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蛟刺虎

断蛟刺虎

读音

duàn jiāo cì hǔ

含义

  • :斩断、砍断。
  • :古代传说中的蛟龙,凶猛的水兽。
  • :用尖锐物刺入。
  • :老虎,象征凶猛的野兽。

整体含义:形容人勇猛无畏,敢于挑战强大的敌人或困难。

典故

  1. 《晋书·周处传》
    周处年轻时横行乡里,百姓将他与南山猛虎、长桥蛟龙并称“三害”。后来他幡然醒悟,先入山射杀猛虎,再下水斩杀蛟龙,为民除害,自己也改过自新。
  2. 《世说新语·自新》
    周处除害后,决心改过,最终成为一代名将,此故事常被用来比喻勇于改过、不畏艰险的精神。

近义词

  1. 勇冠三军——形容勇猛过人,无人能敌。
  2. 单刀赴会——比喻独自面对危险或挑战。
  3. 斩将搴旗——形容作战勇猛,立下大功。
  4. 临危不惧——面对危险毫不畏惧。

反义词

  1. 畏首畏尾——形容胆小怕事,不敢行动。
  2. 贪生怕死——贪恋生命,害怕死亡,形容懦弱。
  3. 望风而逃——见到敌人就逃跑,形容胆怯。
  4. 束手就擒——毫无反抗,任由敌人处置。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他像周处一样勇敢,敢于“断蛟刺虎”,帮助同学打败了欺负人的坏孩子。
    • 故事里的英雄“断蛟刺虎”,保护了村庄的安全。
  2. 小学高年级

    • 面对困难,我们要有“断蛟刺虎”的精神,不轻易退缩。
    • 他凭借“断蛟刺虎”的勇气,成功完成了挑战。
  3. 初中

    • 在危急关头,他展现出“断蛟刺虎”般的英勇,救下了落水的孩子。
    • 这位将军年轻时曾“断蛟刺虎”,如今依然威风凛凛。
  4. 高中

    • 真正的英雄不仅要有“断蛟刺虎”的胆识,更要有智慧与担当。
    • 面对强敌,他毫无惧色,颇有“断蛟刺虎”之风。
  5. 大学及以上

    • 在科研领域,他敢于挑战权威,展现出“断蛟刺虎”的魄力。
    • 历史上许多改革者都具备“断蛟刺虎”的勇气,推动社会进步。

错误用法

  1. 用于形容胆小行为(错误):

    • 他遇到困难就退缩,真是“断蛟刺虎”。(×)
    • 她连虫子都怕,怎么可能“断蛟刺虎”?(×)
  2. 用于形容普通行为(错误):

    • 他每天按时起床,真是“断蛟刺虎”。(×)
    • 她做饭很好吃,简直是“断蛟刺虎”。(×)
  3. 用于贬义(错误):

    • 他打架斗殴,像个“断蛟刺虎”的恶霸。(×)
    • 这人蛮横无理,简直是“断蛟刺虎”。(×)
  4. 用于形容动物(错误):

    • 这只猫抓老鼠时“断蛟刺虎”。(×)
    • 老虎捕猎时“断蛟刺虎”。(×)

正确用法:仅用于形容人勇猛无畏、敢于挑战强敌或困难,不可滥用或误用。

你可能感兴趣

打虎牢龙

“打虎牢龙”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ǎ hǔ láo lóng,形容人勇猛有力,能制服猛虎和恶龙。源于古代传说,最早出自明代小说《水浒传》。该成语常用来形容人的勇气、力量和威武,近义词包括勇猛果敢、胆大心细等。使用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不适合用于描述胆小或缺乏勇气的人,也不能用于与战斗或武力无关的情景,更不能用来描述某人的行为或性格变化。

描写虎古的诗词

本文介绍了多首关于虎的古诗词,这些诗词从不同角度描绘了虎的形象和特点,传达出对古老文化和历史的怀念之情。文章列举了多首诗词,包括《虎古行古韵》、《古韵虎啸》等,对每首诗词的原文及解析进行了详细阐述,展现了虎在山林中的威猛形象、古老的气息和文化意涵。这些诗词不仅具有艺术价值,也让我们对虎这一生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感受到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历史的深远。在欣赏这些诗词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思考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通过本文的介绍,让读者一同感受古诗词中虎的韵味和深意,领略古代文化的魅力。

浑身是胆

浑身是胆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用来形容一个人非常勇敢、无畏、胆大心细。它源于古代战场上的英勇表现和一些历史人物的事迹。该成语包含了强烈的勇气和决心,意味着全身心地投入到所做的事情中,毫不畏惧困难和挑战。其近义词包括胆大包天、勇往直前、敢作敢当、无所畏惧等。反义词包括胆小如鼠、畏首畏尾、懦弱无能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语境,不能随意滥用或误用。该成语在描述个人品质、工作态度、体育竞技等方面都有广泛应用。

