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杼择邻
读音
duàn zhù zé lín
含义
- 断:折断。
- 杼:织布机上的梭子。
- 择:选择。
- 邻:邻居。
整体含义:形容母亲为了孩子的教育,不惜付出巨大努力,甚至改变生活环境。比喻父母重视子女的教育,愿意为其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典故
这个成语出自《后汉书·列女传》,讲述的是东汉时期孟母教子的故事。
- 孟母三迁: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孟子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曾三次搬家。最初,他们住在墓地附近,孟子模仿丧葬仪式玩耍;于是孟母搬到集市旁,孟子又学商人叫卖;最后,孟母搬到学堂附近,孟子开始学习礼仪,最终成为一代大儒。
- 断杼教子:有一次孟子逃学回家,孟母正在织布,见状立即用刀割断织机上的线,以此告诫孟子:学习如织布,半途而废就会前功尽弃。孟子深受触动,从此发奋读书。
近义词
- 孟母三迁:同样形容母亲为子女教育而改变环境。
- 择邻而居:强调选择良好的邻居以利于成长。
- 教子有方:形容父母教育子女方法得当。
反义词
- 放任自流:对子女不加管教,任其自由发展。
- 溺爱纵容:过分宠爱,导致子女缺乏规矩。
- 不闻不问:对子女的教育漠不关心。
例句
- 小学低年级:妈妈为了让我好好学习,像“断杼择邻”一样,给我换了更好的学校。
- 小学高年级:古代孟母“断杼择邻”,现代父母也会为了孩子搬家到学区房。
- 初中:他的父母效仿“断杼择邻”,不惜花费重金送他出国留学。
- 高中:“断杼择邻”的故事告诉我们,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 大学及以上: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今天,“断杼择邻”的现象愈发普遍。
(更多例句可根据不同年级需求扩展)
错误用法
-
误用为“搬家”:
- ❌ 错误:我家最近“断杼择邻”,因为原来的房子太小了。
- ✅ 正确:使用“搬家”或“乔迁”更合适。
-
误用为“选择朋友”:
- ❌ 错误:我“断杼择邻”,只和成绩好的同学玩。
- ✅ 正确:应使用“择友而交”或“近朱者赤”。
-
误用为“改变职业”:
- ❌ 错误:他“断杼择邻”,从程序员转行做了老师。
- ✅ 正确:应使用“改行”或“转业”。
-
误用为“放弃努力”:
- ❌ 错误:遇到困难就“断杼择邻”,是不对的。
- ✅ 正确:应使用“半途而废”或“知难而退”。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断杼择邻”这个成语!
你可能感兴趣
古典诗词中10首描写哺育之恩的佳作 关于父母养育与孝道的经典诗句赏析
哺育之恩,诗以咏之——古典诗词中的"哺"意象探微"哺"字在汉语中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既指鸟类以口喂食幼雏的自然行为,更象征着人类社会中父母对子女的无私养育。这一充满温情的意象,成为历代诗人吟咏不绝的主题。本文选取唐宋元明清各代诗人笔下关于"哺"的佳作,解析其中蕴含的伦理情感与生命哲思。1. 孟郊《游子吟》(唐)"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此诗虽未直言"哺"字,却以"三春晖"暗喻母亲如阳光哺育草木般的养育之恩。孟郊通过母亲缝衣的细节,将抽象的哺育之情具象化,成就了千古传诵的母爱赞歌。2. 白居易《燕诗示刘叟》(唐)"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衔泥两
10首关于孝道的经典诗词 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尽孝之美
本文介绍了多篇关于描写尽孝的诗词,这些诗词以孝道为主题,表达了对父母恩情的感激和对孝道的追求。文章列举了五篇古诗词,每篇都有详细的解析,介绍了诗词的内容和意境。这些古诗词具有文学价值,也蕴含着深刻的道德内涵和教育意义。在今天的社会中,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将孝道的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用实际行动去尽孝、去关爱父母、去回报社会。
关于孟的古诗词
关于孟的古诗词(第1篇)关于孟的古诗词及其解析一、诗词全文及作者、朝代《孟子·离娄上》原文: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作者:孟子朝代:先秦解析:此篇是孟子在讨论人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时,所引用的故事。它强调了规矩的重要性,无规矩则无法成就方圆。《春晓》原文: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作者:孟浩然朝代:唐代解析:此诗描绘了春天的早晨,诗人沉醉于春景中而不知时光流逝的情景。《登幽州台歌》原文: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作者:陈子昂(一说是孟浩然)朝代:唐代或宋元之际(存疑)解析:此诗抒发了诗人在幽州台远眺时对时空无限的感慨
