咄咄书空

咄咄书空

读音

duō duō shū kōng

含义

  • 咄咄:表示惊叹或不满的声音,形容人愤懑不平的样子。
  • 书空:用手指在空中写字,形容人失意或无奈时的行为。
  • 整体含义:形容人因愤懑、失意或无奈而用手指在空中写字,表达内心的不满或困惑。

典故

  1. 《晋书·殷浩传》
    东晋名士殷浩被贬官后,心中愤懑不平,常常用手指在空中写“咄咄怪事”四字,表达对朝廷不公的无奈。
  2. 《世说新语·黜免》
    殷浩被废黜后,终日“咄咄书空”,旁人问他写什么,他回答:“写‘咄咄怪事’。”

近义词

  1. 愤愤不平:形容因不满而愤怒的样子。
  2. 郁郁寡欢:形容心情苦闷,不快乐。
  3. 牢骚满腹:形容满肚子怨言,不满情绪强烈。

反义词

  1. 心平气和:形容心情平静,不生气。
  2. 泰然自若:形容镇定自若,不受外界影响。
  3. 喜形于色:形容高兴的情绪表现在脸上。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小明考试没考好,回家后“咄咄书空”,妈妈问他怎么了,他说:“为什么我总考不好?”
  2. 小学高年级

    • 老师批评了他,他“咄咄书空”,心里很不服气。
  3. 初中

    • 他被冤枉后,只能“咄咄书空”,无法为自己辩解。
  4. 高中

    • 面对不公的待遇,他“咄咄书空”,却无人理解他的苦闷。
  5. 大学及以上

    • 职场中遭遇排挤,他常常“咄咄书空”,感叹世态炎凉。

错误用法

  1. 用于形容高兴的情绪(错误):

    • 他中了彩票,高兴得“咄咄书空”。(×)
  2. 用于形容忙碌的状态(错误):

    • 他工作太忙,整天“咄咄书空”。(×)
  3. 用于形容写字认真(错误):

    • 他练字时“咄咄书空”,非常专注。(×)

正确用法:仅用于表达愤懑、无奈或失意的情绪,不可用于积极或中性的场景。

你可能感兴趣

怪事咄咄

“怪事咄咄”是一个成语,形容出人意料、不可思议的事情,常用来形容非常奇怪、离奇或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这个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学作品。它有一些近义词如匪夷所思、不可思议等,反义词包括司空见惯、寻常无奇等。在运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不要滥用或误用,避免在非正式场合或口语中随意使用,以免造成误解。文章给出了多个关于“怪事咄咄”的例句,展示了其用法和语境。

书空咄咄是什么意思

书空咄咄的读音书空咄咄的读音为shū kōng duō duō。书空咄咄的含义书空咄咄用来形容人因无法解决问题或无法摆脱困境而感到无奈、苦闷、焦虑和不满的情绪。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的心情非常低落,感到无可奈何。书空咄咄的典故书空咄咄这个成语源于古代,据传最早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诗中,后来逐渐成为一个常用的成语。相传在古代,当人们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常常会用手在空中比划,口中发出“书空咄咄”的声音,表达自己内心的无奈和焦虑。这个典故反映了人们在面对困难时所表现出的情绪状态。书空咄咄的近义词书空咄咄的近义词包括:唉声叹气愁眉苦脸愁眉不展怅然若失垂头丧气这些词语都表达了类似书空咄咄的无奈和不

咄咄逼人

本文介绍了成语“咄咄逼人”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以及其近义词和反义词。同时,通过例句展示了该成语在语境中的应用。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时应避免不当场合、混淆近义词、过度夸张或滥用等错误用法,以准确传达其含义。

描写有才华不得志诗词

描写有才华不得志诗词(第1篇)文章标题:描写有才华不得志的古诗词一、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作者:王勃(唐朝)解析:此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同时也揭示了有才华之人在官场中难以施展抱负的困境。诗人王勃借离别之情,抒发了对友人杜少府的同情和祝福,也间接表达了自己不得志的苦闷心情。二、苏轼《临江仙·一别都门三改火》原文: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凄然回首,强咽苦辛。叹世事多变,人难长守。才子佳人,自是风流冤孽。作者:苏轼(宋朝)解析:此词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其中也蕴

长吁短叹

“长吁短叹”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因忧愁、悲伤等情绪而发出的叹息声。其源于古代人们对生活、命运等问题的思考和感慨。这个成语含有消极情感色彩,需注意使用语境,避免在欢乐、轻松的场合使用。其近义词包括唉声叹气、喟然长叹等,反义词有兴高采烈、欣喜若狂等。使用时应根据具体语境选择合适的词汇,以准确表达情感。

鳌愤龙愁

鳌愤龙愁是一个成语,读音为áo fèn lóng chóu。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内心的愤懑和忧愁之情,如同巨龙和鳌一样庞大而深沉。它的含义源于古代文学作品或民间传说,用来象征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悲愤填膺、悲痛欲绝等,反义词则是心满意足、欢欣鼓舞等。在日常使用和写作中,需要注意避免滥用或误用该成语,确保使用的场合和搭配的词语恰当。该成语的例句涉及个人遭遇挫折、家庭变故等情境。

唉声叹气

“唉声叹气”是一个常用的成语,用来形容因失望、悲伤、忧愁或不满而发出的叹息声音。其源自古代文献,如《史记》和《红楼梦》。该成语的近义词如垂头丧气、愁眉苦脸等,表示消极、沮丧的情绪状态。反义词如兴高采烈、欢天喜地等,表示积极、愉悦的情绪状态。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场合和语境,避免在正式或庄重的场合使用,也要注意适度表达情感,避免给人留下消极印象。

短叹长吁

本文介绍了“短叹长吁”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文章详细解释了“短叹长吁”这个成语,并提供了多个例句来展示其用法。同时,文章也指出了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的场合和对象,以及避免与其他成语混淆使用。本文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短叹长吁”这个成语。

超超玄箸

超超玄箸是一个形容言辞、文章、技艺等高妙超群的成语。其读音为chāo chāo xuán zhù,典故源于古代文人墨客之间的比试和交流。该成语可用于形容出类拔萃的技艺或才华,如绘画、演奏、文学、演讲等。然而,使用时应避免滥用和误用,注意语境搭配和使用场合的适宜性。

郁郁寡欢是什么意思

郁郁寡欢的读音读音:yù yù guǎ huān拼音注音:yù-yù-guǎ-huān郁郁寡欢的含义“郁郁寡欢”是一个形容词短语,形容一个人内心忧愁、不快乐、情绪低落,常常因为某些事情而感到孤独、失落,缺乏欢乐和满足感。郁郁寡欢的典故“郁郁寡欢”这个成语源于古代文学作品,最早出自于《楚辞·九辩》中的“郁邑余傺兮,吾独穷困乎此中”。这句话描述了作者内心的忧郁和孤独,后来逐渐形成了“郁郁寡欢”这个成语。此外,还有一些历史典故中也有类似“郁郁寡欢”的描述,如《史记》中记载的屈原被放逐后的心情。郁郁寡欢的近义词闷闷不乐:形容心情郁闷,不高兴。愁眉苦脸:形容因苦恼或愁思而面色沮丧的样子。忧心忡忡:形容心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