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门面壁

杜门面壁

读音

dù mén miàn bì

含义

  • 杜门:关闭门户,不与外界往来。
  • 面壁:面对墙壁,形容专心修行或沉思。
  • 整体含义:指闭门谢客,专心致志地修行、学习或思考,不与外界接触。

典故

  1. 佛教修行

    • 源自禅宗修行方式,僧人常“面壁而坐”,静心参禅。最著名的是达摩祖师在少林寺面壁九年,参悟佛法。
    • 出处:《景德传灯录》记载:“达摩寓止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终日默然。”
  2. 文人隐逸

    • 古代文人厌倦世俗,常“杜门面壁”以专心著述或修身养性。
    • 如宋代陆游《老学庵笔记》提到:“某杜门面壁,不与世接。”
  3. 治学态度

    • 明清学者推崇“杜门面壁”的治学方式,如顾炎武闭门著书,拒绝应酬。

近义词

  1. 闭门思过——关起门来反省自己的过错。
  2. 深居简出——很少出门,过着隐居生活。
  3. 潜心钻研——专心致志地研究学问或技艺。
  4. 足不出户——整天待在家里,不外出。

反义词

  1. 抛头露面——公开露面,参与社交活动。
  2. 交游广阔——朋友众多,社交频繁。
  3. 四处奔波——到处奔走,忙于事务。
  4. 招摇过市——故意张扬,引人注目。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考试前,小明决定“杜门面壁”,专心复习功课。
    • 哥哥这几天“杜门面壁”,原来是在拼装一架飞机模型。
  2. 小学高年级

    • 为了准备比赛,他“杜门面壁”练习了一个月钢琴。
    • 爷爷退休后喜欢“杜门面壁”,每天读书写字,很少出门。
  3. 初中

    • 临近中考,许多同学选择“杜门面壁”,减少娱乐活动。
    • 这位作家“杜门面壁”三年,终于完成了一部百万字的小说。
  4. 高中

    • 面对高考压力,她“杜门面壁”,全身心投入学习。
    • 科学家“杜门面壁”研究十年,最终攻克了技术难题。
  5. 大学及以上

    • 博士论文写作期间,他几乎“杜门面壁”,谢绝一切社交。
    • 这位艺术家“杜门面壁”创作,作品风格独树一帜。

错误用法

  1. 误用于短暂闭门

    • ❌ 错误:他今天不想出门,所以“杜门面壁”在家睡觉。
    • ✅ 正确:“杜门面壁”强调长期专注,而非短暂不出门。
  2. 误用于被迫隔离

    • ❌ 错误:疫情期间,大家不得不“杜门面壁”。
    • ✅ 正确:“杜门面壁”是主动行为,被动隔离不适用。
  3. 误用于社交回避

    • ❌ 错误:他性格内向,总是“杜门面壁”,不和人说话。
    • ✅ 正确:成语强调专注修行或学习,而非单纯回避社交。
  4. 误用于消极避世

    • ❌ 错误:他失业后整天“杜门面壁”,意志消沉。
    • ✅ 正确:成语含积极专注之意,消极避世不宜使用。

“杜门面壁”不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专注与修行的态度,恰当使用能让表达更生动准确!

你可能感兴趣

杜门绝客

杜门绝客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ù mén jué kè。它表示一种避世隐居、不与外界交往的生活态度。这个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描述古代隐士为了避世隐居,闭门谢客。它的近义词包括闭门谢客、隐居山林、避世离俗等。反义词则是交游广阔、热闹非凡、积极参与等。在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不要将其误用为短期的行为,而要理解其引申意义中表达的长期生活状态。例如,“他自从退休后便杜门绝客,过上了清静无为的生活。”

闭门不出

本文介绍了成语“闭门不出”的读音、含义、典故和用法。该成语表示因某种原因长时间待在家里,不外出。其典故源于古代人们因避免外界干扰或危险而闭门不出。文章还提供了近义词如“足不出户”、“深居简出”等,以及反义词如“四处奔走”、“游荡四方”等。文章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闭门不出的用法,并指出了在运用该成语时应避免的错误用法。总之,本文为读者提供了关于闭门不出这一成语的全面介绍,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该成语。

