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簿公堂

对簿公堂

读音

duì bù gōng táng

含义

  • :相对、面对。
  • 簿:文书、案卷,古代指诉讼记录。
  • 公堂:官府审案的场所,泛指法庭。
    整体含义:指在法庭上对质、辩论,接受审判或调解。

典故

  1. 《史记·酷吏列传》
    汉代张汤审案时,常让原告和被告当面对质,以查明真相,后世遂用“对簿公堂”形容诉讼过程。
  2. 《后汉书·范滂传》
    东汉名士范滂被诬告谋反,面对审讯时慷慨陈词,展现“对簿公堂”的刚直不阿。
  3. 民间故事
    明清小说中常见“对簿公堂”情节,如《包公案》中包拯审案时,常令双方当堂对质。

近义词

  1. 对质公堂:强调双方在法庭上直接辩论。
  2. 当堂对质:指在公堂上面对面争辩。
  3. 诉讼争辩:泛指法律纠纷中的辩论。

反义词

  1. 私下和解:不通过法庭,双方协商解决。
  2. 息事宁人:避免冲突,主动退让。
  3. 调解协商:通过第三方调解达成一致,无需对簿公堂。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他们因为玩具争吵,最后差点“对簿公堂”。(比喻夸张用法)
    • 妈妈说,朋友之间要友好,不要动不动就“对簿公堂”。
  2. 小学高年级

    • 两家公司因合同纠纷,最终决定“对簿公堂”。
    • 他不想和邻居“对簿公堂”,选择私下调解。
  3. 初中

    • 历史上许多冤案,都是因为被告无法“对簿公堂”自证清白。
    • 知识产权侵权案中,原创作者不得不“对簿公堂”维权。
  4. 高中及以上

    • 这起商业间谍案情节复杂,双方律师将在法庭上“对簿公堂”。
    • 古代“对簿公堂”常伴随刑讯,与现代司法程序大不相同。

错误用法

  1. 非法律场景滥用

    • 错误:我们因为午饭吃什么“对簿公堂”。(日常争吵不适用)
    • 错误:班上辩论赛就像“对簿公堂”。(非正式审判场景)
  2. 误用为“私下争论”

    • 错误:他俩在微信里“对簿公堂”。(必须是在正式法庭或公堂)
  3. 混淆近义词

    • 错误:他们“对簿公堂”后握手言和。(通常指诉讼过程,而非结果)

总结:“对簿公堂”专指法律诉讼中的对质,需注意语境严肃性,避免随意套用。

你可能感兴趣

对薄公堂

本文介绍了成语“对薄公堂”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以及反义词,并给出了相关例句。该成语描述的是在古代官府公开审理案件时,当事人或其代表与对方进行辩论、质证的场景,体现了古代法律制度的公开、公正和公平。同时,文章还指出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提醒读者在使用时要注意场合和语境。

打街骂巷

“打街骂巷”是一个描述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吵闹、骂人等不文明行为的成语。该成语源于古代城市中街头吵闹、喧哗的现象。其近义词包括大吵大闹、喧闹无度等,反义词则为文雅有礼、安静守序等。使用时应注打街骂巷的语境和用法,避免在正式场合或严肃谈话中显得过于粗鲁或不恰当。在公共场合,应避免打街骂巷的行为,遵守公共秩序和社会规范。

化干戈为玉帛

本文介绍了成语“化干戈为玉帛”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与反义词。该成语表达将战争冲突转化为和平友好的含义,源于古代中国历史故事。文章还提供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提示。此外,通过例句展示了该成语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

兴词构讼是什么意思

兴词构讼的读音兴词构讼的读音为:xīng cí gòu sòng。兴词构讼的含义兴词构讼,指因事端而引发诉讼。其中,“兴词”指的是提起诉讼或控告,“构讼”则是指发生诉讼或争端。整个成语的含义是因某些事情或纠纷而引发了法律诉讼或争端。兴词构讼的典故兴词构讼这个成语的典故并不明确,但可以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即因为某些事情或纠纷而引发了诉讼或争端。在古代社会,由于法律制度不完善,人们常常会因为一些小事情而发生争执,甚至引发诉讼,因此这个成语也常被用来形容社会风气的不好。兴词构讼的近义词以下是几个与“兴词构讼”意思相近的词语:打官司诉讼打官腔争讼打起官司告状诉诸法律打起官司来诉状纷飞诉讼纷争兴词构讼的反

讼怎么读

本文介绍了汉字“讼”的音、部首、笔顺,以及其多种含义和用法。包括在法庭上争辩是非曲直、打官司的行为,以及与之相关的动词用法如聚讼纷纭、争辩是非等。此外,“讼”还可以表示诉讼者以及与之相关的形容词用法如讼冤等。"本文还涉及了该字的起源及其在不同语境下的应用,并提供了详细的解释。"共xxx字。文章中详细介绍了汉字“讼”的字形、含义以及用法。本文对该字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解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该字。共xxx字。"(注意字数要求)文章摘要(简洁版):本文详细解析了汉字“讼”的字形、读音、部首、笔顺及其多种含义和用法。包括在法庭上的争辩行为、诉讼、争辩是非、讼冤等含义,并涉及了该字的起源及在不同

疾声厉色

本文介绍了“疾声厉色”这一成语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示例、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来形容说话声音高亢严厉,语气强烈的情景,常用来描述人情绪激动或严肃时的表达。在使用时需根据具体语境选择,避免用词不当或乱用词语。

笔墨官司

笔墨官司是指通过文字进行的争论和争执,涉及个人、团体甚至国家间的交流和争端解决。源自古代文人间的书信辩论,现已成为广泛使用的词汇。其近义词包括文字争执、文字纠纷等,反义词为和解或和解协议。使用时应避免滥用,尤其在口头争执和不恰当场合使用。错误用法包括将口头争执和不涉及争论的情境称为笔墨官司。

空口无凭是什么意思

“空口无凭”是一个成语,意为只凭口头说而没有实际证据或证明,不能作为依据或凭证。这个成语强调了实际证据和凭证的重要性,暗示需要实际证据来支持。其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与司法审判、商业交易等场景相关。近义词如“无凭无据”等也强调没有实际证据的特点。反义词如“有凭有据”等则强调有实际证据或证明的存在。在使用中,必须避免错误用法,例如在处理纠纷、商业合作和法庭上,不能仅凭空口无凭的陈述或承诺,必须要有充分的证据来证明。

胆大包天

胆大包天是一个成语,读音dǎn dà bāo tiān,形容人的勇气和胆识,有时带有贬义,表示人过于冒险或鲁莽。胆大包天的典故源于古代故事和传说,如《史记》中的项羽的故事。近义词包括胆大妄为、胆识过人等,反义词有胆小如鼠等。使用时应避免在描述不当行为时使用该成语,避免过度夸张或贬义用法。

证据确凿是什么意思

证据确凿的读音证据确凿的读音为:zhèng jù què záo。证据确凿的含义“证据确凿”是指所提供的证据充分、明确,足以证明某件事情的真实性或某个人的罪行。它通常用于法律、侦查或调查等场合,表示已经找到了确凿的证据来支持某一论点或结论。证据确凿的典故“证据确凿”这一成语并没有特定的典故,但它的使用是基于人们对事实和证据的重视,以及在法律、侦查等领域中对于证据的严格要求和明确性。证据确凿的近义词铁证如山:指证据确凿,如同大山一样无法动摇。证据确凿无疑:指证据确实无误,毫无疑义。事实清楚:指事情的经过和情况都十分明确,没有模糊不清的地方。证据确凿的反义词证据不足:指所提供的证据不足以支持某项论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