非正色,象征邪僻。
- 夺(duó):夺取、取代。
- 朱(zhū):朱红色,古代象征正统、正义。
整体含义:比喻邪恶的事物冒充或取代正义的事物,或以假乱真、以邪压正。
典故
- 《论语·阳货》:
孔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孔子厌恶紫色取代朱红色的正统地位,以此批评邪僻扰乱正道的现象。 - 《孟子·尽心下》:
“孔子曰:‘恶似而非者:恶莠,恐其乱苗也;恶佞,恐其乱义也;恶利口,恐其乱信也;恶郑声,恐其乱乐也;恶紫,恐其乱朱也。’”
孟子引用孔子的话,强调要警惕似是而非的事物混淆是非。 - 古代服饰制度:
周代以朱红色为尊贵正色,紫色虽艳丽但非正统。后世权贵偏爱紫色,导致礼制混乱,故儒家以“恶紫夺朱”批判礼崩乐坏。
近义词
- 以假乱真:用虚假的东西冒充真正的。
- 鱼目混珠:用鱼眼冒充珍珠,比喻以次充好。
- 李代桃僵:原指李树代替桃树受虫害,后比喻顶替或代人受过。
- 喧宾夺主:次要的事物占据了主要的位置。
反义词
- 正本清源:从根本上整顿,恢复正道。
- 拨乱反正:治理混乱局面,回归正常秩序。
- 黑白分明:是非界限清楚,不混淆。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小明用假玩具换走了小红的真娃娃,真是“恶紫夺朱”。
- 故事里,坏人冒充好人骗大家,就像“恶紫夺朱”。
-
小学高年级:
- 市场上有些假货做得和真品一样,这就是“恶紫夺朱”。
- 历史上奸臣当道,忠臣被陷害,正是“恶紫夺朱”的写照。
-
初中:
- 网络谣言泛滥,真相被掩盖,可谓“恶紫夺朱”。
- 某些商家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这种行为就是“恶紫夺朱”。
-
高中:
- 在文化领域,低俗内容挤压高雅艺术,形成了“恶紫夺朱”的现象。
- 政治斗争中,小人得志,君子遭贬,正是“恶紫夺朱”的典型例子。
-
大学及以上:
- 学术造假者窃取他人成果,导致劣币驱逐良币,这是“恶紫夺朱”的恶果。
- 在商业竞争中,山寨品牌侵蚀正版市场,体现了“恶紫夺朱”的社会问题。
错误用法
-
误用为颜色对比:
- ❌“这幅画里紫色太鲜艳,抢了红色的风头,真是恶紫夺朱。”(错误:成语不用于单纯的颜色比较。)
-
误用为审美偏好:
- ❌“我不喜欢紫色衣服,觉得它恶紫夺朱。”(错误:成语与个人喜好无关。)
-
误用为竞争胜利:
- ❌“比赛中我们队反超对手,简直是恶紫夺朱。”(错误:成语不含“反超”之意。)
-
误用为自然现象:
- ❌“晚霞中紫色云朵遮住了红日,可谓恶紫夺朱。”(错误:成语不描述自然景象。)
-
误用为褒义:
- ❌“他的创新方案取代了旧方法,真是恶紫夺朱。”(错误:成语含贬义,不可用于褒扬。)
“恶紫夺朱”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文化警示,提醒人们警惕邪恶对正义的侵蚀。正确使用它,能让语言更具深度和批判性。
你可能感兴趣
描写紫色的古诗词
本文介绍了五篇关于描写紫色的古诗词的文章。这些文章都以紫色为主题,通过不同的古诗词,描绘了紫色的美丽与神秘。文章还提到了紫色在古诗词中的象征意义,如皇家尊贵、爱情情感、浪漫场景等。这些古诗词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文章最后指出,通过欣赏和学习这些古诗词,我们可以感受紫色的魅力,创造美好的事物,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以紫为朱是什么意思
以紫为朱的读音以紫为朱的读音为:yǐ zǐ wéi zhū。以紫为朱的含义“以紫为朱”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把紫色的东西误认为是红色的。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的认识错误或判断失误,或者用来形容事物被误认或误读的情况。以紫为朱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来源于古代的传说和历史故事。相传在古代,有一种叫做“紫气”的神秘力量,被认为能够带来吉祥和好运。因此,人们常常把紫色视为高贵、神秘、祥瑞的象征。然而,由于紫色的颜色与红色相似,有时人们会把紫色误认为是红色,从而引发了“以紫为朱”的说法。除了传说和历史故事,这个成语还可以在文学作品中找到出处。例如,在《红楼梦》等古代文学作品中,就有使用“以紫为朱”的描写,形容
以紫乱朱是什么意思
以紫乱朱的读音以紫乱朱的读音为:yǐ zǐ luàn zhū,其中,yǐ为第三声,zǐ为上声,luàn为第四声,zhū为第一声。以紫乱朱的含义以紫乱朱的含义是指用紫颜色来混淆朱颜色,比喻假冒真、混淆黑白、颠倒是非。其中,“紫”为假冒之物,“朱”为真正之物。以紫乱朱的典故典故一:相传古代有一种名为“紫气”的染料,其颜色与朱色相似,但质量较差。当时有人用紫气冒充朱色染料,结果被识破,因此以紫乱朱便成为了一个成语。典故二:春秋时期,齐国国君齐宣王喜欢穿紫色的衣服,因此整个齐国都流行穿紫色。而当时真正的红色染料却因为价格昂贵而难以普及。于是有些商人便用红色染料掺杂着紫色染料出售,冒充紫色染料,从而以紫