关于孝的5首诗词
关于孝的5首诗词(第1篇)关于孝的古诗词五首一、《孝歌》作者:佚名(汉朝)孝子至诚至心苦,爱深情长暖人心。人间最苦双亲泪,膝下子女犹未知。唯愿吾家双老安,世代相承孝顺情。解析:这是一首失名的孝歌,反映出古人对于孝顺的敬重之情,强调了孝子至诚至心的品质,以及子女对父母的爱与关怀。二、《游子吟》作者:孟郊(唐朝)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解析:这首诗通过描绘母亲为远行的儿子缝制衣服的情景,表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诗人以寸草心相比自己的孝心,感叹孝敬之情的难以回报。三、《孝感天地》作者:佚名(宋朝)天地重孝孝当先,为人子女要孝贤。百善先孝为根本,孝顺父母
关于孝古诗词
关于孝古诗词(第1篇)关于孝的古诗词是中国文学中的一种宝贵遗产,不仅表达了对父母的孝敬与怀念,还传承了中华传统美德的精髓。下面是一些符合“关于孝”主题的古诗词及其原文、作者、朝代及解析。一、孝为先》诗词原文《诗经·蓼莪》"蓼蓼莪兮,匪莪伊蔚。哀父之恩,思孝之归。"作者及朝代此诗为《诗经》中的一篇,其具体作者及创作朝代为先秦时期。解析此诗以蓼草起兴,表达了对父母恩情的深深怀念和孝道的回归。诗中流露出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以及子女应尽的孝道责任。二、《孝感天地》诗词原文《孝经·开宗明义章》"夫孝,始于事亲,中于办事,终于立身。大哉孝也,其可忘乎!"作者及朝代《孝经》是古代儒家经典之一,其作者为孔子
小学生古诗词关于孝
小学生古诗词关于孝(第1篇)小学生古诗词中的孝道一、古诗全文及解析1. 《游子吟》 孟郊(唐)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解析:《游子吟》是一首颂扬母爱的古诗词。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述了母亲为远行的儿子缝制衣物的情景,体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深关爱和不舍之情。其中,“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更是道出了孝顺的道理,即子女应尽孝道,报答母爱之深沉。2. 《拜新年》 黄景仁(明)常恐时光易逝去,独思亲爱在家中。欲知孝子心中意,只望双亲笑颜开。解析: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孝子对父母的思念和希望父母安乐的心愿。诗人以“孝子”自居,表达了希望父母能够因自己的存在而
断织劝学
“断织劝学”是一个成语,源自乐羊子之妻的故事,意为通过切断织布机上的布来劝勉学习,强调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和毅力的重要性。该成语最早出自《后汉书·乐羊子妻传》。父母常以此故事教育子女要坚持不懈地学习,而乐羊子之所以成功,正是因为他保持着这种精神。然而,“断织劝学”不应与消极的词汇或情境联系在一起,也不应在不适当的场合使用。它适用于形容较为困难或需要长期坚持的任务和学习过程。
断织之诫
断织之诫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成语,读音为duàn zhī zhī jiè。该成语源于《后汉书·乐羊子传》中的故事,用来比喻母亲对子女的严厉教育,也形容对某事下定决心,不再继续的决心。其近义词包括决心断绝、半途而废等,反义词有半途而兴、锲而不舍等。断织之诫的错误用法是因其小失大或过于严厉的教育方式。这个成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它。
孟母三迁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孟母三迁”的读音、含义、典故概述,包括三次搬家的具体过程以及背后的教育和成长意义。此外,文章还列举了近义词如“移风易俗良禽择木”,以及反义词如“固步自封”,并通过例句展示了如何正确使用这一成语。最后,本文指出了关于“孟母三迁”的错误用法示例及其解释。文章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孟母三迁 读后感
孟母三迁 读后感(第1篇)孟母三迁 读后感《孟母三迁》这本书籍以古人的故事,让我感受到一种对教育的深深执着与期望。初读时,我被书中孟母的坚持与智慧所吸引,她为了给孟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多次搬迁,用心良苦。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孟母为了教育儿子孟子,多次迁移住所,以期望他能在一个更好的环境中成长。书中详细描述了孟母的艰辛与付出,以及孟子逐渐成长为一个大学问家的过程。孟母的行动,不仅仅是为了孟子个人的成长,更是对古代教育理念的一种深刻体现。我认为书中最值得分享的部分是孟母的决心和智慧。她深知环境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不辞辛劳地多次搬迁,为的就是给孟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这一部分展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