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人正士
读音
duān rén zhèng shì
含义
“端”指正直、端正;“人”指人;“正”指品行正直;“士”指有学识或品德高尚的人。整个成语形容品行端正、道德高尚的人。
“端人正士”通常用来形容那些言行正直、品德高尚的人,强调其为人处世的正派和光明磊落。
典故
- 《宋史·道学传》:宋代儒学兴盛,许多学者推崇道德修养,如程颢、程颐等理学家被称为“端人正士”,因其言行符合儒家道德标准。
- 《明史·忠义传》:明代海瑞以清廉正直著称,被时人誉为“端人正士”,因其不畏权贵,坚持正义。
- 《论语·雍也》:孔子评价颜回“贤哉回也”,认为他品行端正,堪称“端人正士”的典范。
近义词
- 正人君子:指品行端正、道德高尚的人。
- 光明磊落:形容人胸怀坦荡,行为正直。
- 德高望重:指品德高尚,受人尊敬。
- 冰清玉洁:比喻人品纯洁,不染世俗污浊。
反义词
- 奸佞小人:指心术不正、阿谀奉承的人。
- 卑鄙无耻:形容人品低劣,毫无道德底线。
- 蝇营狗苟:比喻人像苍蝇、狗一样苟且钻营,不顾廉耻。
- 道貌岸然:表面正经,实则虚伪狡诈。
例句
- 小学低年级:老师告诉我们,要做“端人正士”,不说谎话。(适合1-3年级)
- 小学高年级:他从不欺负同学,大家都说他是“端人正士”。(适合4-6年级)
- 初中:历史上许多“端人正士”都因坚持正义而名垂青史。(适合7-9年级)
- 高中: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能保持“端人正士”的品格实属不易。(适合10-12年级)
- 大学及以上:真正的“端人正士”不仅严于律己,还能影响他人向善。(适合高等教育)
- 职场:公司需要“端人正士”来树立良好的企业文化。
- 社会评论:在利益至上的时代,“端人正士”显得尤为珍贵。
- 历史评价:包拯因其公正无私,被后人尊为“端人正士”。
- 家庭教育:父母希望孩子成为“端人正士”,而非唯利是图之人。
- 文学创作:小说中的主角是一位“端人正士”,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
错误用法
- 形容外表而非品德:✘ 他穿着整齐,像个“端人正士”。(错误:成语强调内在品德,而非外表)
- 用于讽刺:✘ 他表面装得像个“端人正士”,背地里却做尽坏事。(错误:成语本身不含贬义,不宜用于讽刺)
- 形容能力而非品行:✘ 他学习成绩很好,是个“端人正士”。(错误:成语指品德,而非能力)
- 用于动物或物品:✘ 这只狗很忠诚,真是“端人正士”。(错误:成语仅用于形容人)
- 滥用夸张:✘ 他简直是天下第一“端人正士”。(错误:成语本身已含褒义,无需过度修饰)
“端人正士”是一个褒义成语,使用时应注意语境,避免误用或滥用。
你可能感兴趣
关于廉耻的诗词
关于廉耻的诗词(第1篇)关于廉耻的诗词及其解析一、诗经《大雅·文王之什》原文:“廉隅贞良,匪躬之故。人之好德,如切如磋。嗟尔君子,无恒安息。人之有能,乃不忝所生。不殄厥心,矜矜猗士。终温且惠,惠音悦耳。”作者及朝代:此为《诗经》之篇,创作于先秦时期。解析:此篇中以“廉隅贞良”来强调人格的廉洁正直和品德的优良,告诫人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二、晋·陶渊明《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壮志饥餐胡虏肉,功名利禄心不存。吾家有严君,志士当自勉。人皆言我廉,我岂畏人言?”作者及朝代:陶渊明(约365-427年),东晋诗人。解析:陶渊明以壮志凌云、不畏强敌的气概
关于钦的诗词
关于钦的诗词(第1篇)关于“钦”的诗词全文及解析一、诗经·大雅·文王之什标题:钦敬之歌原文:钦敬于天,民惟达观。旻天明矣,神祇敬焉。作者及朝代:该段诗词出自《诗经·大雅》,为先秦时期的作品。解析:此段诗词表达了古人对天的敬畏与崇拜,以及对于神祇的尊敬之情。“钦敬于天”一句,强调了人们对天的敬重与敬畏,同时也体现了古人达观的宇宙观。二、全唐诗·卷三百六十七·李商隐《钦乃曲》标题:钦乃之曲原文:钦乃一声山水绿,又闻欸乃伴春还。风帆沙鸟应相问,今夜舟中望月圆。作者及朝代:李商隐,唐代诗人。解析:李商隐的这首《钦乃曲》描绘了春日山水间的景色和舟中望月的情感。其中,“钦乃”是摇船时划桨发出的声音,代表着
关于德的诗词
关于德的诗词(第1篇)关于德的诗词一、诗词全文及解析《论语·述而》中“德不孤,必有邻。”解析:此句表达德行高尚的人不会孤单,必然有志同道合的人与他相伴。体现了德行的重要性和道德力量的凝聚力。诗经《小雅·节南山之什》“德音莫违,及尔如令。”作者:(无特定作者) 朝代:先秦时期解析:这句话在告诫人们应当守道德的约束,不得背信弃义。声音中有美德,与你所追求的命相协调,反映了道德规范的准则性。《唐诗经·韦贤传》中“君子之德,乐山乐水。”作者:韦贤 朝代:唐朝解析:此句以山水的乐境来比喻君子的德行,表达了君子应具备高尚的品德和情操。杜甫《三绝句》“德星降复群贤集,大雅重光复圣门。”作者:杜甫 朝代:唐朝
