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贯已盈
读音
è guàn yǐ yíng
含义
- 恶:指罪恶、坏事。
- 贯:古代穿钱的绳子,引申为积累、串联。
- 已:已经。
- 盈:满、充满。
整体含义:形容一个人作恶极多,罪行已经积累到极限,即将受到惩罚。
典故
- 《尚书·泰誓》:
商纣王暴虐无道,周武王伐纣时曾说:“商罪贯盈,天命诛之。”意思是纣王的罪恶已经积累到极点,上天命令诛灭他。 -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记载楚国令尹子常贪婪残暴,百姓怨声载道,最终被驱逐,史书评价他“恶贯已盈”。 - 《资治通鉴》:
唐代奸臣李林甫专权误国,陷害忠良,史学家称其“恶贯已盈,终遭天谴”。
近义词
- 罪大恶极:形容罪行极其严重。
- 十恶不赦:指罪恶深重,不可饶恕。
- 罄竹难书: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
- 天怒人怨:作恶多端,引起公愤。
反义词
- 功德无量:形容善行极大,无法衡量。
- 仁至义尽:待人极为仁慈,尽到最大努力。
- 德高望重:品德高尚,受人敬仰。
- 善行累累:形容做了很多好事。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这个坏蛋偷了很多东西,真是恶贯已盈!
- 童话里的巫婆总是恶贯已盈,最后都被打败了。
-
小学高年级:
- 那个贪污的官员恶贯已盈,终于被法律制裁。
- 历史上许多暴君恶贯已盈,最终都被人民推翻。
-
初中:
- 这个犯罪团伙恶贯已盈,警方终于将他们一网打尽。
- 小说里的反派角色恶贯已盈,结局往往很悲惨。
-
高中:
- 二战时期的纳粹头目恶贯已盈,最终难逃正义的审判。
- 某些企业为了利益破坏环境,恶贯已盈,必将受到严惩。
-
大学及以上:
- 某些政客滥用职权、鱼肉百姓,可谓恶贯已盈。
- 在司法审判中,对于恶贯已盈的罪犯,必须严惩不贷。
错误用法
-
用于轻微错误:
- ❌ 小明今天没写作业,真是恶贯已盈。(错误:程度过重)
- ❌ 她只是迟到了几次,不至于恶贯已盈吧?
-
用于褒义或中性语境:
- ❌ 这位科学家研究多年,恶贯已盈,终于取得突破。(错误:褒贬混淆)
- ❌ 他工作努力,业绩恶贯已盈。(错误:词义不符)
-
搭配不当:
- ❌ 他的善良恶贯已盈。(错误:逻辑矛盾)
- ❌ 这家餐厅的菜品恶贯已盈。(错误:对象错误)
-
误解词义:
- ❌ 他的钱包恶贯已盈,装满了钱。(错误:望文生义)
- ❌ 这本书的内容恶贯已盈,非常精彩。(错误:词义误解)
正确使用要点:
- 仅用于形容罪行或恶行积累到极点的情况。
- 语气极重,不可用于玩笑或轻微过错。
你可能感兴趣
恶贯满盈
文章介绍了“恶贯满盈”这一成语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和近义词反义词等内容。该成语源自《左传》,形容罪恶深重到了极点,无法再继续下去。文章还列举了与“恶贯满盈”相近的词语以及反义词,并通过例句展示了该成语的使用场景。同时,也指出了在日常使用这一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的问题。
恶积祸盈
"恶积祸盈"是一个成语,表示人或组织长期积累的恶行或罪孽达到危险的顶点,会带来极大的灾难或恶果。其典故来源于古代社会和民间传说。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积重难返、罪恶累累和作恶多端,反义词为善有善报、功德圆满等。在使用时需注意其贬义色彩,强调长期积累的过程和结果,避免与实际情况不符的夸大或缩小。常见的错误用法包括误用为褒义、与时间无关的用法以及与实际情况不符的用法。
迷天大罪是什么意思
迷天大罪是一个成语,读音为mí tiān dà zuì,用来形容极大的罪恶或罪行,含义是严重的犯罪行为,不可饶恕。其典故来源于古代文学作品和历史故事,如秦始皇焚书坑儒等极端措施。迷天大罪的近义词有滔天大罪、重罪累累等,反义词有功德无量、无辜无过等。在日常使用和写作中,应正确运用该成语描述极其严重的犯罪行为或错误,避免夸张或不当的表述。
恶籍盈指
恶籍盈指是一个成语,读作è jí yíng zhǐ,用来形容一个人或团体所犯的罪恶行为非常多,罪恶记录非常严重。该成语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常用来形容罪大恶极、罪行累累的人。其近义词包括罪行累累、罄竹难书等,反义词则是功德圆满、清白无瑕等。在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滥用,不要随意将小过失或不严重行为形容为恶籍盈指,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或冒犯。以上是关于恶籍盈指的详细介绍。
