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其奸
读音
dòng chá qí jiān
含义
- 洞:透彻、深入。
- 察:观察、察觉。
- 其:代词,指代“他的”或“他们的”。
- 奸:奸诈、阴谋。
整体含义:形容能够看透他人的阴谋诡计,识破其不良用心。
典故
- 《史记·淮阴侯列传》
韩信曾评价项羽:“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韩信虽未直接使用“洞察其奸”,但表现出对项羽表面仁慈、实则吝啬的性格看透本质的能力。 - 《三国演义》
诸葛亮多次识破周瑜的计谋,如“草船借箭”时,诸葛亮早已看穿周瑜想借机除掉自己的意图,提前准备应对策略,展现了“洞察其奸”的智慧。 - 《资治通鉴》
唐太宗李世民善于识破臣子的虚伪奉承,曾言:“人主惟有一心,而攻之者甚众。或以勇力,或以辩口,或以谄谀,或以奸诈,或以嗜欲,辐凑攻之,各求自售。”体现了他对奸佞之臣的敏锐洞察。
近义词
- 明察秋毫:形容观察细致,连极微小的事物都能看清。
- 洞若观火:形容看得非常清楚透彻。
- 火眼金睛:比喻眼光犀利,能识别真伪。
- 识破机关:指看穿别人的计谋或陷阱。
- 见微知著:从小事看出大问题。
反义词
- 蒙在鼓里:比喻被欺骗或对真相一无所知。
- 雾里看花:形容对事物看不清楚或理解不透彻。
- 不明就里:不知道事情的真相或缘由。
- 受人蒙蔽:被别人欺骗或误导。
- 视而不见:明明看到却装作没看见,形容不关心或忽视。
例句
-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 老师洞察其奸,发现小明偷偷抄作业。
- 妈妈洞察其奸,知道弟弟假装肚子疼不想上学。
-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 班长洞察其奸,识破了小华想逃避值日的借口。
- 警察叔叔洞察其奸,抓住了小偷的破绽。
-
初中
- 诸葛亮洞察其奸,提前识破了周瑜的借刀杀人之计。
- 侦探洞察其奸,从细微的线索中找到了真凶。
-
高中
- 历史学家洞察其奸,揭露了古代权臣篡位的阴谋。
- 法官洞察其奸,看穿了被告的伪证。
-
大学及以上
- 经济学家洞察其奸,预测了金融市场的泡沫风险。
- 外交官洞察其奸,识破了对方谈判中的陷阱。
错误用法
-
误用为“洞察其善”
- 错误例句:他洞察其善,发现同事乐于助人。(“洞察其奸”专指识破阴谋,不能用于正面行为。)
-
误用为“洞察其心”
- 错误例句:心理学家洞察其心,理解患者的情绪。(“洞察其奸”强调识破阴谋,而非一般心理分析。)
-
误用于非人为场景
- 错误例句:科学家洞察其奸,发现了病毒的变异规律。(“奸”指人的阴谋,不能用于自然现象。)
-
误用为褒义
- 错误例句:老师洞察其奸,表扬了学生的进步。(“洞察其奸”是中性或略带贬义的表达,不能用于表扬。)
-
误用于自我描述
- 错误例句:我洞察其奸,看穿了朋友的玩笑。(通常用于描述他人识破阴谋,不用于自夸。)
“洞察其奸”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使用时需注意其特定的语境和对象,避免误用。
你可能感兴趣
描写知人知面不知心的诗词
描写知人知面不知心的诗词(第1篇)题目:描写知人知面不知心的诗词在古代中国,诗人常通过描绘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洞察,来传达对人性深度的理解。其中,有些诗词便深刻描绘了“知人知面不知心”的主题,展现了人们在社交中难以洞察他人真实内心的困境。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精选的几首古诗词,以及它们的全文、作者、朝代和解析。一、作品一:《陌上花》诗词原文:陌上花开蝴蝶飞,凭栏半日思微微。人面只如初相见,心间多少往日违。作者及朝代:未知解析:这首诗描绘了陌上花开、蝴蝶飞舞的美景,但诗人却因无法洞察人心而感到困惑。人面只如初相见,意味着表面上的交往容易,但内心的真实想法却难以捉摸。二、作品二:《青玉案·元夕》诗词原文
掌握灼字的正确读音、笔顺与5大核心用法解析
这篇文章详细解释了“灼”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多种含义。包括烧烫、明白透彻、明亮等含义,并举例说明其在古代文献中的用法。同时,也描述了“灼”作为动词和形容词的详细解析,如照亮、用光亮照明等。最后也提到了“灼”的引申义,如明光、透彻以及焦急等。
凡夫肉眼
文章介绍了“凡夫肉眼”的读音、含义及其在佛教中的典故。凡夫肉眼指普通人的肉眼,形容人的眼光短浅、见识有限。在佛教中,人们通过修行和悟道可超越其局限,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和真相。文章还提到凡夫肉眼的近义词和反义词,并指出了在使用时需要注意避免错误用法、与其他成语混淆以及过度泛化的情况。
烛照数计是什么意思