闭门扫迹

闭门扫迹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ì mén sǎo jì。这个成语指的是关门隐居,不与外界接触。它源于古代隐士的避世行为,如晋朝时期的陶渊明。近义词包括隐居山林、避世不出等。使用此成语时需要注意语境和用法,避免错误地用于形容经常外出旅游或参加社交活动的情况,或是在不需要强调隐居或避世的情况下使用。此外,闭门扫迹不应该与其他表示隐居或避世的词语混用,且要避免在不恰当的语境中使用。

闭门埽轨

闭门埽轨是一个成语,原意是形容人闭门谢客,专心致志地做事。现常用来形容人专心致志地工作或学习,不受外界干扰。典故源自《汉书·王莽传》和王莽闭门谢客、专心工作的行为。近义词包括闭门不出、潜心致志等。反义词包括游手好闲、浮躁不安等。使用闭门埽轨时要注意场合和语境,避免使用不当或过于夸张。

杜门晦迹

杜门晦迹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ù mén huì jì",指隐藏自己的行踪和踪迹,隐居起来不为人所知。该成语源自古代隐士为避开纷争而隐居的故事。近义词包括遁世隐居、藏匿无踪和深藏不露等,反义词则是显山露水、抛头露面和广结人缘等。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一个人为了寻找内心的平静和真实自我而选择隐居或隐藏自己的行踪。需要注意的是,该成语并非用于形容躲避责任或逃避现实的错误行为,使用时需注意语境和用法的正确性。

闭门塞户

闭门塞户是一个常用的汉语词语,读音为bì mén sāi hù。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关闭门窗,形容人不出门或与外界隔绝,表示一个人或地方非常封闭、孤立。典故源自《左传》中赵盾闭门谢客的故事。该成语的近义词有闭关自守、足不出户、深居简出、杜门谢客等。反义词包括游走四方、开放包容等。在疫情期间,许多人选择闭门塞户减少外出活动。但需注意避免与其他词汇混淆或误用。

杜门绝迹

本文介绍了成语“杜门绝迹”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与反义词,并提供了相关例句。该成语描述的是人们为了寻求心灵宁静或远离尘世纷扰而采取的隐居行为。其源于古代隐士的生活,这些文人墨客选择远离社交,专心追求内心世界。在运用该成语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不当使用场合、用法混淆及滥用成语等。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湖意象探微 关于西湖的经典诗句与文人情怀

湖光潋滟处,诗心共徘徊——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湖意象探微湖,这一汪静谧的水域,自古便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它时而如镜,映照天光云影;时而似绸,荡漾万种风情。在中国诗词的长河中,湖不仅是一种自然景观,更承载着诗人复杂的情感与哲思,成为中华美学中一个永恒的意象。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写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位中唐时期的诗坛巨匠,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杭州西湖的早春景象。诗中"水面初平"四字,既写出了湖面的开阔宁静,又暗含了诗人见到此景时心境的平和。而莺争暖树、燕啄春泥的细节,则让这幅湖景图顿时生机盎然。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期间,疏浚西湖,修筑白堤,

闭关却扫

闭关却扫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ì guān què sǎo,意思为闭门谢客,不外出打扫,形容人专心致志地钻研学问或修身养性。该成语源于古代文人隐居或专心修学的故事。其近义词有闭门不出、潜心修学等,反义词包括奔走四方、涉世未深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用来形容玩游戏或与家人交流等不恰当的情境。例如,他为了准备考试或专心写小说,决定闭关却扫;老学者每天闭门谢客,研究学问;他为了修身养性选择一个安静的地方闭关却扫等。

闭门扫轨

本文介绍了“闭门扫轨”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闭门扫轨形容一个人或地方隐秘封闭,不希望被打扰,常用来形容人专心致志地做事或隐居生活。其典故包括古代隐士和学者的故事。近义词为闭门谢客、独善其身等,反义词为热闹喧嚣等。文章还给出了在合适场合使用闭门扫轨的例句。同时,提醒读者在错误语境下使用闭门扫轨会造成误解。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