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烛其奸
读音
dòng zhú qí jiān
含义
- 洞:透彻、深入。
- 烛:照亮,引申为看透。
- 其:代词,指代“他的”或“他们的”。
- 奸:奸诈、阴谋。
整体含义:形容看透对方的阴谋诡计,洞察其不良用心。
典故
- 《史记·魏公子列传》
战国时期,魏国公子信陵君善于识人,能看透他人的奸诈行为。一次,他识破了一个假装投诚的间谍,避免了魏国的重大损失。后人用“洞烛其奸”形容他的敏锐洞察力。 - 《资治通鉴·唐纪》
唐玄宗时期,宰相李林甫表面谦恭,实则阴险狡诈。名臣张九龄多次向玄宗进谏,指出李林甫的阴谋,可惜未被采纳。史书评价张九龄“洞烛其奸”,可惜未能阻止祸患。 - 《三国演义》
诸葛亮北伐时,司马懿多次设下埋伏,但诸葛亮总能识破其计谋,使魏军无功而返。后人称赞诸葛亮“洞烛其奸”,善于破解敌方诡计。
近义词
- 明察秋毫:形容观察细致,连极微小的事物都能看清。
- 火眼金睛:比喻眼光锐利,能看穿伪装。
- 洞察一切:形容对事物看得非常透彻。
- 识破机关:指看穿别人的计谋或陷阱。
反义词
- 蒙在鼓里:比喻对事情一无所知,被人欺骗。
- 雾里看花:形容对事物看不真切,难以分辨真相。
- 受人蒙蔽:指被人欺骗而不自知。
- 不明就里:不了解事情的真相或内情。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警察叔叔洞烛其奸,抓住了偷东西的小偷。
- 老师洞烛其奸,发现小明在抄作业。
-
小学高年级:
- 侦探洞烛其奸,识破了罪犯的伪装。
- 妈妈洞烛其奸,知道我在偷偷吃零食。
-
初中:
- 法官洞烛其奸,揭穿了被告的谎言。
- 历史课上,老师讲到诸葛亮洞烛其奸,多次识破司马懿的计谋。
-
高中:
- 在商业谈判中,他洞烛其奸,避免了对方的陷阱。
- 这部悬疑小说的主角总能洞烛其奸,破解复杂的案件。
-
大学及以上:
- 外交官洞烛其奸,识破了对方的政治阴谋。
- 网络安全专家洞烛其奸,阻止了黑客的攻击计划。
错误用法
-
误用为“看穿好事”
- ❌ 他洞烛其奸,发现了朋友的惊喜派对。(错误,成语仅用于识破坏事。)
- ✅ 他看穿了朋友的惊喜派对。
-
误用于“猜测”而非“洞察”
- ❌ 我洞烛其奸,觉得今天会下雨。(错误,成语强调洞察力,而非猜测。)
- ✅ 我预测今天会下雨。
-
误用于“揭露真相”而非“识破阴谋”
- ❌ 记者洞烛其奸,报道了环境污染问题。(错误,成语更强调识破阴谋,而非揭露事实。)
- ✅ 记者揭露了环境污染问题。
-
误用于“直觉”而非“分析”
- ❌ 她洞烛其奸,感觉男朋友在撒谎。(错误,成语强调理性洞察,而非直觉。)
- ✅ 她察觉到男朋友在撒谎。
-
误用于“简单发现”
- ❌ 我洞烛其奸,发现书包里少了一本书。(错误,成语用于复杂阴谋,而非日常小事。)
- ✅ 我发现书包里少了一本书。
“洞烛其奸”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常用于形容敏锐的洞察力,尤其在识破阴谋诡计时。正确使用它,能让语言更具表现力!
你可能感兴趣
阴谋诡计是什么意思
阴谋诡计的读音拼音:yīn móu guǐ jì注音:ㄧㄣ ㄇㄡˊ ㄍㄩㄟˇ ㄐㄧˋ英语译作:secret and诡诈 plots。阴谋诡计的含义“阴谋诡计”指的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暗地里采取的狡猾、不正当的计谋和手段。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心机深沉、不择手段的人。阴谋诡计的典故“阴谋诡计”这个成语的典故并不十分明确,但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战争和政治斗争中。在古代,政治斗争和军事战争中常常需要采取各种计谋和策略来达到目的,其中有些计谋是隐蔽的、不为人知的,因此人们就用“阴谋诡计”来形容这种行为。阴谋诡计的近义词狡猾计谋阴谋密计诡谲计策险恶阴谋险计阴谋秘密策划暗中策划机关算计巧计良策(虽然这个词含
擿奸发伏是什么意思
擿奸发伏的读音擿奸发伏的读音是zhì jiān fā fù。擿奸发伏的含义擿奸发伏,指揭露、发现隐藏的奸恶之人或阴谋之事。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形容人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发现并揭露那些不为人知的阴谋和罪恶。擿奸发伏的典故擿奸发伏这个成语的典故并不十分明确,但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社会,由于政治斗争和权力斗争的复杂性,往往需要有人具备敏锐的洞察力来揭露和打击隐藏的奸恶之人。因此,擿奸发伏这个成语就成为了形容人具有这种能力的一种说法。典故一:据传,古代有一位智者,他能够洞察人心,揭露隐藏的阴谋。他经常帮助朝廷揭露奸臣,使国家安定。因此,人们常用“擿奸发伏”来形容他的能力。典故二:在古代的官场中,有些官
暗箭难防