死有余诛是什么意思
死有余诛的读音死有余诛的拼音是:sǐ yǒu yú zhū。死有余诛的含义“死有余诛”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罪恶深重,即使死了也还有余罪应受惩罚。这个成语强调了罪行的严重性,意味着即使人已经死亡,其罪行仍然无法抵消,仍应受到应有的惩罚。死有余诛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的刑法观念。在古代,人们认为对于罪大恶极的人,即使处以死刑仍不足以平息民愤,因此有“死有余诛”的说法。这一观念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如《红楼梦》中就有“死有余辜”的说法。此外,历史上一些重大的犯罪案件也常被形容为“死有余诛”。死有余诛的近义词罪有应得罪大恶极罪不容诛罪该万死以上这些词语都与“死有余诛”意思相近,都用来形容罪行极
极恶不赦
本文介绍了成语“极恶不赦”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以及近义词反义词等。该成语形容罪恶极大,不可饶恕的行为或品行。文章还给出了一些例句以及在使用时需要注意的错误用法,避免过度夸张和语境不当导致的歧义或误解。
血债累累是什么意思
血债累累的读音读音:xuè zhài léi léi拼音注音:xuè zhài lèi lèi血债累累的含义“血债累累”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某个人或某个势力所犯下的罪行极其严重,尤其是那些涉及到人命关天、血肉之躯的罪行。它指的是所欠下的血债非常多,形容罪恶深重,无法用金钱或其他方式来弥补或偿还。血债累累的典故该成语典故出自《汉书·刑法志》,原句为“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天下之常法也。然有血仇之债,不可胜计者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杀人者必须以死来偿还,这是天下通行的法律。但有些血债是无法用金钱或任何方式来计算的。后来,这个成语就用来形容罪恶深重,无法用金钱或其他方式来弥补或偿还的罪行。血债累累
罪该万死是什么意思
罪该万死的读音拼音:zuì gāi wàn sǐ,其中每个字的拼音也已标注。罪该万死的含义“罪该万死”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罪恶极其严重,不可饶恕,应当受到极严厉的惩罚或谴责。这个成语的含义源自于古代的刑法观念和道德观念。其中,“罪”指的是犯罪或罪恶;“该”表示应当、应该;“万死”则表示极度严重的惩罚或谴责。因此,“罪该万死”这个成语的含义就是形容罪恶极其严重,应当受到极度严厉的惩罚或谴责。罪该万死的典故“罪该万死”这个成语的典故并不十分明确,但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刑法和道德观念。在古代社会,对于犯罪行为的惩罚非常严厉,对于那些罪恶极其严重的犯罪者,人们常常用“罪该万死”来形容其罪行的严重性。罪该万
戴罪立功
戴罪立功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ài zuì lì gōng,指在犯下错误或罪行之后通过立下新的功劳来弥补过失或赎回错误的行为。其来源于古代中国的历史故事,强调犯错者通过积极的行为或贡献来取得成就或为之前的行为做出补偿。戴罪立功的近义词有功过相抵、将功补过等,反义词有罪加一等、怙恶不悛等。在使用时,应结合具体语境和情境,避免不当使用。该成语强调了犯错后积极改正和贡献的重要性。
罪不容诛是什么意思
罪不容诛的读音罪不容诛的拼音为:zuì bù róng zhū。罪不容诛的含义“罪不容诛”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罪行极大,即使处以死刑也不足以抵偿其罪恶。其中,“罪”指的是犯罪行为,“容”是容纳、抵偿的意思,“诛”则是指死刑。罪不容诛的典故该成语典故最早出自于《史记·秦始皇本纪》,后被历代文献沿用和引用。其中,最著名的典故是“秦桧罪不容诛”。秦桧是南宋时期的奸臣,因与金国勾结,出卖民族利益,导致南宋的国力大损,最终被人们认为是导致南宋灭亡的罪魁祸首之一。因此,人们常用“罪不容诛”来形容秦桧的罪行极大。此外,还有许多其他典故和出处,如《汉书》、《资治通鉴》等历史文献中都有相关记载。这些典故和出处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