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诗说礼

敦诗说礼

读音

dūn shī shuō lǐ

含义

  • :诚恳、厚道,引申为重视、推崇。
  • :指《诗经》,泛指经典诗文。
  • :讲述、阐释。
  • :礼仪、礼制,泛指道德规范。

整体含义:形容人崇尚诗书礼仪,言行举止合乎道德规范,注重文化修养。

典故

  1. 《左传·昭公十二年》
    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叔孙豹推崇礼乐教化,常以《诗经》教导子弟,被赞“敦诗说礼”,成为后世典范。
  2. 《论语·季氏》
    孔子强调“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体现“敦诗说礼”对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3. 汉代经学传统
    汉代儒生研习《诗经》与《周礼》,以“敦诗说礼”为治学准则,如郑玄注经时尤重礼制与诗教的结合。

近义词

  1. 知书达礼:形容人有文化且懂礼仪。
  2. 温文尔雅:举止文雅,有教养。
  3. 彬彬有礼:言行谦逊有礼。
  4. 诗礼传家:家族以诗书礼仪为家风。

反义词

  1. 粗鄙无文:言行粗俗,缺乏教养。
  2. 放荡不羁:不受礼法约束,行为随意。
  3. 目无尊长:不尊重长辈或礼制。
  4. 不学无术:没有学问,也不懂礼仪。

例句

小学阶段

  1. 王老师总是教导我们要“敦诗说礼”,做一个懂礼貌的好学生。
  2. 班会上,小明朗诵《诗经》名句,真是“敦诗说礼”的好榜样。

中学阶段

  1. 儒家文化强调“敦诗说礼”,这对塑造君子人格至关重要。
  2. 他的家风严谨,祖辈皆以“敦诗说礼”为训,代代传承。

大学及以上

  1. 在传统文化复兴的背景下,“敦诗说礼”的精神值得深入探讨。
  2. 这篇论文分析了汉代士人“敦诗说礼”对社会教化的影响。

文学创作

  1. 他一身长衫,手持竹简,俨然是“敦诗说礼”的古代书生。
  2. 小说中的主角虽出身寒门,却以“敦诗说礼”赢得众人敬重。

日常场景

  1. 家长会上,李校长呼吁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孩子“敦诗说礼”的品格。
  2. 社区举办国学讲座,主题是“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践行‘敦诗说礼’”。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单纯读书”
    × 他整天泡在图书馆,真是“敦诗说礼”。
    (正确应指言行合乎礼仪,而非仅指爱读书。)
  2. 混淆“礼”与“利益”
    × 张经理谈判时引经据典,可谓“敦诗说礼”。
    (成语不适用于功利场合,应强调道德修养。)
  3. 形容表面客套
    × 她虽然对同事微笑问好,但只是“敦诗说礼”的伪装。
    (成语含褒义,不可用于虚伪行为。)
  4. 忽略“诗”与“礼”的关联
    × 这位厨师做菜讲究摆盘,堪称“敦诗说礼”。
    (与饮食文化无关,需涉及经典与礼仪。)
  5. 用于贬低他人
    × 你太“敦诗说礼”了,一点都不懂变通!
    (成语为褒义,不可用于批评。)

你可能感兴趣

关于礼的诗词

关于礼的诗词(第1篇)关于“礼”的诗词一、诗词全文及作者《诗经·小雅·车舝》原文: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乎礼,贵乎德。作者:佚名(先秦时期)解析:此诗以玉喻君子,强调了君子之礼与德的重要性。宋·苏轼《留侯论》原文:故人知礼贵,为世所敬仰。行仁义之德,得道者多助。解析:此诗赞美了有礼之人的尊贵,并强调了行仁义之德的重要性。汉·乐府《长歌行》原文: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螟蟸若薄我,昼夜变情貌。忘却如素镕,施吾能几何?宫彼亦悠悠,悲吾太无聊。临觚送新欢,听礼解悲忧。解析:这首乐府诗强调了“礼”的重

10首关于瑟的古诗词赏析 探寻弦外之音中的情感表达与美学意境

弦外之音:古诗词中的瑟意象探微瑟,这一古老的弦乐器,自先秦时代便在中国音乐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其音色哀婉清越,常被文人墨客用以寄托情思,成为诗词中极具表现力的意象。历代诗人借瑟抒怀,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构筑了一个充满音乐美与情感张力的艺术世界。先秦时期的瑟意象雏形瑟的文学书写最早可追溯至《诗经》。《诗经·小雅·鹿鸣》有云:"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展现了瑟在宴饮场合的礼仪功能。而《诗经·关雎》中"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的描写,则开创了以瑟喻和谐爱情的文学传统。这些早期记载虽未深入描写瑟音,却奠定了瑟与情感表达之间的关联。汉代:瑟与悲情的结合汉代瑟的悲情特质开始凸显。张衡《怨诗》:"援琴鸣弦发清

