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头异姓

都头异姓

读音

dū tóu yì xìng

含义

  • 都头:古代指一城或一地的长官,也可泛指首领、头目。
  • 异姓:指不同姓氏的人,引申为非同族、非同宗。
  • 整体含义:形容原本地位相当或同属一类的人,因某种原因而分道扬镳,甚至成为对立关系。

典故

  1.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晋国公子重耳流亡时,曾得到许多人的帮助。后来他回国即位(即晋文公),封赏功臣时,却疏远了曾与他共患难的介子推。介子推因此隐居山林,最终被火烧死。后人用“都头异姓”比喻曾经的亲密伙伴因利益或立场不同而疏远甚至对立。
  2. 《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与刘邦原本共同反秦,结为兄弟。但后来两人争夺天下,最终反目成仇,成为死敌。这也是“都头异姓”的典型例子。
  3. 民间故事
    传说古代有两个结拜兄弟,一个是官员(都头),一个是平民。后来官员为了升迁,陷害兄弟,导致两人反目。这个故事也体现了“都头异姓”的含义。

近义词

  1. 分道扬镳:比喻目标不同,各走各的路。
  2. 同室操戈:指自家人互相争斗。
  3. 反目成仇:形容原本关系亲密的人变成仇敌。
  4. 势不两立:指双方矛盾尖锐,无法共存。

反义词

  1. 同心同德:指思想、行动一致。
  2. 肝胆相照:比喻真心相待,坦诚无私。
  3. 患难与共:共同面对困难,不离不弃。
  4. 情同手足:形容关系亲密如兄弟。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他们本来是好朋友,后来因为抢玩具,变得“都头异姓”了。
    • 小明和小华以前总是一起玩,现在却像“都头异姓”一样不说话。
  2. 小学高年级

    • 这对兄弟因为遗产分配问题,最终“都头异姓”,不再来往。
    • 曾经的合作伙伴如今“都头异姓”,各自经营自己的生意。
  3. 初中

    • 历史上许多盟友因利益冲突而“都头异姓”,甚至兵戎相见。
    • 他们曾是同窗好友,毕业后因理念不同而“都头异姓”。
  4. 高中

    • 在政治斗争中,许多曾经的战友“都头异姓”,成为对手。
    • 这家公司的两位创始人因经营理念不合,最终“都头异姓”,分道扬镳。
  5. 大学及以上

    • 学术界的两位泰斗曾合作无间,后因学术分歧而“都头异姓”。
    • 国际关系中,盟友因利益调整而“都头异姓”的现象屡见不鲜。

错误用法

  1. 误用于形容陌生人

    • ❌ 我和他素不相识,简直是“都头异姓”。(错误:成语用于形容原本关系亲密的人疏远,而非陌生人。)
  2. 误用于形容短暂矛盾

    • ❌ 今天我和同桌吵架了,我们“都头异姓”了。(错误:成语形容长期或严重的对立,而非短暂矛盾。)
  3. 误用于形容自然分离

    • ❌ 毕业后大家各奔东西,真是“都头异姓”。(错误:成语强调因矛盾或利益对立而疏远,而非自然分离。)
  4. 误用于褒义语境

    • ❌ 他们“都头异姓”后,各自取得了更大的成就。(错误:成语带有消极色彩,不宜用于褒义场景。)

“都头异姓”是一个富有历史底蕴的成语,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

你可能感兴趣

叔的拼音

本文介绍了“叔”字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含义。叔父指的是父亲的弟弟,也用于称呼跟父亲辈分相同而年纪较小的男子。此外,“叔”还表示在弟兄排行的次序里代表第三,比如伯仲叔季。同时,“叔”字还可作为姓氏使用。该文还详细解析了“叔”字在古文中的含义,包括动词、形容词和名词的用法,以及与其他亲属关系的称呼。

八的拼音

本文介绍了数字“八”的拼音、部首、笔顺、详细含义及解析。包括其在汉字中的象形意义,如表示分开相背的样子,作为地名、数字及姓氏的使用。同时,“八”还具有多种引申义,如表示次第、乐器的统称等。

长枕大被

长枕大被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áng zhěn dà bèi。它用来形容夫妻或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和亲密关系,同床共寝,亲密无间。这个成语源于古代中国的民间传说,也出现在一些历史人物的故事中。长枕大被的近义词有亲密无间、情同手足等,反义词有形同陌路、貌合神离等。在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场合、结构和语境的恰当性,避免在正式场合或不当语境中使用。

