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自主

独立自主

读音

dú lì zì zhǔ

含义

  • :单独,不依靠他人。
  • :站立,引申为存在或生存。
  • :自己,自身。
  • :做主,掌控。

整体含义:指不依赖他人或外力,依靠自己的力量生存或掌控自己的命运。形容一个人、团体或国家能够自主决策,不受外界支配。

典故

  1. 《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在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表现出极强的独立自主精神,不依赖他人援助,最终以少胜多,击败秦军。
  2. 《后汉书·班超传》
    班超投笔从戎,在西域建功立业,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使西域各国归附汉朝,展现了独立自主的魄力。
  3. 近代中国历史
    20世纪初,中国面临列强侵略,许多仁人志士倡导“独立自主”的救国理念,如孙中山提出“振兴中华”,强调国家必须摆脱外国控制,自主发展。

近义词

  1. 自力更生: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或发展。
  2. 自食其力:依靠自己的劳动维持生活。
  3. 当家作主:掌握自己的命运或事务。
  4. 自强不息:不断努力,不依赖他人。

反义词

  1. 仰人鼻息:依赖他人,看别人脸色行事。
  2. 寄人篱下:依附他人生活,不能自主。
  3. 任人摆布:完全受他人控制,没有自主权。
  4. 依赖成性:习惯依靠他人,缺乏独立性。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小明学会了自己整理书包,真是个独立自主的好孩子。
    • 小红每天自己完成作业,不需要妈妈帮忙,她很独立自主。
  2. 小学高年级

    • 虽然父母不在家,但小华独立自主地完成了所有家务。
    • 这个国家经过多年奋斗,终于实现了独立自主的发展。
  3. 初中

    • 青少年应该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为未来打下基础。
    • 在团队合作中,每个人既要独立自主,又要学会配合他人。
  4. 高中

    • 独立自主的精神是创业者必备的素质之一。
    • 历史上许多伟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具备独立自主的品格。
  5. 大学及以上

    •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家既要开放合作,又要保持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
    • 学术研究需要独立自主的思考,不能盲目跟随他人观点。

错误用法

  1. 混淆“独立自主”与“孤立”

    • ❌ 错误:他从不和别人交流,真是个独立自主的人。
    • ✅ 正确:独立自主不等于拒绝合作,而是指在必要时能依靠自己。
  2. 滥用“独立自主”形容动物或物体

    • ❌ 错误:这台机器非常独立自主,不需要人工操作。
    • ✅ 正确:“独立自主”通常用于形容人或国家,机器可以用“自动化”描述。
  3. 忽视语境,强行使用

    • ❌ 错误:他独立自主地吃了一碗饭。
    • ✅ 正确:吃饭是基本行为,用“独立自主”显得夸张,可改为“他自己吃饭”。
  4. 误用为贬义词

    • ❌ 错误:她太独立自主了,连朋友的建议都不听。
    • ✅ 正确:独立自主是褒义词,此处应使用“固执己见”或“一意孤行”。

你可能感兴趣

独往独来

“独往独来”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ú wǎng dú lái,意味着一个人独立自主,不依赖他人,独自行动。这个成语最早源于古代,形容那些追求自由和独立的人。其含义体现了自主性和独立性,常用来形容有个性、不随波逐流的人。近义词有“独自一人”、“独立自主”等。反义词包括“随波逐流”、“依赖他人”等。然而,使用这个成语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形容孤独或过度使用。总的来说,“独往独来”这个成语用于描绘具有独立自主精神和行动方式的人。

依乷附木是什么意思

依乷附木的读音读音:yī yǐ fù mù(注音:ㄧ ㄧˇ ㄈㄨˋ ㄇㄨˋ)依乷附木的含义“依乷附木”是一个成语,原意是指依附于大木或强者,比喻依靠别人的势力或势力范围来谋求生存或发展。也可以用来形容人没有主见,随波逐流,缺乏独立自主的精神。依乷附木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源自古代,具体出处难以考证。相传在古代,有一种叫做“乷”的鸟类,它们常常选择依附于大树或大木之上生活。这些鸟类没有自己的巢穴,只能依靠大木的庇护来生存。因此,“依乷附木”这个成语就用来形容那些没有自己的独立能力,只能依靠别人的人或事物。依乷附木的近义词依附他人倚仗势力攀附权贵趋炎附势随波逐流依乷附木的反义词自立自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孤行一意

