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不去善
读音
è bù qù shàn
含义
“恶”指坏的、不好的事物;“不”表示否定;“去”意为去除、抛弃;“善”指好的、有益的事物。整个成语的意思是“不因为厌恶某人或某事物而否定其好的方面”,强调客观公正地看待事物,不因个人好恶而全盘否定。
典故
-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祁奚推荐人才时,不因个人恩怨影响判断。他既举荐自己的仇人解狐,也推荐自己的儿子祁午。孔子称赞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体现了“恶不去善”的精神。 - 《资治通鉴》
唐太宗李世民曾评价魏征:“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虽常直言进谏,惹得太宗不悦,但太宗仍重用他,正是“恶不去善”的体现。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韩非子提到,君主应“赏罚分明”,不因个人好恶影响判断,否则会导致国家混乱。
近义词
- 瑕不掩瑜——缺点不能掩盖优点。
- 不以一眚掩大德——不因小过失否定大功劳。
- 客观公正——不带偏见地看待事物。
反义词
- 因噎废食——因为怕出问题就完全放弃。
- 一棍子打死——全盘否定,不留余地。
- 以偏概全——用局部否定整体。
例句
- 小学低年级:小明虽然调皮,但很聪明,老师没有因为他的缺点就否定他,真是“恶不去善”。
- 小学高年级:这本书虽然有几处错误,但内容很有价值,我们不能“恶不去善”。
- 初中:历史上许多科学家性格古怪,但他们的贡献不可否认,这就是“恶不去善”。
- 高中:评价历史人物要全面,不能因为他的某些错误就全盘否定,应做到“恶不去善”。
- 大学及以上:在学术讨论中,即使观点对立,也应尊重对方的合理部分,体现“恶不去善”的精神。
错误用法
-
混淆“恶不去善”与“是非不分”
- 错误:他虽然贪污,但工作能力强,所以我们应该“恶不去善”,继续重用他。
- 修正:“恶不去善”强调客观评价,但不等于纵容错误,贪污是原则问题,不能混淆。
-
滥用成语,忽视语境
- 错误:这道菜虽然难吃,但摆盘好看,真是“恶不去善”。
- 修正:此处用“瑕不掩瑜”更合适,“恶不去善”多用于评价人或事的整体价值。
-
片面理解“不否定优点”
- 错误:他虽然经常迟到,但“恶不去善”,所以公司不处罚他。
- 修正:肯定优点不等于忽视缺点,迟到仍需按规则处理。
你可能感兴趣
百无一是
“百无一是”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ǎi wú yī shì,意思是形容人的言行或某种事物、情况极差,毫无可取之处,表达极度不满和失望的态度。其典故可能源自古代文人墨客对世事的批判和讽刺。这个成语的近义词有“一无是处、千疮百孔”等,反义词有“十全十美、无懈可击”等。该成语可以用于形容各种极端糟糕的情况或人物,如工作表现、报告错误、计划漏洞等。但需注意,不要误用该成语来形容只有某一点小错误的人或事,也不要与“一无是处”混淆使用。在使用时需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选择,避免过度使用或滥用。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比喻每个人都有其长处和短处,没有完美无缺的人。其源自古代的度量衡制度,强调客观地看待自己和他人。近义词有“长短相形”和“各有千秋”,反义词为“十全十美”。使用时应避免误解和不当场合,正视自己的不足并努力改进才能取得更好的成就。
论短道长是什么意思
“论短道长”是一个成语,拼音为lùn duǎn dào cháng,意为评论事物的优劣长短,形容对事物进行细致的品评和议论。这个成语源于古代文人之间的交流和品评,表示一种文化传统。其近义词包括品头论足、品评优劣、评论是非等,反义词为一概而论、不论长短等。在使用“论短道长”时,需要全面、客观地看待问题,避免只针对某一方面评价或过于苛刻地评价事物或人。同时,需要注意该成语的错误用法,以确保准确理解和使用。
道长论短
道长论短是一个成语,指人们因知识、经验、立场不同,对事物或问题进行长时间的争论或讨论,但往往只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探讨其本质或真正解决问题。该成语并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但可以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其含义。道长论短的近义词包括争长论短、斤斤计较、争执不休等,反义词为虚怀若谷、豁达大度等。使用道长论短时需要注意语境和语气,避免歧义和不恰当的批评或指责。
