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木难支
读音
dú mù nán zhī
含义
- 独:单独,只有一个。
- 木:树木,这里指木头或木材。
- 难:难以,不容易。
- 支:支撑,支持。
整体含义:一根木头难以支撑起整个建筑或局面,比喻单凭一个人的力量难以维持全局或完成艰巨的任务。
典故
- 《后汉书·朱浮传》:
东汉时期,朱浮劝谏光武帝刘秀不要过分依赖个别将领,否则“独木难支大厦”,意指仅靠一人之力难以维持国家稳定。 - 《韩非子·喻老》:
韩非子以“千钧之重,非一木所能支”比喻治理国家需要众多贤臣,而非仅靠一人之力。 - 民间故事:
传说古代有人试图用一根木头搭建房屋,结果房屋倒塌,后人以此比喻力量单薄难以成事。
近义词
- 孤掌难鸣:比喻一个人力量薄弱,难以成事。
- 单丝不线:一根丝无法搓成线,形容个人力量有限。
- 力不从心:心里想做,但能力不足。
- 势单力薄:力量单薄,难以应对挑战。
反义词
- 众擎易举:众人合力,事情容易成功。
- 人多势众:人多力量大,容易形成优势。
- 群策群力:大家共同出谋划策,一起努力。
- 鼎力相助:形容多方力量共同支持。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小明想搬动大石头,但独木难支,最后请同学帮忙才成功。
- 老师告诉我们,团队合作很重要,因为独木难支。
-
小学高年级:
- 这个项目太复杂了,我一个人独木难支,需要大家一起努力。
- 班长说:“班级活动不能只靠我一个人,独木难支啊!”
-
初中:
- 公司面临危机,总经理意识到独木难支,决定召开全员会议商讨对策。
- 历史上许多王朝的衰落,往往是因为皇帝独木难支,缺乏贤臣辅佐。
-
高中及以上:
- 在科研领域,重大突破往往需要团队协作,独木难支是普遍现象。
- 社会治理不能仅依赖政府,否则独木难支,必须调动社会各方力量。
-
文学化表达:
- 他站在废墟前,深感独木难支,曾经的雄心壮志在现实面前显得如此渺小。
- 时代的洪流中,个人的力量终究独木难支,唯有团结方能破浪前行。
错误用法
-
误用于形容物质匮乏:
- ❌“家里只剩一根柴火,真是独木难支。”(应改为“杯水车薪”)
-
误用于形容时间紧迫:
- ❌“考试只剩一天,独木难支啊!”(应改为“时间紧迫”或“措手不及”)
-
误用于形容情感孤独:
- ❌“朋友都离开了,我感到独木难支。”(应改为“形单影只”或“孤立无援”)
-
误用于形容身体疲惫:
- ❌“连续加班一周,我已经独木难支了。”(应改为“筋疲力尽”)
-
误用于形容单一选择:
- ❌“这个方案是唯一的办法,独木难支。”(应改为“别无选择”或“孤注一掷”)
正确使用场景:
- 强调个人力量难以支撑整体局面时使用,如团队协作、国家治理、大型任务等。
你可能感兴趣
单丝不线
本文介绍了成语“单丝不线”的读音、含义、典故和出处。该成语用于形容事物孤立无援,难以成事,源自古代织布工艺中的一根丝线无法织布的情况。文章还介绍了该成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并通过例句展示了其用法。同时,本文还指出了在运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的错误用法。整体而言,本文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单丝不线”这个成语。
独木不林
独木不林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ú mù bù lín。它的含义是单独一棵树无法形成森林,比喻个人的力量有限,只有团结才能产生更大的力量。这个成语强调了集体力量的重要性以及个体与集体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它的典故源自古代中国的寓言故事。然而,有些人可能误解这个成语,认为它意味着单打独斗或用于形容自然现象。在团队合作中,如果只关注个人表现而忽视集体作用,就可能会错误地使用这个成语。因此,我们需要正确理解并应用“独木不林”的道理,注重团队合作,齐心协力,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独木不成林
独木不成林,拼音为dú mù bù chéng lín,是一句常用的成语。意味着单独一棵树不能构成森林,强调个人的力量有限,需要集体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或完成更大的任务。典故源于古代寓言,强调集体主义精神。近义词如孤掌难鸣、势单力薄、单丝不线。反义词如众志成城、齐心协力、互相扶持。该成语在团队项目、商业竞争、学习、社交等场合都有应用。运用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用法,正确理解其强调集体合作的重要性。
单则易折,众则难摧
"单则易折,众则难摧"的读音为zàn zé yì zhé,zhòng zé nán cuī。这个成语强调团结和集体的力量,表示单独的个体容易受挫折或被摧毁,而集体则具有更强的抵抗力。源于古代军事战争,该成语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团结和集体力量能够战胜困难。其近义词如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等,反义词如一盘散沙、分崩离析等。在工作中,我们应该团结合作,面对困难时众志成城。错误用法是形容个人或小团体,应强调集体力量的重要性。
