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方名士
读音
dǒu fāng míng shì
含义
- 斗方:古代书画的一种形式,指小幅的字画,通常在一尺见方的纸上创作。
- 名士:指有名望的文人或学者。
- 整体含义:指那些喜欢附庸风雅、自诩为文人雅士,但实际上学识浅薄、徒有虚名的人。带有一定的讽刺意味。
典故
- 《世说新语》:东晋时期,许多士族子弟喜欢以清谈、书画标榜自己的高雅,但实际上并无真才实学,被称为“斗方名士”。
- 《儒林外史》:清代吴敬梓在小说中讽刺那些只会写几句诗、画几笔画,却自诩为“名士”的人,正是“斗方名士”的典型代表。
- 《聊斋志异》:蒲松龄在故事中描写了一些假文人,他们喜欢在酒席上吟诗作对,但内容空洞,被讥为“斗方名士”。
近义词
- 附庸风雅:指本无文化修养,却硬要装作文雅的样子。
- 沽名钓誉:指用不正当手段获取名声和赞誉。
- 徒有虚名:指空有名声而无实际才能。
- 装腔作势:指故意做作,摆出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
反义词
- 真才实学:指真正有学问和能力的人。
- 名副其实:指名声与实际相符。
- 学富五车:形容学识渊博。
- 德才兼备:指既有品德又有才能。
例句
- 小学低年级:他只会写几个字,却总说自己是大书法家,真是个“斗方名士”。
- 小学高年级:那些在聚会上只会背几句古诗的人,不过是“斗方名士”罢了。
- 初中:他整天拿着毛笔乱涂乱画,还自称是艺术家,真是典型的“斗方名士”。
- 高中:社会上有些“斗方名士”,靠炒作成名,实则腹中空空。
- 大学及以上:学术界不乏“斗方名士”,他们靠关系混迹于文人圈,却无真正的学术贡献。
- 日常对话:别听他吹牛,他不过是个“斗方名士”,没什么真本事。
- 文学创作:小说里的那个角色,整天吟诗作对,其实是个“斗方名士”。
- 新闻报道:某些网红自称文化人,实则“斗方名士”,经不起推敲。
- 历史评论:古代有些文人,靠攀附权贵成为“斗方名士”,被后人耻笑。
- 职场评价:公司里有个“斗方名士”,只会说大话,做事却一塌糊涂。
- 社交场合:聚会上遇到一个“斗方名士”,张口闭口都是名人名言,却毫无见解。
- 艺术批评:他的画作毫无创意,不过是“斗方名士”的拙劣模仿。
- 学术讨论:真正的学者不屑与“斗方名士”为伍。
- 家庭教育:家长要教育孩子脚踏实地,不要成为“斗方名士”。
- 自我反思:我年轻时也曾是个“斗方名士”,后来才明白真才实学的重要。
- 网络评论:某些博主自称专家,其实是“斗方名士”,粉丝别被骗了。
- 文化批评:当今社会“斗方名士”泛滥,真正有内涵的人反而被忽视。
- 历史小说:书中那个自诩为才子的角色,最终被揭穿是“斗方名士”。
- 讽刺文学:这篇杂文辛辣地讽刺了那些“斗方名士”的虚伪。
- 名人轶事:某位名人年轻时也曾是“斗方名士”,后来发奋图强,终成大家。
错误用法
-
误用为褒义词:
- ❌ 错误例句:“这位老师真是斗方名士,学识渊博!”(“斗方名士”是贬义词,不能用来夸人。)
- ✅ 正确用法:“这位老师学富五车,深受学生爱戴。”
-
混淆“名士”与“斗方名士”:
- ❌ 错误例句:“古代的名士都是斗方名士。”(名士是褒义词,指真正的文人雅士;斗方名士是贬义词。)
- ✅ 正确用法:“古代有名士,也有斗方名士,前者是真才实学,后者是徒有虚名。”
-
用于形容普通人:
- ❌ 错误例句:“我爸爸是个斗方名士。”(除非父亲确实喜欢附庸风雅,否则不宜用此词。)
- ✅ 正确用法:“我爸爸是个普通的工人,但他热爱读书,很有见识。”
-
用于赞美艺术爱好者:
- ❌ 错误例句:“她喜欢画画,是个斗方名士。”(除非她的作品空洞无物,否则不宜用此词。)
- ✅ 正确用法:“她喜欢画画,虽然水平一般,但很认真。”
-
用于形容谦虚的人:
- ❌ 错误例句:“他虽然很有才华,但从不炫耀,真是个斗方名士。”(“斗方名士”指虚伪的人,不能形容谦虚者。)
- ✅ 正确用法:“他虽然很有才华,但从不炫耀,是个真正的学者。”
你可能感兴趣
历代诗人如何描写刘伶的醉态人生 10首关于刘伶的诗词解析与酒文化探秘
醉眼观世:历代诗词中的刘伶形象解析刘伶,这位魏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以其嗜酒如命、放浪形骸的形象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个独特的文化符号。历代文人墨客对这位"醉侯"的吟咏不绝如缕,或慕其风流,或叹其狂放,或借其酒杯浇自家块垒。本文梳理唐宋以来文人笔下关于刘伶的诗词作品,探究这一文化符号在不同历史语境下的嬗变与传承。唐代:风流形象的初步塑造李白《襄阳歌》中"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化用刘伶典故,展现盛唐文人追慕魏晋风流的审美趣味。白居易《家园三绝》之一:"刘伶避世唯沉醉,宁戚伤时亦浩歌"则突出了刘伶避世全身的隐逸形象。晚唐皮日休《酒中十咏·酒泉》中"刘伶解酲五斗,李白雄奇三篇"将刘伶与李白
描写雅的古诗词
