栋折榱崩

栋折榱崩:大厦将倾的警示

读音

dòng zhé cuī bēng

含义

  • :房屋的正梁,比喻国家或组织的核心支柱。
  • :折断,倒塌。
  • (cuī):椽子,支撑屋顶的次要木构件。
  • :崩塌,彻底垮塌。

整体含义:房屋的主梁折断,椽子随之崩塌,比喻国家、家族或重要组织因核心人物或关键部分的崩溃而全面瓦解。

典故

  1.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春秋时期,郑国大夫子产执政时,有人劝他毁掉乡校(民间议政场所),子产拒绝并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后来,晋国大夫叔向评价郑国政治时说:“栋折榱崩,侨(子产名)将厌(压)焉。”意思是如果国家根基不稳,即使贤如子产也难以挽救。
  2. 《后汉书·党锢列传》
    东汉末年,宦官专权,清流士大夫遭迫害。史学家范晔用“栋折榱崩”形容朝廷核心崩塌后,天下陷入混乱的局面。
  3. 《晋书·宣帝纪》
    司马懿评价曹魏政权时称:“主少国疑,栋折榱崩之渐也。”预言若君主无能,国家将逐步瓦解。

近义词

  1. 大厦将倾:比喻局势危急,即将崩溃。
  2. 土崩瓦解:形容彻底溃败,不可收拾。
  3. 分崩离析:指组织或团体分裂瓦解。
  4. 危如累卵:形容形势极其危险。

反义词

  1. 固若金汤:形容防御或组织极其稳固。
  2. 坚如磐石:比喻根基牢固,不可动摇。
  3. 稳如泰山:形容极其稳定,毫无风险。

例句

小学阶段(1-3年级)

  1. 积木搭得太高,一不小心就栋折榱崩,全倒了。
  2. 蚂蚁窝被水冲垮,小蚂蚁们像栋折榱崩一样四处逃散。

小学阶段(4-6年级)

  1. 班长转学后,我们班的纪律就像栋折榱崩,乱成一团。
  2. 这家公司老板跑路后,员工们栋折榱崩,纷纷离职。

初中阶段

  1. 秦二世昏庸无道,导致秦帝国栋折榱崩,迅速灭亡。
  2. 没有诚信的团队,最终会栋折榱崩,失去所有合作伙伴。

高中阶段

  1. 明朝末年,崇祯帝虽勤政却无力回天,朝廷栋折榱崩,终至覆灭。
  2. 核心技术的流失让这家企业栋折榱崩,市场份额被竞争对手蚕食殆尽。

大学及以上

  1. 金融风暴中,雷曼兄弟的破产引发全球金融体系栋折榱崩。
  2. 封建制度的栋折榱崩,标志着近代社会的转型。

文学化表达

  1. 昔日的商业帝国,因一场官司栋折榱崩,辉煌转眼成空。
  2. 家族长老去世后,内部争斗让百年基业栋折榱崩。

口语化表达

  1. 他辞职后,项目组栋折榱崩,根本推进不下去。
  2. 这支乐队主唱一走,立马栋折榱崩,粉丝都跑光了。

历史评论

  1. 罗马帝国的栋折榱崩,是内忧外患共同作用的结果。
  2. 苏联解体堪称20世纪最典型的栋折榱崩事件。

商业分析

  1. 缺乏创新让诺基亚手机业务栋折榱崩,最终被市场淘汰。
  2. 过度扩张导致资金链断裂,集团栋折榱崩只在朝夕之间。

政治领域

  1. 腐败问题若不能根治,政权难免栋折榱崩之危。
  2. 民粹主义的泛滥可能让民主制度栋折榱崩,陷入混乱。

错误用法

  1. 错误场景:形容个人失败。

    • ❌ 他考试不及格,整个人栋折榱崩。(应改为“崩溃”或“一蹶不振”)
  2. 错误场景:描述自然灾害。

    • ❌ 地震后,房屋栋折榱崩。(应直接用“倒塌”)
  3. 错误场景:比喻短暂挫折。

    • ❌ 这次比赛失利,我们的计划栋折榱崩。(过度夸张,宜用“受挫”)
  4. 错误搭配:与具体物品连用。

    • ❌ 书架被撞倒,书本栋折榱崩。(应改为“散落一地”)
  5. 错误对象:用于非系统性崩溃。

    • ❌ 手机死机后系统栋折榱崩。(应说“系统崩溃”)

