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床风雨
读音
duì chuáng fēng yǔ
含义
- 对:相对,面对面。
- 床:指床榻,休息之处。
- 风雨:本指自然界的风雨,此处比喻人生的艰难困苦或动荡不安。
整体含义:形容兄弟或亲友在困境中相互扶持、共渡难关的情景,也泛指在艰难环境中彼此陪伴、慰藉的深厚情谊。
典故
- 苏轼与苏辙的兄弟情:
北宋文学家苏轼(字子瞻)与弟弟苏辙(字子由)感情深厚。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时,曾写下《与子由书》,其中提到“夜雨对床”的典故,表达对兄弟团聚的期盼。后来,“对床风雨”成为形容兄弟情深的经典意象。 - 唐代韦应物《示全真元常》:
诗中“宁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一句,描绘了风雨之夜与亲友促膝长谈的温馨场景,成为后世引用“对床风雨”的文学源头之一。 - 《后汉书·独行列传》:
记载东汉名士范式与张劭的友情,二人约定“死生不相忘”,后张劭病逝,范式千里奔丧,风雨无阻,后人以此比喻患难与共的情谊。
近义词
- 风雨同舟:比喻在艰难环境中共同奋斗。
- 患难与共:共同承担困难与危险。
- 休戚相关:形容彼此关系密切,利害一致。
- 肝胆相照:比喻真心相待,赤诚相见。
反义词
- 落井下石:在别人危难时加以陷害。
- 背信弃义:违背诺言,抛弃道义。
- 同床异梦:表面和谐,实则各怀心思。
- 分道扬镳:因目标不同而分开行动。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哥哥生病时,弟弟一直陪着他,真是“对床风雨”的好兄弟。
- 下雨天,我和好朋友躲在被窝里讲故事,就像“对床风雨”一样温暖。
-
小学高年级:
- 疫情期间,医护人员和患者“对床风雨”,共同抗击病毒。
- 这对双胞胎从小“对床风雨”,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互相帮助。
-
初中:
- 苏轼与苏辙“对床风雨”的故事,展现了古代文人的兄弟情深。
- 真正的友谊不在于锦上添花,而在于“对床风雨”时的陪伴。
-
高中:
- 在人生低谷时,能有一个“对床风雨”的朋友,是莫大的幸运。
- 他们的爱情经历了“对床风雨”的考验,最终修成正果。
-
大学及以上:
- 文学作品中,“对床风雨”常被用来象征患难中的精神慰藉。
- 在动荡的年代,知识分子们“对床风雨”,坚守文化传承的使命。
错误用法
-
用于形容普通聚会:
- ❌ 错误:周末我和同学在宿舍“对床风雨”,聊了一整晚。
- ✅ 解析:成语强调“困境中的陪伴”,普通聚会不适用。
-
用于单方面付出:
- ❌ 错误:妈妈每天照顾我,真是“对床风雨”。
- ✅ 解析:成语需体现“双方互动”,单方面关怀不适用。
-
用于短暂陪伴:
- ❌ 错误:旅游时遇到暴雨,导游和我们“对床风雨”。
- ✅ 解析:成语侧重长期共患难,临时性场景不适用。
-
用于负面关系:
- ❌ 错误:这两个骗子“对床风雨”,一起骗了不少人。
- ✅ 解析:成语含褒义,不可用于贬义语境。
“对床风雨”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体现。它提醒我们:在逆境中,真挚的情谊如同风雨中的灯火,能照亮彼此的前路。
你可能感兴趣
描写兄弟夜听风雨的诗词
描写兄弟夜听风雨的诗词(第1篇)题目:描写兄弟夜听风雨的古诗词一、曹植《七启》节选原文:微风从东至,夜坐听雨声。兄弟共此情,愁思随雨生。作者:曹植(三国时期)朝代:三国解析:此诗描绘了夜晚兄弟二人共听雨声的情景,微风细雨,兄弟共情,愁思随雨而生,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与情感共鸣。二、《夜雨寄北》原文: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作者:李商隐(唐代)朝代:唐解析:虽然这首诗并非直接描写兄弟夜听风雨的情景,但其中的“巴山夜雨”为夜听风雨的场景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诗中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也可引申为兄弟间的情感共鸣。三、《寒夜》原文: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
描写重阳的诗词
本文介绍了描写重阳节的诗词,通过赏析不同作者创作的古诗词,展现了重阳节的文化内涵和独特魅力。文章列举了多首与重阳节相关的诗词,包括李白的《九月十日即事》、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这些诗词描绘了重阳节登高远眺、赏菊饮酒的习俗,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之情,同时体现了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文章还介绍了重阳节的文化内涵,强调了这个节日不仅是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更是对家庭、亲情和社会的热爱与关注的体现。通过欣赏这些古诗词,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与文化传统,珍视和弘扬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重阳节不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情感的表达,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了解和弘扬。
