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秋毫
读音
dòng chá qiū háo
含义
- 洞:透彻、深入。
- 察:观察、察看。
- 秋毫:秋天鸟兽新生的细毛,比喻极其细微的事物。
整体含义:形容人观察力极其敏锐,能够看清最细微的事物或问题的本质。
典故
- 《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对齐宣王说:“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意思是视力好到能看清秋天鸟兽的细毛,却看不见一车柴草。比喻人能看清小问题,却忽略了大局。 - 《韩非子·喻老》:
提到“察秋毫之末而不见泰山”,强调过于关注细节而忽视整体。 - 《淮南子·说山训》:
“见秋毫之末者,不自见其睫。”形容能看清极小的东西,却看不到自己的睫毛,暗指人往往难以自省。
近义词
- 明察秋毫:形容目光敏锐,能看清极细微的东西。
- 洞若观火: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像看火一样透彻。
- 火眼金睛:比喻眼光犀利,能看穿真相。
- 见微知著:看到一点苗头就能知道事物的发展趋势。
反义词
- 视而不见:明明看见了却装作没看见。
- 熟视无睹:经常看见却像没看见一样,形容漠不关心。
- 一叶障目:被一片叶子挡住眼睛,比喻被局部现象迷惑。
- 管中窥豹:从竹管里看豹子,比喻见识狭窄,看不到全貌。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老师洞察秋毫,发现小明偷偷在桌下玩橡皮。
- 妈妈洞察秋毫,知道我偷偷吃了糖果。
-
小学高年级:
- 侦探洞察秋毫,从脚印判断出小偷的身高。
- 科学家洞察秋毫,发现了细菌的微小变化。
-
初中:
- 法官洞察秋毫,识破了证人的谎言。
- 历史学家洞察秋毫,从古籍中发现了重要线索。
-
高中:
- 这位作家洞察秋毫,笔下的人物心理描写极其细腻。
- 经济学家洞察秋毫,预测了市场的微小波动。
-
大学及以上:
- 哲学家洞察秋毫,揭示了人类思维的本质。
- 军事家洞察秋毫,预判了敌军的战术意图。
错误用法
-
形容视力好:
- ❌ 他的视力很好,洞察秋毫,连远处的字都能看清。(正确用法应指观察力敏锐,而非单纯视力好。)
-
形容记忆力强:
- ❌ 她洞察秋毫,能记住所有电话号码。(应使用“过目不忘”等词。)
-
形容听力敏锐:
- ❌ 他洞察秋毫,连隔壁的悄悄话都能听见。(应使用“耳聪目明”等词。)
-
形容动作敏捷:
- ❌ 运动员洞察秋毫,迅速躲开了对手的攻击。(应使用“反应敏捷”等词。)
-
形容直觉准确:
- ❌ 她洞察秋毫,预感今天会下雨。(应使用“直觉敏锐”等词。)
你可能感兴趣
曝书见竹是什么意思
曝书见竹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为晒书时能看到竹子,引申为学识渊博、能洞察秋毫。这个成语源自于古代文人晒书的生活情境。除了描述晒书时的景象,还常用来形容学识渊博、见多识广的人。近义词包括博览群书、见多识广、博古通今等。反义词为目不识丁、孤陋寡闻等。该成语可以用来形容对古代文献了如指掌的学者,也能表达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错误用法是将其误解为简单的晒太阳,而忽略了其引申的含义,即将知识转化为实际的见识和洞察力。
目达耳通是什么意思
“目达耳通”是一个成语,形容人的感官敏锐,观察力和理解力出色。源自古代对感官敏锐的描述,可引申为在特定领域知识或技能卓越。这个成语含有敏锐洞察、理解快速的含义。其近义词如“耳聪目明”、“洞察秋毫”,反义词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和语气的恰当性,避免错误用法。该成语用于形容人在工作、学习中的出色表现,能够迅速掌握新知识和技能,敏锐地观察和应对突发情况。
明察秋毫是什么意思
文章介绍了成语“明察秋毫”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最早出自《孟子·梁惠王上》,现常用来形容人洞察事理、明辨是非,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其近义词包括洞察秋毫、锐利眼光、洞若观火等,反义词有粗心大意、视而不见等。文章还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该成语的使用场景,并指出在使用中需注意避免用词不当、误解含义以及滥用词语等错误。
通元识微是什么意思