孤掌难鸣
“孤掌难鸣”是一个成语,读音为gū zhǎng nán míng,意思是单独或一方力量难以产生大的影响或完成某项任务。它源自古代传说,强调团队合作与个体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其近义词包括势单力薄、单枪匹马等,反义词为众志成城、齐心协力等。该成语在实际应用中有多个例子,包括团队项目、比赛、工作等场景。使用时需注意避免误解其含义,特别是将其用于形容个人能力出众但缺乏帮助或没有竞争对手的情况。正确运用该成语,能准确表达个体在缺乏支持或协助时难以取得成功的含义。
单丝不成线
“单丝不成线”是一个成语,形容单独的力量或事物无法形成整体效果或达到预期目标,强调团结和协作的重要性。其典故源于古代纺织工艺,比喻只有一根丝线无法完成纺织工作。近义词如孤立无援、势单力薄,反义词如众志成城、集腋成裘等。该成语错误用法包括误用为贬义、忽视团队合作重要性及用于描述非力量或事物方面的单独性。在实际应用中,应理解并正确使用这一成语,强调团队合作和整合力量的重要性。
摧枯拉朽
“摧枯拉朽”是一个成语,形容轻易地、毫不费力地摧毁或消灭某事物,尤其适用于描述已失去活力或战斗力的事物。其源于古代战争中的战术,反映战争的残酷和无情。该成语的近义词有轻而易举、不费吹灰之力、易如反掌等。反义词包括艰难困苦、难如登天、不易之典等。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在非战争或非竞争场合滥用。例如,形容力量强大的人或事物以摧枯拉朽之势达成目标。
西游记400字团结读后感
西游记400字团结读后感(第1篇)西游记400字团结读后感《西游记》是一部充满奇幻色彩的古典名著,它以独特的语言风格和丰富的人物形象,让我在初读时便被深深吸引。这本书以唐僧师徒四人取经为主线,展现了他们团结一心、克服万难的故事。在《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各具特色,他们之间既有矛盾冲突,又有深厚的情谊。他们共同面对妖魔鬼怪的阻挠,通过团结协作、互相扶持,最终成功取得真经。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团结的力量。书中最吸引我的部分是师徒四人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情节。例如在遭遇妖魔鬼怪时,他们没有各自为战,而是相互配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唐僧虽柔弱却具有坚定的信仰,孙悟空神通广大,猪八戒憨厚勇猛,沙僧忠诚踏实
自驱力 读后感
自驱力 读后感(第1篇)自驱力 读后感在我手中翻阅的这本读物,是关于自驱力的探索与启示。初读之时,我深感自驱力对于个人成长的巨大作用和意义,不禁让人心动并渴望进一步探索其中的真谛。这本读物通过丰富而真实的故事情节,生动地诠释了自驱力对于个人的意义和作用。故事主要描述了在一个多变的现实社会中,不同人物面对挑战和困难时,如何通过自驱力来驱动自己不断前进。书中的人物形象鲜明,情节紧凑,语言流畅,读来引人入胜。书中最吸引我的部分是对于自驱力的深入剖析和精彩案例的展示。作者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例子,让我深刻理解到自驱力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自驱力不仅仅是一种内在的动力,更是一种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态度和
习惯 读后感
《习惯》一书读后感《习惯》这本书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探讨了习惯的养成、影响及改变,让我对“习惯”这一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作者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真实的案例,描绘了习惯的强大影响力。阅读过程中,我被书中对习惯形成机制的描述所吸引,特别是从科学的角度分析了习惯如何养成与固化。同时,“小习惯,大改变”的观点让我意识到日常小习惯累积的巨大影响。书中人物通过养成好习惯成功改变命运的故事,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和鼓舞。阅读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塑造我们的行为、思维乃至决定我们的命运。书中提到的养成良好习惯的方法和策略,如科学的方法和策略改变不良习惯等,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知识和方法不仅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