纡朱曳紫是什么意思
纡朱曳紫的读音纡朱曳紫的读音为yāo zhū yè zǐ。纡朱曳紫的含义纡朱曳紫是一个古代成语,用来形容官服的颜色和官职的尊贵。其中,“纡”表示弯曲,“朱”指红色,即绶带上的红色装饰;“曳”表示拖曳,“紫”指紫色,即官服的颜色。因此,纡朱曳紫字面上的含义是弯曲的红色绶带和拖曳的紫色官服,引申为身居高官显位的象征。纡朱曳紫的典故该成语出自古代官场,是描述官员们穿着华丽、尊贵的服饰的情景。在古代,紫色是皇族和贵族的象征,只有高官显贵才能穿着紫色的官服。因此,纡朱曳紫也常用来形容高官显贵的气派和地位。典故一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子文身着紫色官服,威风凛凛,被人们形容为“纡朱拖紫”。从此,
纡朱拖紫是什么意思
纡朱拖紫的读音纡(wēi)朱拖(tuō)紫,读音为 wēi zhū tuō zǐ。纡朱拖紫的含义纡朱拖紫,原指古代官吏显赫的服饰,用来比喻地位高显赫的官员。其中,“纡”指缠绕,“朱”指红色,“拖”指拖地,“紫”则指紫色官服。整个成语形容官位显赫,权势重大。纡朱拖紫的典故该成语源于古代官场文化。在古代中国,紫色是皇族和显赫官员的象征,而红色则代表了官职的尊贵。当官员的官服上绣有龙凤图案并配以绶带拖地时,就象征着其地位的尊贵和权势的显赫。因此,纡朱拖紫成为了古代官场中显赫地位的代名词。典故一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汉代官员的服饰中,紫色是高级官员的象征。只有高官才能穿着紫色官服,并配有绶带拖地
大红大紫
大红大紫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dà hóng dà zǐ。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事物或人非常受欢迎,达到顶峰状态,事业或名声在短时间内迅速上升,取得极大的成功和赞誉。其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学作品中,红色和紫色被视为尊贵、富有的象征。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炙手可热、风头正劲、名满天下等。反义词包括默默无闻、门庭冷落、萧条冷落等。文章还提到了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谨慎使用,避免误用或过度使用。
衣紫腰银是什么意思
衣紫腰银的读音衣紫腰银的读音为:yī zǐ yāo yín。其中,“衣”和“腰”是名词,分别指衣物和腰部;“紫”和“银”则分别指颜色和金属,整个成语的读音以平仄相间的方式呈现。衣紫腰银的含义衣紫腰银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官位显赫、地位尊贵的人。其中,“衣紫”指的是身着紫色官服,古代中国以紫色为尊贵的象征;“腰银”则指佩戴银质的饰物,如腰带等,象征着财富和地位。因此,衣紫腰银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权势显赫、地位高贵的人。衣紫腰银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中国的官场文化。在古代中国,紫色是皇族和高级官员的象征,而银质饰物也是权力和财富的象征。因此,当一个人身着紫色官服并佩戴银质饰物时,就意味着他拥有极高的
芡怎么读
芡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水池中,全株有刺,叶子圆形如荷叶,浮在水面。其花为紫色,浆果球形,略像鸡头,种仁可食用,并且根、花茎、种仁可入药。此外,芡在烹饪中也被用作调制成芡汁的原料。
纡青拖紫是什么意思
纡青拖紫的读音纡青拖紫的读音为:yā qīng tuō zǐ。纡青拖紫的含义纡青拖紫是一个古代成语,用来形容官服的颜色和样式,也常用来形容官职高、权势大的官员。具体来说,纡青是指青色的衣带或腰带,拖紫则是指紫色的下摆。这个成语所蕴含的寓意是官位显赫、权势滔天。纡青拖紫的典故该成语源于古代的官服制度。在古代中国,官员的服饰颜色和样式都有严格的规定,其中紫色是最高贵的颜色,常用来象征高官显贵。纡青拖紫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汉书·百官公卿表》中,用来形容高官的服饰。后来,这个成语逐渐演变成了一个表示权势和地位的成语。纡青拖紫的出处纡青拖紫这个成语最早出自于《汉书·百官公卿表》,是古代中国用来形容高官显
白白朱朱
“白白朱朱”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用来形容物体的颜色或形状,常用来形容色彩鲜艳、美丽动人的景象或事物。它的字面含义是“白中带红”或“红白相间”,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学和绘画作品中的色彩描绘。近义词包括色彩斑斓、姹紫嫣红等,反义词则是灰暗无光、黑白分明等。在使用时需注意其含义和用法,避免滥用或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