雪操冰心是什么意思
雪操冰心的读音雪操冰心的拼音是:xuě cāo bīng xīn。雪操冰心的含义“雪操冰心”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品德高尚纯洁,操守清白,如同冰雪一样纯净无瑕。其中,“雪操”指清白的操行,“冰心”指心地清澈如冰。这个成语强调了人的品德纯洁、高尚,常用来赞美人的品格和操守。雪操冰心的典故“雪操冰心”的典故源自于古代的清官廉吏,他们清廉正直,品德高尚,被赞誉为“雪操冰心”。这个成语的典故并不是很明确,但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学作品和历史人物。例如,在《红楼梦》中,贾母曾用“雪操冰心”来形容王熙凤的品性。雪操冰心的近义词清正廉洁:指品行纯洁、清廉正直,不贪污不受贿。高风亮节:指人的品德高尚,行为正直,不
衾影无惭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衾影无惭”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该成语强调人的道德自觉和自我约束,形容一个人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也能保持高尚的品德。文章还提供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示例,包括滥用场合、误解含义以及与反义词混用。文中通过例句展示了如何正确使用“衾影无惭”这个成语。
正人君子是什么意思
正人君子的读音正人君子读作:zhèng rén jūn zi。其中zhèng是第四声,rén是一声,jūn和zi都是一声。正人君子的含义“正人君子”是一个成语,源自于古代中国。它指的是行为正直、品德高尚、有道德修养的人。具体来说,“正人”指的是品行端正、行为正直的人,“君子”则是指有高尚品德、有修养的人。因此,“正人君子”这个成语的含义就是形容一个人的品德高尚、行为正直、有道德修养。正人君子的典故“正人君子”这个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一些经典文献和历史故事。例如,在《论语》中就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说法,强调了君子应该以道义为重,而不是只看重利益。此外,在《左传》等历史文献中也
贞风亮节是什么意思
贞风亮节的读音读音:贞风亮节(zhēn fēng liàng jié)贞风亮节的含义含义:指人具有高洁坚贞的品格和正直清廉的节操。其中,“贞”字表示坚贞、忠诚;“风”字在此处引申为风范、气度;“亮”字则表示明朗、正直;“节”字则指节操、品行。整个成语用于形容人的品行高尚,操守坚定,正直无私。贞风亮节的典故典故:该成语源于古代,与一些历史人物的事迹相关联。在古代文献中,常用来赞美那些品行高尚、忠诚正直的人。虽然具体的典故可能因历史变迁而有所遗失,但该成语至今仍被广泛使用,成为人们赞美品德高尚之人的常用语。贞风亮节的近义词近义词:高风亮节坚贞不渝忠诚正直廉洁奉公品德高尚这些词语都与贞风亮节有相似的
二三君子
二三君子的读音为èr sān jūn zi,这个成语用于形容品德高尚、行为正直、坚定不随波逐流的人。其源自古代文献,用以赞美那些不改变原则和立场的人。二三君子近义词包括仁人志士、正人君子等,反义词则是卑鄙小人、奸佞之徒等。在日常使用中要避免错误用法,如误解原意、不符合语境的搭配等。该成语强调了人的独立性和坚定性,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尊敬的品质。
道微德薄
道微德薄的拼音为dào wēi dé bó,意指个人道德修养不够深厚,道行浅薄,用于形容人的品德不高尚或道德修养不足。该成语的典故并不明确,但可以从字面意思理解。其近义词如才疏学浅、德薄能鲜等,反义词如德高望重、才德兼备等。文章还提供了道微德薄的多个例句及错误用法提醒。
才高行洁
文章介绍了“才高行洁”这一成语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错误用法等。该成语源于古代,强调人的才能出众、品德高尚纯洁。其典故最早出自《后汉书·黄香传》,黄香作为历史上的一位名士,成为后人誉为“才高行洁”的典范。文章也阐述了使用“才高行洁”这一成语需要注意的几点,包括理解其全面含义,避免滥用或误用等。同时,文章通过例句展示了才高行洁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