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开茅塞
读音
dùn kāi máo sè
含义
- 顿:立刻、突然。
- 开:打开、解开。
- 茅塞:茅草堵塞,比喻思路或认知受阻。
整体含义:形容原本困惑不解,突然受到启发,豁然开朗。
典故
- 《孟子·尽心下》:孟子对弟子高子说:“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意思是山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不走就会被茅草堵塞,比喻人心若不受教化,思想就会闭塞。
- 《三国演义》:诸葛亮初到东吴,鲁肃担心他无法说服孙权,诸葛亮笑道:“吾自有计,必令吴侯顿开茅塞。”后来果然成功说服孙权联合抗曹。
近义词
- 豁然开朗: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 恍然大悟:突然醒悟,明白真相。
- 醍醐灌顶:比喻受到极大启发,彻底领悟。
- 茅塞顿开:与“顿开茅塞”同义,形容思路突然畅通。
反义词
- 百思不解:反复思考仍无法理解。
- 大惑不解:非常困惑,无法明白。
- 冥顽不灵:愚昧顽固,难以开导。
- 执迷不悟:坚持错误而不醒悟。
例句
- 小学低年级:老师讲解后,小明顿开茅塞,终于会做这道数学题了。
- 小学高年级:读完这本书,我对科学知识顿开茅塞,学到了很多新知识。
- 初中:经过实验,我对物理原理顿开茅塞,理解了能量守恒定律。
- 高中:听了教授的讲座,我对哲学问题顿开茅塞,思考更加深入。
- 大学:导师的点拨让我顿开茅塞,论文思路瞬间清晰。
- 职场:同事的建议让我顿开茅塞,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 生活:妈妈的一句话让我顿开茅塞,明白了如何与人相处。
- 文学:读到这句诗时,我顿开茅塞,感受到了作者的深意。
- 历史:了解背景后,我对这段历史顿开茅塞,不再困惑。
- 艺术:画家的讲解让我顿开茅塞,终于看懂这幅画的精髓。
- 科技:工程师的演示让我顿开茅塞,理解了新技术的原理。
- 心理:心理咨询师的分析让我顿开茅塞,找到了情绪问题的根源。
- 法律:律师的解释让我顿开茅塞,明白了案件的焦点。
- 经济:经济学家的观点让我顿开茅塞,看清了市场趋势。
- 医学:医生的诊断让我顿开茅塞,知道了病因所在。
- 体育:教练的指导让我顿开茅塞,改进了投篮姿势。
- 烹饪:大厨的秘诀让我顿开茅塞,做出的菜更美味了。
- 旅行:导游的讲解让我顿开茅塞,了解了当地文化的精髓。
- 音乐:老师的示范让我顿开茅塞,弹奏技巧突飞猛进。
- 社交:朋友的提醒让我顿开茅塞,学会了更得体的沟通方式。
错误用法
- 形容缓慢理解:✘ “他花了三天才顿开茅塞。”(“顿”强调突然性,不能用于缓慢过程。)
- 形容物理堵塞:✘ “水管堵了,工人一顿开茅塞就通了。”(成语用于思想启发,不指实际疏通。)
- 贬义使用:✘ “他顿开茅塞后还是做错了。”(成语通常用于正面表达,不搭配错误结果。)
- 重复矛盾:✘ “他渐渐顿开茅塞。”(“渐渐”与“顿”矛盾。)
- 对象错误:✘ “这本书顿开茅塞。”(主语应是人,不能是物。)
你可能感兴趣
茅塞顿开是什么意思
茅塞顿开是一个成语,发音为máo sāi dùn kāi。它表示一个人原先思路闭塞、困惑不解,突然间思想通达,领悟了某种道理或事情的真相。这个成语来源于《庄子·外物》中的故事,描述了一个人因茅屋被羽毛塞住而突然领悟的情景。另有说法认为它源于古代的医学知识,表示通过某种方法使气通畅,让人思维清晰。茅塞顿开的近义词有豁然开朗、恍然大悟、心领神会等,反义词包括百思不解、冥思苦想、茫然不解等。在日常使用和写作中,应注意在合适的场合使用这个成语,避免滥用或错误使用。该成语通常用于描述人们在经历困惑后突然领悟的情景,具有积极的含义和正面的情感色彩。
拨云雾见青天
拨云雾见青天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ō yún wù jiàn qīng tiān。这个成语用来形容经历困难或迷惑后,终于看清楚真相或解决问题的喜悦心情,也比喻摆脱困境,看到希望和光明。其典故源于古代传说和故事。该成语的近义词有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等,反义词有迷茫不前、阴霾笼罩等。文章还介绍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示例。
如梦初醒是什么意思