通元识微的读音通元识微的读音为:tōng yuán shí wēi。通元识微的含义通元识微指的是通晓玄奥微妙之理,能洞察事物的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此成语常用于形容人的智慧和洞察力,以及对于事物本质的深刻理解和把握。通元识微的典故通元识微这个成语的出处并不十分明确,但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典籍和文献中。在古代,人们常常用此成语来形容那些智慧高超、洞察力强的人,他们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对于事物的发展趋势有着深刻的洞察和预见。因此,这个成语在古代文学和历史中经常被使用。通元识微的近义词洞若观火: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晰,有透彻的理解和洞察力。深谋远虑:指计划或思考问题具有远见卓识,能够预见未来的发展
见事风生
“见事风生”是一个成语,形容人敏锐洞察事态变化并快速应对的能力。该成语源于古代军事和政治环境,指能够洞察局势变化并做出正确决策的人。其近义词有眼明手快、洞察秋毫、见机行事、机智过人等。反义词为迟钝笨拙、麻木不仁等。使用时需避免误解为只关注表面现象或过于急躁反应。正确用法是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迅速把握问题本质和关键,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在快速变化的时代,具备见事风生能力对于应对各种挑战至关重要。
晰毛辨发是什么意思
晰毛辨发的读音读音:xī máo biàn fā注音:ㄒㄧ ㄇㄠˊ ㄅㄧㄢˋ ㄈㄚ晰毛辨发的含义“晰毛辨发”是一个形容精细入微、辨别力极强的成语。其中,“晰”意为清晰、明晰,“毛”和“发”则指的是毛发,引申为细微之处。整个成语的含义就是形容人的视力、洞察力非常敏锐,能够清晰地分辨出极细微的差别。晰毛辨发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出自于古代的传说。相传,古代有一位非常聪明的人,他的视力极好,能够清晰地看到极细小的物体,甚至能够分辨出每一根毛发。有一次,他看到两个人互相争论,争论的焦点在于一根头发丝上是否有裂纹。他仔细观察后,竟然真的发现了头发丝上的裂纹,并准确地指出了问题所在。从此,“晰毛辨发”这个成
凡胎肉眼
文章介绍了“凡胎肉眼”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并给出了例句。凡胎肉眼指凡人的眼睛,比喻眼光短浅,不能洞察事物的本质,源于古代中国佛教文化。在运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不要过于贬低或侮辱他人。文章强调普通人需要超越凡胎肉眼的局限,探索更广阔的世界。
洞幽烛远
洞幽烛远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òng yōu zhú yuǎn。它的含义是形容人的眼光犀利,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和深层次意义,也可形容观察力、洞察力或智慧非常敏锐和深刻。该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人们对自然和宇宙的探索和观察。其近义词包括洞察秋毫、明察秋毫和深明大义等,反义词包括视而不见、浅尝辄止和懵懂无知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避免用词不当、滥用乱用、误解含义和与其他成语混淆等错误用法。该成语在描述人的洞察力、观察力、思考深度和智慧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析毫剖芒是什么意思
析毫剖芒的读音析毫剖芒的读音为“xī háo pōu máng”,其中“析”字发音为第一声,“毫”和“剖”字均为第二声,“芒”字为第二声。析毫剖芒的含义析毫剖芒这个成语,字面意思为分析、辨别极其细微的事物。其中,“析毫”指分析、辨别毫毛,形容非常细致;“剖芒”则指对微小事物进行深入的剖析和了解。整个成语用来形容人的观察力、判断力和分析能力极其敏锐和细致,能够发现和分辨出极其细微的事物。析毫剖芒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的文献记载。据《汉书·王莽传》记载,王莽在位期间,曾经对官吏的选拔非常严格,甚至到了“析毫剖芒”的地步。他要求官吏必须具备极高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能够从细微之处发现并解决问题。这
洞隐烛微
洞隐烛微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òng yǐn zhú wēi】,形容人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能发现细微之处并深入理解事物本质。典故源于古代文人墨客。其近义词包括明察秋毫、洞察先机、慧眼独具等。反义词为视而不见、粗心大意、蒙昧无知等。在运用该成语时,需避免用词不当、滥用词语、语境不符和与其他词语混淆等错误用法。洞隐烛微在侦查、文学创作、科研、电影导演等方面有应用场景,表现出卓越的观察力和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