历代诗人如何描绘春天 50首经典咏春诗词赏析与解读

本篇文章主要介绍了描写春天的古诗词。文章通过列举多篇关于春天的诗词,详细解析了每首诗词的作者、朝代以及其中蕴含的情感与意境。这些诗词以春天为主题,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如春晓、春雨、春夜等。同时,文章也强调了这些诗词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情感的追求。通过欣赏这些古诗词,读者可以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敬畏。

中国古典诗词中红枣意象探微 关于红枣的10首经典诗词赏析

本文描述了多篇关于红枣的诗词及其解析,展现了红枣在古诗词中的美好意象和文化内涵。红枣被视为丰收、富饶和吉祥的象征,在诗词中常被用来表达人们对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此外,红枣还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被广泛应用于美食制作和健康养生。在现代社会中,红枣依然深受人们喜爱,不仅是食材,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

一年级描写家训的古诗词

一年级描写家训的古诗词(第1篇)家训乃传统家族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古时家庭教育中极为关键的一部分。下面根据您给出的主题,创作一篇以一年级描述家训为主题的古诗词以及解读:文章标题:家训传承,润物细无声一、《家训铭》朝代:唐作者:无名氏诗词全文:家训如灯明又清,子规声里映月明。勤学俭用惜福缘,礼让温恭扬善名。慎言笃行仁德广,笃诚忠厚子孙荣。父慈子孝家庭和,百事兴旺永太平。解析:这首《家训铭》为古代一家庭家传的训言。它描绘了家庭中的光明、教育子女的方法、品行的要求及家庭的和谐等元素。家训如同明亮的灯,为子女指引正确的道路,使得子女在规范与道德中成长。这首诗词主要描述了勤学节俭、礼让温恭的优良传统以及

人无礼 无以立读后感

人无礼 无以立读后感(第1篇)人无礼 无以立读后感初读《人无礼 无以立》时,我首先被其书名所吸引。该书的主题是礼仪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共处,与我个人价值观相契合。其内容深深触动了我的内心,让我对礼仪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本书主要讲述了礼仪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礼仪来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作者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实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礼仪的世界。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人物在面对不同场合、不同情境时,如何运用礼仪来处理人际关系,从而获得尊重和信任。书中最吸引我的部分是对于礼仪的深入剖析和精彩案例的讲述。作者通过对不同场景下礼仪的描述,让我们了解到礼仪不仅仅是表面的礼貌,更是

出门如宾

“出门如宾”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外出时以礼貌和尊重的态度对待他人,如同对待贵宾一般。它源于古代对礼仪和尊重他人的重视。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彬彬有礼、客客气气等,反义词则为无理取闹、傲慢无礼等。在实际应用中,应该避免滥用或误用,确保真正体现出该成语的精髓和意义。文章通过多个例子详细解释了“出门如宾”的用法和含义。

诗礼之家是什么意思

文章介绍了“诗礼之家”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并给出了相关例句和错误用法。诗礼之家指的是充满诗书礼仪氛围的家庭,强调文化修养和道德品质。这个成语源于古代儒家文化,其典故可以追溯到《诗经》、《礼记》等经典著作。诗礼之家的近义词包括儒雅之家、礼仪之家和诗书传家等,反义词则是粗俗之家、无礼之家和野蛮之家等。在用法上,只有真正具有高尚文化修养和道德风范的家庭才能被称为诗礼之家,不能随意使用。

温文尔雅是什么意思

温文尔雅的读音温文尔雅的读音为wēn wén ěr yǎ。温文尔雅的含义温文尔雅,指人的言谈举止温文、有礼,气质文雅,通常用来形容人举止得体、文雅有教养。其中,“温”表示温和、和善,“文”表示文雅、有教养,“尔雅”则指言辞举止合乎礼仪规范。温文尔雅的典故温文尔雅的典故源于古代的礼仪文化。在古代,人们注重礼仪规范,讲究言谈举止的得体与文雅。温文尔雅作为对一个人言行的赞美之词,常被用来形容那些在言行举止上表现出谦和、有教养的人。这个成语的典故并没有明确的出处,但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礼仪文化中。温文尔雅的近义词温良恭俭:指人性格温和、善良、恭敬、节俭,是温文尔雅的近义词。温文儒雅:形容人举止文雅、有教养

彬彬有礼

“彬彬有礼”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用来形容人的举止文雅、态度礼貌。其典故源于古代礼仪文化,表示人们交往中的修养和尊重。彬彬有礼的近义词有温文尔雅、斯文有礼等,反义词有蛮横无礼、粗鲁无礼等。使用时应避免在不恰当的场合或用于不恰当的对象。错误用法可能导致误解或不适。在社交场合中,真正的彬彬有礼应是与他人的真实交流和互动的体现,而非只展示表面的礼貌行为。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