不分彼此

“不分彼此”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关系密切,没有隔阂或区分的态度,强调相互理解、包容和亲密无间的关系。其源于古代的交际习惯和文化传统,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亲密无间、情同手足、肝胆相照等,反义词则是互相猜忌、势不两立等。在使用时需注意场合和语境,避免与贬义语境或其他成语混淆。文章详细解释了“不分彼此”的典故、近义词、反义词及错误用法,为读者提供了全面的理解。

为裘为箕是什么意思

为裘为箕的读音读音:wéi qiú wéi jī为裘为箕的含义“为裘为箕”是一个古老的成语,源自古代的典籍。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形容兄弟之间团结友爱,相互扶持,如同皮衣和簸箕一样密不可分。它强调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深厚情感和相互依赖的关系。为裘为箕的典故典故一:据说,古代有一个人家,兄弟二人感情深厚,如同皮衣与簸箕一样紧密相连。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他们总是相互扶持,共同面对。这个家庭的故事传为佳话,后来人们便用“为裘为箕”来形容兄弟之间的深厚情谊。典故二:《诗经》中也有相关的诗句,用来形容兄弟之间的亲密关系。诗中提到“兄弟为体,相扶以翼;为裘为箕,共赴国难。”这句话表达了兄弟之间相互扶持、共同面对

凶终隙末是什么意思

凶终隙末的读音凶终隙末的读音为:xiōng zhōng xì mò。凶终隙末的含义凶终隙末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的关系或事物的结局并不美好,有着不愉快的结束或中途出现的裂痕。其中,“凶终”指不愉快的结束,“隙末”则表示中途出现的裂痕。凶终隙末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源自古代的故事。在古代,人们常常用“终”和“始”来描述事情的始终。而“凶终”和“隙末”则形象地描绘了事情不愉快的结局和中途出现的裂痕。具体的故事情节可能因时代和地域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都传达了这一成语所蕴含的寓意。凶终隙末的出处该成语出自古代文献,如《诗经》、《左传》等,用来形容人际关系或事物发展的不良结局。凶终隙末的近义词以下是几个与凶

无兄盗嫂是什么意思

无兄盗嫂的读音无兄盗嫂的读音为:wú xiōng dào xiào,其中“无”发音为第四声,“兄”和“嫂”均为第一声。无兄盗嫂的含义“无兄盗嫂”这个成语源自于古代的寓言故事,用来形容兄弟之间不讲道德、不讲亲情的恶劣行为。具体来说,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兄弟之间互相盗窃,甚至偷盗自己的嫂子或弟媳的财物或贞操等。这种行为严重违背了家庭伦理道德和社会公德,因此被视为不道德、不人道的行为。无兄盗嫂的典故据传,这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左传》中的故事。故事中,有一对兄弟因为争夺家产而互相残杀,甚至偷盗自己的嫂子。这种行为被人们所谴责,于是“无兄盗嫂”这个成语便流传开来。此外,也有其他典故和出处,如《史记》、《汉书

兄弟阋墙是什么意思

兄弟阋墙的读音兄弟阋墙(xiōng dì xì qiáng)兄弟阋墙的含义“兄弟阋墙”是一个成语,指家庭内部发生争执或纠纷,类似于兄弟之间因为一些小事情而产生不和,甚至反目成仇。这个成语强调了家庭和亲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兄弟阋墙的典故“兄弟阋墙”这个成语的典故来源于《诗经·小雅·斯干》,其中有一句“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意思是说,兄弟在家中争吵,但一旦有外敌入侵,他们又会团结起来抵御外敌。这个典故表达了家庭内部的矛盾和冲突,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和团结。此外,还有其他的典故和故事与“兄弟阋墙”相关。比如历史上一些家庭因为财产、权力等纷争而发生兄弟反目的事情,这些故事都成为了“兄弟阋墙”这个成

别籍异居

本文介绍了成语“别籍异居”的读音拼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例句。该成语指家庭成员因各种原因分开居住,源于古代社会家庭结构和习俗。其近义词包括“分家析产”和“分道扬镳”,反义词为“同室而居”和“共处一室”。文章还提供了关于该成语的错误用法提醒。

金友玉昆

金友玉昆的读音为jīn yǒu yù kūn,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兄弟之间深厚的友情和无间的关系。源自古代兄弟情深的故事,常用于形容关系亲密、情谊深厚的亲友关系。其近义词有情同手足、亲如兄弟等,反义词为反目成仇。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和对象是否合适,专指兄弟情谊,不要用于非兄弟之间的情谊或滥用。文章给出了多个例句来展示其正确用法。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