椎锋陷阵是什么意思

椎锋陷阵的读音读音:zhuī fēng xiàn zhèn拼音注解:zhuī(第一声),fēng(第一声),xiàn(第四声),zhèn(第四声)椎锋陷阵的含义“椎锋陷阵”是一个古代成语,用来形容作战勇猛,不畏艰险,敢于冲锋陷阵的英勇行为。其中,“椎锋”表示以锐不可当的气势冲向敌人,“陷阵”则表示深入敌阵,攻破敌人的阵地。整个成语的含义是形容勇猛果敢的战斗精神。椎锋陷阵的典故该成语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汉朝名将韩信初为淮阴侯时,曾率领军队与敌军交战,他身先士卒,勇猛果敢,常常椎锋陷阵,屡建战功。后来这个成语就用来形容作战勇猛的将领或士兵。此外,该成语在古代文献中还有其他的典故和出处,如《汉

伏虎降龙

伏虎降龙的正确读音是fú hǔ jiàng lóng。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某人的能力非常强大,能够战胜强敌或完成艰巨任务,常用来赞美一个人的勇气、智慧和力量。其源于古代神话传说和文学作品,其中《封神演义》中的故事是最著名的典故之一。伏虎降龙的近义词有降龙伏虎、所向披靡、战无不胜等。反义词包括束手无策、不堪一击。在日常使用中要避免错误或滥用,根据具体语境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

横冲直闯

横冲直闯是一个形容词短语,形容行动勇猛无畏、毫不顾忌地向前冲去,有时带有贬义色彩。它源于对勇猛无畏场景的描述,逐渐形成了这一成语。近义词包括勇往直前、横行霸道等。反义词为小心翼翼、慎重其事等。使用横冲直闯时要注意场合,避免滥用和与其他词语混淆使用。例如,在描述一个人的行为时,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是否为横冲直闯,以确保表达的准确性和恰当性。

贯颐奋戟

"贯颐奋戟"是一个古代成语,形容面对强敌或险境时不惧危险,勇往直前的气概,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三年》的典故。该成语常用来形容英勇无畏的人,其近义词包括勇往直前、临危不惧等,反义词则是胆小怕事的表现。文章详细说明了其含义、出处、用法以及常见错误用法。例句展示了在困难面前保持贯颐奋戟的精神,以及面对敌人时的英勇无畏。然而,使用这一成语时需注意避免误解和不当用法。总的来说,"贯颐奋戟"是一个表达勇猛无畏精神的成语,有助于丰富人们的语言表达。

椎锋陷陈是什么意思

椎锋陷陈的读音读音:zhuī fēng xiàn chén椎锋陷陈的含义“椎锋陷陈”是一个古代成语,用来形容勇猛无畏地冲入敌阵的战斗场面。其中,“椎锋”指的是以锐利的武器冲击敌阵,“陷陈”则是指冲破敌人的阵地。整个成语的含义是形容勇往直前、奋不顾身的战斗精神。椎锋陷陈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战争中的英勇将领。据史书记载,有些将领在战场上勇猛无畏,率领部下冲破敌阵,取得了辉煌的战绩。这种勇猛无畏的精神就被形容为“椎锋陷陈”。例如,在三国时期,关羽率领蜀军冲锋陷阵,勇猛无比,被誉为“美髯公”。他的这种英勇行为就被用来形容“椎锋陷陈”。椎锋陷陈的典故出处该成语的典故出处并不明确,但可以追溯到

鼓吻奋爪

鼓吻奋爪是一个成语,读音为gǔ wěn fèn zhǎo。它形容猛兽凶猛威武的样子,也用来形容人勇猛果敢、气势磅礴。源于古代文学作品,常用来形容勇猛的战士或凶猛的动物。其近义词包括虎虎生威、气势磅礴、勇猛果敢、威风凛凛等。反义词有温文尔雅、胆小如鼠、柔声细语、温顺可亲等。在使用时需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用法,避免误用。

万夫不当之勇是什么意思

万夫不当之勇的读音万夫不当之勇的读音为:wàn fū bù dāng zhī yǒng。万夫不当之勇的含义万夫不当之勇指的是勇猛无比,势不可挡的英勇之气概。这个成语形容的是一种超乎常人的勇气和力量,通常用来形容某人的英勇无畏和战斗力极强。万夫不当之勇的典故万夫不当之勇这个成语出自于《史记·项羽本纪》。项羽是秦末汉初的著名军事家和政治家,他以勇猛善战而著称。在楚汉战争中,项羽曾率领少数兵力与汉军交战,并展现出其万夫不当之勇的英勇气势。此外,这个成语也常被用来形容古代战争中其他英勇无畏的将领和士兵。典故中还提到了一些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如战国时期的廉颇、蔺相如等英勇善战的人物,以及三国时期的关羽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