描写雅的古诗词的魅力所在,在于这些作品通过精炼的语言、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古人对高雅、庄重、文雅的向往和追求。这些古诗词或以自然景象为背景,或以历史事件为题材,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传递了古人对雅致生活的理解和热爱。这些古诗词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通过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让我们感受到古人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追求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同时,这些古诗词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和启示,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
历代咏琴诗词精选 探寻古琴文化中的文人精神与情感寄托
本文介绍了描写琴曲的诗词,通过多个朝代诗人的作品展现了琴曲的魅力。这些诗词通过优美的语言和画面,描绘了琴音的魅力,如情感细腻、意境深远等。同时,文章还提到琴音中的文化底蕴和情感共鸣,展现了古诗词中琴曲之美的深远影响。听琴如饮清泉,让我们在感受琴音之美的同时,也能领略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共鸣。
描写谢安的诗词李白
这篇文章主要描绘了谢安的诗词及其文化内涵。在古代文学中,虽然直接以谢安为主题的诗词并不多见,但我们可以从一些描绘魏晋名士风范、隐逸生活的诗篇中感受到谢安的形象与精神。这些诗词通过对谢安高尚品质、淡泊名利心境以及逸世之才的赞美,展现了其文化魅力和历史地位。同时,这些诗词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为我们提供了审美和价值判断的依据。谢安的形象与精神对现代社会仍有启示作用,我们应当学习他的淡泊名利、追求真我的情怀,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和有意义。文章从不同角度对谢安的诗词及其文化内涵进行了探究和解析,包括谢安形象在诗词中的体现、诗词中的文化内涵与价值、对现代社会的启示等方面。虽然直接描写
跌宕风流
本文介绍了跌宕风流的读音和意义,原指人的风度、气度、才情,形容性格豪放、洒脱不羁。该词源于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描绘,并给出了跌宕风流的近义词和反义词。同时,提供了正面例句以展示其用法,并指出在描述严肃场合或误用于行为轻浮的人等场合中使用该词的错误方式及注意事项。
济世之才
“济世之才”是一个成语,读音为jì shì zhī cái。这个词表达了对具有卓越才能和智慧,能对社会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的高度赞誉。它源于古代文献如《后汉书》等,并且历史上有很多典故和人物与之相关,如诸葛亮等。济世之才的近义词有栋梁之材、国士无双等,反义词则是平庸之辈等。在使用时需注意,不可误用或滥用,应尊重其含义并正确使用。该成语强调了个人能力和智慧对社会的重要性,丰富了语言表达和文化内涵。
才望高雅
才望高雅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的才情出众、声望显赫且气质高雅。其含义包括才华、声望、出众和文雅。该成语并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但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常见。其近义词包括才华横溢、声名显赫等,反义词为平庸无能、粗俗浅薄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随意用于形容不具才华或声望的人,或在不适当时机使用该成语。例句展示了才望高雅在描述人物特质和艺术作品中的应用。
世说新语 言行篇读后感
世说新语 言行篇读后感(第1篇)世说新语 言行篇读后感拿到《世说新语·言行篇》时,我对它怀揣着深深的敬意和好奇心。这部书以精炼的文字和深入人心的事例,让我们重新审视了古人的智慧和品格。我对本书的初步印象是其简洁明了的行文风格和富有哲理的言语。这些简短的故事往往包含深刻的道理,如一语中的、洞见人心的深刻感悟,立刻吸引了读者的目光。尤其是在古文中对于人类行为的叙述与见解,字字句句都犹如一把把智慧的钥匙,能解锁人的心扉,触动灵魂深处。《世说新语·言行篇》主要收录了古代名人的言行事迹。书中描述了诸多古代士人的日常生活与交往细节,这些看似平常的点滴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无论是士人间的交往礼仪、待人接物的态
鄙吝复萌
“鄙吝复萌”是指气量狭小、心胸狭窄的毛病再次发作,表示一个人在经历改变后,再次表现出心胸狭窄的特点。该成语来源于两个典故,分别描述了因小事变得心胸狭窄的人和失去宽容豁达态度的官员。其近义词包括心胸狭窄、斤斤计较等,反义词为心胸开阔、大度宽容等。文章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鄙吝复萌的具体表现,错误用法示例则强调了不应过度标签化和误解该成语的含义。在人际交往中,应避免表现出鄙吝复萌的特点,注重培养气量和胸怀。
叨在知己
叨在知己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āo zài zhī jǐ。其含义是自谓居于知心朋友的地位而引以为荣或感谢。典故源于古代文人间的谦让和感激。该成语用于表达对朋友的感激和珍视之情。近义词如“感激知己”,反义词如“背信弃义”。使用时要避免不当场合和滥用,应根据具体语境和情感色彩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