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虎牢龙
读音
dǎ hǔ láo lóng
含义
“打虎牢龙”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字面意思是“打虎”和“牢龙”,即制服猛虎、囚禁蛟龙。比喻能力非凡,能够降服强大的对手或解决极其困难的问题。
- 打虎:指击败凶猛的老虎,象征战胜强大的敌人或克服巨大的困难。
- 牢龙:指囚禁蛟龙,比喻控制难以驾驭的力量或人物。
整体含义形容一个人或团体具有非凡的胆识和能力,能够应对极其艰巨的挑战。
典故
- 《水浒传》中的武松
武松在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展现了非凡的勇气和力量,成为“打虎”的经典形象。 - 《三国演义》中的关羽
关羽“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其勇猛堪比“打虎牢龙”,形容其战无不胜的威名。 -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
孙悟空大闹天宫,降妖伏魔,连龙王都要听其号令,体现了“牢龙”的掌控力。
近义词
- 降龙伏虎——形容能力超凡,能制服强大的对手。
- 力挽狂澜——比喻在危急关头扭转局势。
- 所向披靡——形容战无不胜,无人能挡。
- 勇冠三军——形容勇猛无敌,无人能及。
- 力敌千钧——形容力量极大,能承受巨大压力。
反义词
- 束手无策——形容面对困难毫无办法。
- 力不从心——指能力不足,无法完成任务。
- 望风而逃——形容畏惧强敌,不敢应战。
- 不堪一击——形容实力太弱,无法抵抗。
- 畏首畏尾——形容胆小怕事,不敢行动。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他像武松一样勇敢,真是“打虎牢龙”的英雄!
- 消防员叔叔们“打虎牢龙”,救出了被困的人们。
-
小学高年级:
- 科学家们“打虎牢龙”,攻克了世界难题。
- 这支球队在比赛中“打虎牢龙”,最终夺冠。
-
初中:
- 面对疫情,医护人员“打虎牢龙”,守护了人民的健康。
- 他在创业路上“打虎牢龙”,最终成就了一番事业。
-
高中:
- 这位将军“打虎牢龙”,屡次击退敌军入侵。
- 在科技竞争中,唯有“打虎牢龙”的精神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
大学及以上:
- 企业家在商海中“打虎牢龙”,展现了非凡的领导力。
- 这位科学家“打虎牢龙”,成功研发了新型疫苗。
错误用法
-
形容普通小事(错误)
- ❌ 他今天“打虎牢龙”,终于完成了作业。(作业并非艰巨挑战)
- ❌ 妈妈“打虎牢龙”,做了一顿美味的晚餐。(做饭不适用此成语)
-
用于贬义(错误)
- ❌ 他“打虎牢龙”,欺负弱小同学。(成语不含贬义)
- ❌ 这个骗子“打虎牢龙”,骗了很多钱。(成语不适用于负面行为)
-
搭配不当(错误)
- ❌ 他“打虎牢龙”地跑完了马拉松。(成语不适用于体力运动)
- ❌ 她“打虎牢龙”地弹了一首钢琴曲。(成语不适用于艺术表现)
“打虎牢龙”适用于形容克服巨大困难或战胜强大对手的场景,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滥用或误用。
你可能感兴趣
伏虎降龙是什么意思
伏虎降龙的正确读音是fú hǔ jiàng lóng。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某人的能力非常强大,能够战胜强敌或完成艰巨任务,常用来赞美一个人的勇气、智慧和力量。其源于古代神话传说和文学作品,其中《封神演义》中的故事是最著名的典故之一。伏虎降龙的近义词有降龙伏虎、所向披靡、战无不胜等。反义词包括束手无策、不堪一击。在日常使用中要避免错误或滥用,根据具体语境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
臂有四肘
文章介绍了成语“臂有四肘”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与反义词,并给出了相关例句。该成语形容人身体强健或臂力惊人。同时指出在日常使用与写作中需注意避免误用或夸张使用,正确使用能够更好表达意思和情感。
拔山超海
拔山超海是一个形容力量巨大的成语,出自古代传说和故事,用以形容人或事物的力量强大,能力超群。它的读音为“bá shān chāo hǎi”。拔山超海的典故以项羽的故事最为人所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举世无双、力大无穷等,反义词为弱不禁风、力不从心等。在使用拔山超海时,需避免不当使用场合、与其他词语混淆及用词不当等错误用法。该成语用以形容极端强大的力量或能力,不应随意用于普通场合或轻描淡写地描述某事。
才气过人
本文介绍了成语“才气过人”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等。该成语用来形容人的才华和创造力超过一般人,最早源于古代文献。文章还提供了关于该成语的错误用法示例,以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通过本文,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才气过人”这一成语。
笔扫千军
“笔扫千军”是一个形容文笔犀利、文辞如剑的成语,用来形容文章、诗篇等文学作品的力量和威势,也形容人的才情和文笔的雄健有力。其源于古代战争和文学,形容一些才华横溢的文人墨客的文章和诗篇能够鼓舞士气、激励人心,起到指挥战争的作用。该成语有近义词如笔锋犀利、文章雄健等,反义词如笔墨无力、平淡无奇等。使用时要注重语境,不能随意用来形容无关紧要的事物或情境。
超群越辈
超群越辈是一个成语,用来赞扬某人在才能、成就、水平等方面超过常人和同辈。其典故源于古代社会以辈分衡量地位和成就。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出类拔萃、卓尔不凡等,反义词则是平庸无奇、碌碌无为等。使用时需注意语境和语气的恰当性,避免错误用法。例如,用来形容某人在不同领域取得的非凡成就,超越同行水平。
八面威风
八面威风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用来形容人或势力的强大气场和威严。源自古代战争中的描述,该成语表示从四面八方展现出威风凛凛的形象。其近义词包括气势磅礴、威武雄壮等,反义词则是萎靡不振、软弱无力等。使用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非生物体或负面行为的形容。例如,演讲者或军队可展现出八面威风的气势,而物品或风景则不适合用此成语形容。
撑霆裂月
"撑霆裂月"是一个形容词短语,发音为chēng tíng liè yuè,形容事物或事件具有极大的力量或影响力,能够震撼人心。其含义强调了行动或影响的巨大性。虽然该成语的典故暂无确切记载,但可以从字面意义推测其来源。它常被用于形容英勇、威猛的场景。近义词有天崩地裂、雷霆万钧、惊天动地等。反义词有风平浪静、微不足道等。在使用时,需避免误用在不恰当的语境中,例如在描述平凡事物时。正确运用该成语能够生动形象地表达事物或事件的力量与影响。
摧枯拉朽
“摧枯拉朽”是一个成语,形容轻易地、毫不费力地摧毁或消灭某事物,尤其适用于描述已失去活力或战斗力的事物。其源于古代战争中的战术,反映战争的残酷和无情。该成语的近义词有轻而易举、不费吹灰之力、易如反掌等。反义词包括艰难困苦、难如登天、不易之典等。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在非战争或非竞争场合滥用。例如,形容力量强大的人或事物以摧枯拉朽之势达成目标。
兵强将勇
兵强将勇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bīng qiáng jiàng yǒng,形容军队战斗力强大,将领英勇。源自古代战争时期的评价军队战斗力的标准。该成语最早出自《左传》,在历史文献和文学作品中广泛应用。近义词包括骁勇善战、精锐之师等。反义词为兵弱将怯等。使用时应避免不当场合和与其他成语混淆。文章详细解释了兵强将勇的含义、典故、用法及错误用法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