尺有所短
本文介绍了成语“尺有所短”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来形容任何事物都有其优点和缺点,没有完美无缺的。文章通过示例阐述了正确的使用语境,提醒读者注意与其他成语的区分,避免误解和误用。同时强调了正视自己的不足并努力改进的重要性。
数短论长是什么意思
数短论长的读音数短论长读音为shǔ duǎn lùn cháng,其中“数”为第四声,意为“评论、议论”;“短”意为“短处、缺点”;“论”意为“评论、讨论”;“长”意为“优点、长处”。数短论长的含义数短论长,字面意思为“评论长短”,指在某件事情或某个人物上,对他们的优缺点进行评论和讨论。这个成语通常带有贬义色彩,表示在评价时过于注重缺点,而忽视优点。数短论长的典故数短论长的典故并不明确,但可以理解为在古代社会中,人们常常因为个人喜好或偏见而对他人的优缺点进行不公正的评价和讨论,因此形成了这个成语。这个成语也常被用来形容那些喜欢挑刺、找茬的人。数短论长的近义词指指点点:指对他人进行批评或评价。评
尺短寸长
“尺短寸长”是一个成语,形容事物或人的长处和短处。它强调全面看待事物和人的重要性,不应只看到短处而忽略了长处。这个成语与古代的度量衡有关。其近义词包括长短不一、各有千秋、优劣得所、互补性强等。反义词有完美无缺、一无是处、偏颇之见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忽略事物的优点或用于描述完全相同的事物或人。在团队、工作、学习等场景中,我们应全面评估尺短寸长,发挥各自的优势,避免片面评价。
掩恶扬美是什么意思
掩恶扬美的读音掩恶扬美,读音为 "yǎn è yáng měi",其中 "è" 音为第四声,"měi" 音为第三声。掩恶扬美的含义"掩恶扬美" 是一个成语,指的是掩盖别人的缺点和错误,只宣扬其优点和长处。这个成语强调了人们应该以积极的态度看待他人,多看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少看或忽略其缺点和不足。掩恶扬美的典故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的道德规范和社会价值观。在古代社会,人们崇尚的是美德和善行,而反对的是恶行和不良行为。因此,人们常常会选择掩盖他人的缺点和错误,而更多地宣扬其优点和长处。这种做法被认为是一种美德和良好的社会风尚。虽然具体的典故和出处并不明确,但这个成语已经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寸长尺短
“寸长尺短”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事物或人的长处和短处,典故源于古代战争中的武器使用。该成语的含义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不足,不应只看表面而忽视内在价值。其近义词包括“各有千秋”、“各有所长”等,反义词如“一视同仁”。错误用法是形容物理上的长短或在不恰当的场合使用。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人和事物。
掩过扬善是什么意思
掩过扬善的读音掩过扬善的读音为:yǎn guò yáng shàn。掩过扬善的含义掩过扬善指的是掩盖过错,宣扬优点。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在处理事情时,我们应当注重表扬和弘扬好的一面,同时也要注意掩盖或避免暴露不好的一面。它强调了正面激励和积极引导的重要性。掩过扬善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并不十分明确,但可以从古代文化中寻找类似的价值观。在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强调仁爱、宽容和以德治国的理念,这种思想鼓励人们要包容和化解矛盾,而非过于追究过错。因此,掩过扬善的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与这种思想相契合。掩过扬善的近义词褒贬分明:指对事物的评价或处理能够明确地区分好坏、优劣。隐恶扬善:指隐匿他人的缺点和错误,宣扬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