文章介绍了成语“如梦初醒”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该成语用于描述人从迷茫、沉睡或恍然的状态中突然清醒的状态,常用来形容人对某事的突然领悟或从长期的困惑中解脱出来。文章还指出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强调其适用于描述人从长期困惑、迷茫或沉睡状态中突然清醒、领悟的情况。
豁然开朗
豁然开朗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huò rán kāi lǎng。它形容人的心情或思想由困惑、迷茫的状态突然变得清晰、明朗。该成语源自晋代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表示经过努力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它的近义词包括茅塞顿开、恍然大悟、醍醐灌顶等。反义词则包括迷惘不解、困惑不解、茫然失措等。在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用词不当、滥用乱用、与其他词语混淆以及用法不恰当等。希望这篇介绍对读者有所帮助。
大惑不解
本文介绍了成语“大惑不解”的读音、含义、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形容对某事或问题感到困惑、难以理解或解决。出处可追溯到古代文献,如《庄子》。文章还列出了该成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并举例说明了其用法。同时,也指出了在使用“大惑不解”时需要注意避免误用语境、与其他成语混淆使用以及滥用程度副词等错误用法。
大眼望小眼
本文介绍了"大眼望小眼"这一成语的发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常见错误用法。该成语描述两个人相互凝视的情景,常用于形容双方对视、惊讶、困惑等表情或心情。其发音为"dà yǎn wàng xiǎo yǎn",并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常见的近义词为"对视"、"凝视"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用词不当、乱用语境、误解含义以及过度重复等问题。
不知所措
“不知所措”是一个形容人在面对某种情况时,不知道该怎么办,感到困惑和无助的成语。其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如《论语》等。该成语的近义词有彷徨无措、心无主见等,反义词有胸有成竹、从容不迫等。使用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和语境,避免不当使用和滥用。文章对“不知所措”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举例说明其使用方法和错误用法。
打破迷关
“打破迷关”的读音为dǎ pò mí guān,意味着摆脱困惑或迷惑的状态,解除难题或困境,找到正确的方向或答案。这一成语源自古代传说或故事,描述人们通过智慧、勇气或特殊方法摆脱困境的情节。其近义词如解除困惑、摆脱困境等,都表达了相似的含义。反义词如陷入困境、迷失方向等,则表达了相反的状态。在使用“打破迷关”时,需注意避免不当场合使用、滥用词语、与其他词语混用以及不当搭配等错误用法。该成语在表达摆脱困境、找到正确答案等方面具有强大的表现力。
大梦初醒
“大梦初醒”是一个成语,意为从长时间的迷惑或沉睡的状态中突然清醒或觉悟。源自《庄子·齐物论》中的故事,也与佛教修行概念有关。近义词包括如梦初觉、恍然大悟等,反义词为沉睡不醒、浑浑噩噩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用词不当、滥用场合、与其他成语混用以及不符合语境等。文章详细解释了大梦初醒的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用法,并给出了例句。
丢魂丢魄
丢魂丢魄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iū hún diū pò",形容精神不集中、神情恍惚的状态。该成语可能源于古代神话、传说或历史故事。丢魂丢魄的近义词有心神不宁、失魂落魄等,反义词有神采奕奕、全神贯注等。使用时需注意场合和语境,避免用在描述物理上的失去或非人的事物上。通过了解丢魂丢魄的含义和用法,可以更好地运用这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