孤行一意的读音为gū xíng yī yì,意为独自行动,坚持自己的意见或做法,不受他人影响。此成语强调个人的独立性和坚定意志,反映一种独立自主、不随波逐流的态度。其典故并不明确,但可以从字面意思理解。一意孤行、独断独行等为其近义词,而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等为其反义词。在例句中,有时表示坚持己见导致失败,有时表示不畏艰难追求梦想。但在团队中或决策时,孤行一意并不意味着忽视团队整体利益或全面拒绝他人意见,应该尊重并考虑各方观点,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附影附声

附影附声的读音为fù yǐng fù shēng。该词描述的是一个人没有主见,盲从他人行为或言论的现象。它源于古代社会人们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现象,常见于随声附和、没有主见的行为表现。其近义词包括随声附和、亦步亦趋、随波逐流、盲从盲信等。相反,独立自主、自主自立、独立思考以及自主创新等则是其反义词。使用这个词汇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混淆其含义或过度使用。对于附影附声的现象,应当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不盲从他人,有自己的判断和主见。

附骥攀鸿

附骥攀鸿是一个成语,读音为fù jì pān hóng,意思是依附他人而成名或借助他人力量提升地位。这个成语源于古代传说,常用来形容依靠他人成就获得成功的人。其近义词包括攀龙附凤、倚马仗剑等。反义词为自立自强、独立自主等。附骥攀鸿的使用需根据具体语境,避免误用。

傍人篱壁

傍人篱壁是一个成语,指依赖他人而不自立自足。典故来源于古代寓言故事,最早出现在《孟子》一书中。近义词有倚人庐下、依人门户等,反义词为自立自足、独立自主等。使用时需注意场合和语境的适当性,避免错误用法。文章描述了傍人篱壁的含义、典故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等。

与世俯仰是什么意思

与世俯仰的读音与世俯仰的读音为:yǔ shì fǔ yǎng。与世俯仰的含义“与世俯仰”是指随波逐流,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没有自己的主见和立场。它表示人随大流,没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和行动,随从世俗的潮流而行动。与世俯仰的典故“与世俯仰”这个成语出自《庄子·天下篇》。庄子认为,人们应该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不应该被世俗的观念所束缚。然而,许多人却无法摆脱世俗的眼光和压力,随波逐流地生活。这个成语也用来形容那些没有主见、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与世俯仰的典故出处及解释该成语最早出自于《庄子》的《天下篇》。在古代,人们常常用“与世俯仰”来形容那些没有自己独立思想、随波逐流的人。这个成语也常被用来形容那些

附骥攀鳞

附骥攀鳞是一个成语,读音为"fù jì pān lín",意思是指依附有才能或有权势的人以求得自己的地位或成就。这个成语源于《史记·伯夷列传》,常用来形容那些希望借助他人之力实现目标的人。附骥攀鳞的近义词包括依草附木、攀龙附凤等。反义词为自力更生、独立自主等。使用附骥攀鳞时需注意避免与其他成语混淆,选择合适的场合,并强调自身努力与外部支持结合的重要性。

倚门傍户是什么意思

倚门傍户的读音读音:yǐ mén bàng hù拼音注音:yǐ mén bàng hù倚门傍户的含义“倚门傍户”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依赖他人或模仿他人,没有自己的独立见解或创新。它意味着在某个领域或某个方面,缺乏自主性,只是简单地依赖或模仿他人。倚门傍户的典故“倚门傍户”的典故源于古代,具体出处已不可考。但可以想象的是,在古代社会中,有些人因为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而选择依赖或模仿他人来获取某种利益或达到某种目的。这种行为被认为是不够独立和自主的,因此形成了“倚门傍户”这个成语。倚门傍户的典故出处虽然具体出处已不可考,但这个成语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如《红楼梦》等。这些作品中的一些情

依门傍户是什么意思

依门傍户的读音依门傍户的读音为yī mén bàng hù。依门傍户的含义依门傍户指依附于某一家或某一派,指在学术、技艺等方面依赖别人的经验或方法,缺乏自主创新或独立见解。它强调的是对他人经验或成果的依赖性,缺乏自我发展和创新的能力。依门傍户的典故“依门傍户”一词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但它的意思和人们在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依赖、模仿他人的行为有关。比如,在学习或工作中,有些人会习惯性地依赖他人的经验和做法,而不愿或不敢尝试新的方法和思路,这种行为就容易被形容为“依门傍户”。依门傍户的近义词依赖成性:指过分依赖他人或某种事物,缺乏自主能力。倚赖他人:指过分依赖他人,不独立思考和行动。抄袭模仿:指在学术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