描写女子友谊的诗词文
描写女子友谊的诗词文(第1篇)描写女子友谊的诗词文一、两情若是久长时《长恨歌》 白居易 唐代原文:在天上,两两长恨隔不断,望乡台中缘共看。 风拂荡我悲凄之心,翻忆情亲多少时。 自君之出西入汉,云海渺茫知己难。解析:白居易的《长恨歌》描绘了两位女子因某种原因分离而无法相聚的悲伤。在苍茫的天空下,她们心有灵犀,即便距离遥远,也如同相依相偎,传达了深深的友情与相思之情。二、花落知多少,知己何处在《赠别友人》 辛弃疾 宋代原文:远水桥头映残霞,烟霏霏散绮罗华。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却怜红颜衰草色,纵使相看有情无。解析:辛弃疾的《赠别友人》通过描述离别之景,展现了女子间深深的友谊。虽然面临
风雨对床
“风雨对床”是一个成语,形容两人关系亲密无间,即使面对困难和挑战也能相互扶持。其最早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并有多样典故和出处。近义词有患难与共、同甘共苦等,反义词则包括背信弃义等。然而,错误使用此成语,如在轻松社交场合使用或在理解上产生歧义,都是需要注意避免的。文章详细解析了成语的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为读者提供了全面的理解。
描写难兄难弟的诗词
本文介绍了关于描写难兄难弟的古诗词的文章,这些文章从不同角度和情境展现了难兄难弟之间的深厚情谊和相互扶持的精神。文章包含了多篇关于难兄难弟的诗词及其解析,如杜甫的《闻弟消息》、苏轼的《狱中寄子由二首·其一》、文天祥的《赠郭中顺诗序》、纳兰性德的《浣溪沙·寄内子》等。这些诗词以生动的语言和意象描绘了兄弟在困境中相互扶持、共同面对困难的情景,表达了难兄难弟之间的深厚情感。此外,还有一些现代创作的诗词也描述了难兄难弟的情感。这些古诗词不仅是文学的瑰宝,更是人类情感的珍贵体现,让我们更加珍惜亲情、懂得相互扶持的重要性。
描写少年友谊的古诗词
描写少年友谊的古诗词(第1篇)描写少年友谊的古诗词一、江城五月落梅花,少年相送渡江涯《送别》作者:李白(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解析:此诗以杨花落尽、子规啼叫的景象开头,借以表达离别之情。诗人将内心的忧愁寄予明月,希望它能陪伴友人直到夜郎西。此诗虽未直接描写少年友谊,但通过送别的场景,表达了深深的友情与不舍之情。二、少年情谊深如海,共赴天涯不畏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王勃(唐)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解析:此诗描绘了与友人分别的场景,其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句充分表达
小学描写友情的古诗词
本文收录了五篇关于小学描写友情的古诗词文章,每篇文章均包含五首古诗词。这些古诗词以不同的方式和角度表达了友情的珍贵、美好和永恒,描绘了朋友间的深厚情谊、相互支持以及共度难关的情景。文章中的诗词佳作适合小学生学习和品味,以赞美友情的千古名句、描绘离别与重逢的场景、表达深深眷恋和不舍之情等为主题。通过学习和品味这些古诗词,小学生可以感受到友情的珍贵和深沉。
描写兄弟离别的诗词
本文介绍了多篇描写兄弟离别的诗词文章的内容。这些文章以不同的角度和方式描绘了离别的情感和场景,传递了深深的思念与牵挂之情。文中列举的诗词从不同的作者和背景出发,描绘了兄弟离别时的情感,包括不舍、思念、牵挂等。这些诗词以情感真挚的表达方式,为读者带来了启示和感动,同时也表达出对兄弟之间深深情谊的感慨与怀念。
关于共事的诗词
关于共事的诗词(第1篇)关于共事的诗词一、诗经《国风·周南·关雎》原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共事一堂,心有灵犀。作者:佚名(诗经编者)朝代:先秦解析:这首诗描述了君子与淑女之间美好的共事情景,以“共事一堂”为象征,表达了彼此心灵相通、默契共处的情感。二、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共事人如春,春意满乾坤。作者:白居易(唐)解析:此诗以草喻人,表达了与共事之人相处如同春天般充满生机与活力,春意盎然,充满希望与美好。三、杜甫《春望》原文: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共事同舟渡,岁月静好时。作者:杜甫(唐)解析:此诗以国破山河为背景,表达了在共事中与同伴
10首关于同窗情谊的古诗词 带你读懂杜甫苏轼笔下的老同学情结
本文介绍了多篇关于描写老同学的古诗词及其解析的文章。这些文章列举了不同朝代的古诗词,包括《赠别旧友》、《同窗寄意》、《故人叹》、《怀旧友》等,并详细解析了每首诗词的主题和情感内涵。文章强调了老同学情谊的珍贵,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现代人与古诗词的情感共鸣。呼吁人们珍惜与老同学的情谊,共同度过更多难忘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