本文介绍了成语“暗箭难防”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暗箭难防指的是隐藏在暗处的伤害难以预防,比喻暗地里用阴谋诡计伤害他人。文章提供了两个典故,说明了暗箭难防的情境。同时,也指出了暗箭难防的近义词如阴险狡诈、阴谋诡计等,以及反义词如光明磊落、坦诚相待等。文章还通过例句展示了暗箭难防在实际中的应用和注意事项,帮助读者理解并正确使用这一成语。
图穷匕首见是什么意思
图穷匕首见的读音图穷匕首见(tú qióng bǐ shǒu jiàn)图穷匕首见的含义“图穷匕首见”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为“图卷展开到最后露出了匕首”。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事情发展到最后,露出了真实的意图或目的。通常用来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阶段,真相或意图才显露出来。图穷匕首见的典故该成语源于战国时期的故事。相传,战国策士荆轲为刺秦王,携带一把匕首并假借献图之名接近秦王。在秦王展开卷轴时,荆轲趁机用匕首攻击他。后来,“图穷匕首见”这个成语就用来形容事情发展到最后阶段,真实意图显露出来的情况。图穷匕首见的出处该成语最早出自《战国策》中的“荆轲刺秦王”故事。图穷匕首见的近义词暴露真相真相大白露出真面目
借刀杀人
本文介绍了成语“借刀杀人”的读音、含义、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引申为利用他人力量间接达到某种目的,尤其是不良目的,与坐收渔利、隔岸观火等成语有相似之处。出自《史记》中的历史典故,尤其是三国时期的故事。使用“借刀杀人”时需避免用于正当行为或策略,否则可能导致不良后果。
弊怎么读
本文介绍了“弊”字的拼音、部首、笔顺等基本信息,详细解析了“弊”字的含义,包括欺诈蒙骗、图占便宜的行为,害处、毛病等。文章还探讨了“弊”字的其他含义,如倒下、遮盖、遮挡、弊病、欺诈行为等。此外,“弊”字也有衰落、疲惫等含义。本文全面解析了“弊”字的多种含义和用法。
擿伏发奸是什么意思
擿伏发奸的读音擿伏发奸读音为:zhì fú fā jiān,其中“擿”为四声,其余字为二声。擿伏发奸的含义擿伏发奸,指揭露隐藏的坏人坏事,形容人善于发现和揭露他人的阴谋和罪行。其中,“擿”意为“揭露、揭示”,“伏”意为“隐藏”,“发”意为“发现”,“奸”则指“阴谋、罪行”。擿伏发奸的典故擿伏发奸一词源于古代的官府用语,用来形容官员们善于发现和揭露犯罪行为。在古代,官员们常常需要处理各种复杂的案件,需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能够发现那些隐藏的、不易被察觉的犯罪行为。因此,擿伏发奸成为了对官员们能力的一种赞扬和肯定。典故中,如《史记》中记载的张汤、杜周等人,都是善于擿伏发奸的官员。他们能够通过
措心积虑
措心积虑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uò xīn jī lǜ。它表示用心谋划,长期积存心思。这个成语强调人们在思考和策划过程中的用心和努力,常用来形容在某问题上长期思考和策划的过程。它的近义词包括精心策划、深思熟虑等,反义词则是草率从事、随遇而安等。措心积虑在某些情况下可能被误用为贬义,表示用心不良或谋划不正当的事情,这是对其原意的误解和滥用。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根据具体语境和搭配来判断。例句展示了措心积虑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
谋的拼音móu怎么写 汉字谋的部首笔顺含义及成语解析
当世与营之间设谋略而事所重。——陆佃《周公礼乐议序》事不可以无谋也。——刘基《郁离子》姓谋者之宗曰智。——《谷梁传》又如:谋姓谋的成语阴谋诡计;足智多谋;出谋划策等。\n本文介绍了汉字“谋”的拼音、部首、笔顺和含义,包括其作为名词表示的主意、计谋、计策,以及作为动词表示的商议和谋求等意思。同时,文章还详细解释了“谋”的各种用法,如谋虑、谋划、图谋等,并介绍了相关的成语如阴谋诡计、足智多谋等。姓“谋”的含义也有所涉及。\n"本文介绍了汉字“谋”的基本信息、含义和用法。它既可以作为名词表示主意、计谋等,也可以作为动词表示商议、谋求等。此外,“谋”还有一些成语搭配,如阴谋诡计、足智多谋等。本文还涉及
图谋不轨是什么意思
图谋不轨的读音图谋不轨的拼音是:tú móu bù guǐ。图谋不轨的含义“图谋不轨”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那些有计划、有预谋地从事违法、不正当或者违背道德的行为。这个成语的“图”表示计划或谋划,“谋”表示思考或策划,“不轨”则表示不合法的、不合规矩的。因此,“图谋不轨”的含义就是计划或谋划不正当的、不合法的行为。图谋不轨的典故“图谋不轨”的典故来源于古代的历史故事。在古代,有些人为了私利或野心,会进行一些不正当的谋划和行动,这些行为往往被视为对社会的威胁和危害。因此,“图谋不轨”这个成语就用来形容这种行为。具体的典故和出处可以参考古代的史书或文献。图谋不轨的近义词阴谋诡计:指暗中策划的计谋和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