烛照数计的读音烛照数计的拼音是zhú zhào shù jì。烛照数计的含义烛照数计这个成语,字面上的意思可以理解为“用烛光照亮,并详细计算”。在实际上,它常常用来形容人对于事情的洞察力和精细的计算能力,尤其是对于复杂问题的深入理解和精确的计划。这个成语常用来赞美那些在处理复杂问题时,能够洞察先机、深思熟虑的人。烛照数计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相传,在古代,有一种叫做“烛光术”的技艺,这种技艺要求人们通过烛光的微弱光线来观察事物,从而洞察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数计”则是指精细的计算和规划。因此,“烛照数计”这个成语可能源于这种技艺,用来形容那些能够通过深入观察和精确计算来解决问题的
烧犀观火是什么意思
“烧犀观火”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指通过燃烧犀牛角观察火势。其含义比喻暗中观察,窥视事情的真相或本质。典故包括古代智者用烧犀角观察敌情和犀牛角能透视的说法。该成语的近义词有烛照探幽、探本溯源、洞察秋毫等。反义词包括蒙昧无知、浮光掠影、视而不见等。使用烧犀观火的方式可以成功探明真相或找到线索。但需注意,烧犀观火应被用于描述深入洞察或探查事物的本质,不应混淆用于其他不相关语境。
洞幽察微
洞幽察微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òng yōu chá wēi,意为能够深入观察并洞察事物的微妙和幽深之处,形容人的观察力敏锐。该成语的出处并不明确,但可以通过相关的典故和出处理解其内涵。洞幽察微的近义词包括明察秋毫、洞察先机等,反义词为视而不见、粗心大意等。这个成语可以在描述侦探、医生、考古学家等需要敏锐观察力的工作或场景中应用。然而,使用时应避免滥用场合和与其他词语混淆。
通真达灵是什么意思
通真达灵的读音通真达灵的拼音是:tōng zhēn dá líng。通真达灵的含义通真达灵是一个成语,意为通达真理,灵性高超。其中,“通真”表示通达真理、明白真相,“达灵”则表示灵性高超、智慧超群。整个成语的含义是形容人具有高超的智慧和灵性,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和真相。通真达灵的典故该成语没有明确的典故和出处,但可以联系到古代的修行者和智者,他们被认为具有通真达灵的能力,能够洞察世事、领悟真理。此外,该成语也可能与道家、佛家等思想有关,因为这些思想强调追求真理、灵性修炼等。通真达灵的近义词洞察先机心灵手巧聪明伶俐慧眼识珠智勇双全以上这些词语都含有智慧、灵性等含义,可以视为通真达灵的近义词。通真达
凡胎肉眼
文章介绍了“凡胎肉眼”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并给出了例句。凡胎肉眼指凡人的眼睛,比喻眼光短浅,不能洞察事物的本质,源于古代中国佛教文化。在运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不要过于贬低或侮辱他人。文章强调普通人需要超越凡胎肉眼的局限,探索更广阔的世界。
犀照牛渚是什么意思
犀照牛渚的读音犀照牛渚的读音为:xī zhào niú zhǔ。犀照牛渚的含义“犀照牛渚”这个成语源自古代传说,意指用犀牛角所制成的灯照亮江面,能够看透水下的情况。这个成语用来比喻眼光犀利,能够洞察事物的真相或隐秘。犀照牛渚的典故典故一:相传古代有一位名叫王戎的学者,他非常聪明且善于观察。有一次他来到牛渚(今江苏镇江附近)时,用犀牛角制成的灯来照亮江面,发现江底有各种奇异的景象。从此,“犀照牛渚”这个成语便用来形容人的眼光敏锐,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典故二:还与古代的战争有关。据说在古代的一场战争中,一方将领用犀角灯照亮江面,以观察敌方动静,从而取得了胜利。从此,“犀照牛渚”也用来形容在关键时刻
通幽洞冥是什么意思
通幽洞冥的读音通幽洞冥的读音为:tōng yōu dòng míng。通幽洞冥的含义通幽洞冥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人或事物能够深入探索、洞察幽深、隐秘的事物或境界。其中,“通”表示通达、畅通,“幽”指深邃、隐秘之处,“洞”表示洞察、透彻,“冥”则指幽暗、深远。因此,通幽洞冥的意思就是能够通达幽深,洞察冥界之事。通幽洞冥的典故通幽洞冥这个成语的出处并不十分明确,但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在古代,人们常常用“通幽洞冥”来形容一些神秘、超凡脱俗的境界或人物。例如,在《庄子》中就有“通幽明达”的表述,意味着能够通达幽明之境,洞察世间真理。此外,在《抱朴子》等古籍中也有类似的表述,都表达了对于深入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