注意:该成语专指整体性、系统性的垮塌,不可滥用为普通“倒塌”或“失败”。

你可能感兴趣

栋朽榱崩

本文介绍了成语“栋朽榱崩”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与反义词,并给出了相关例句。该成语描述房屋年久失修、破败不堪的景象,也可比喻事物根基腐烂、即将崩溃的状态。使用时应避免错误地形容人的精神或情绪状态,以及与其它成语的混淆使用,同时需准确描述明显破败的事物,如建筑物等。

榱栋崩折

本文介绍了成语“榱栋崩折”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与反义词,并给出了相关例句。该成语用于形容建筑物严重损坏或国家政权覆灭的严重后果,源于古代文献中的国家政治动荡和社会秩序混乱的描述。使用时需确保其使用场景与原本含义相符,避免错误使用。

财殚力痡

财殚力痡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ái dān lì pū,表示财力和精力都已耗尽的状态。其源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用以描述秦国攻打晋国时国力耗尽的情景。该成语形容人或团体在某事上竭尽全力,无法再维持的状态。其近义词包括筋疲力尽、疲惫不堪等,反义词则是精力充沛、生机勃勃等。在运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语境,不随意滥用,并需与其他相近成语仔细区分。文中还包含了多个关于财殚力痡的例句,以助于理解其用法和含义。

朝梁暮晋

朝梁暮晋是一个成语,读音zhāo liáng mù jìn,指的是一个人在短时间内频繁更换工作单位或职业,形容人行为不专一、缺乏定力。该成语源于古代官场文化,形容那些为了追求更高官职和更好待遇而频繁更换工作地方的人。其典故可以追溯到《左传》中的故事及历史名人的类似行为。朝梁暮晋的近义词有见异思迁、反复无常等,反义词有始终如一、专心致志等。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结合具体情境和背景,不能仅仅因为频繁更换工作或职业就简单地使用,因为人的职业选择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句:他朝梁暮晋,频繁更换工作,让人感到不放心。错误用法是忽略情境和背景,仅因更换工作或职业就简单地使用该成语。

百二金瓯

“百二金瓯”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国家或地方富强、统一、完整无缺。源自古代中国的比喻,金瓯表示国家的疆土,百二强调数量多、国家强大稳固。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等古籍中。其近义词如固若金汤、国泰民安等,反义词则是分崩离析、国破家亡等。正确用法是形容国家或地方的富强和统一,错误用法包括用于个人或小团体、形容物品坚固程度以及与其他成语混淆使用。不当使用场景如小公司年会、描述家具坚固程度以及写作中的误用。

百废待兴

百废待兴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ǎi fèi dài xīng",意为许多被废弃的事情等待重新振兴和开展。这个成语用于描述经历混乱或停滞后,着手恢复和重建的情况,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它的近义词包括待兴百业、百事待举等。反义词为如一事无成、停滞不前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滥用,不宜与表示消极、悲观情绪的词语搭配使用。该成语非常通用,可用于描述不同场合和情境中的恢复和重建工作。

才气无双

才气无双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cái qì wú shuāng,用于形容某人在文学、艺术等领域具有非凡的才华和成就,独一无二,没有可以比肩的人。该成语源于古代文学作品中对才华横溢之人的赞美。才气无双的近义词有才华出众、出类拔萃等,反义词为平庸无能、才疏学浅等。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不当场合使用、滥用词语以及与其他词语混淆。李白等历史名人和现实生活中的才华横溢之人都可以用才气无双来形容。

居安思危

安不忘危是一个成语,读音为ān bù wàng wēi。其含义是在安稳的环境中也要时刻保持警惕,不忘可能出现的危险和困难。这一成语最早出自《周易·系辞下》和《左传·襄公十一年》。安不忘危的含义强调了预防的重要性,告诫人们不要被眼前的安稳所迷惑。此外,安不忘危还有近义词如居安思危、防患未然、未雨绸缪等,反义词包括麻痹大意、掉以轻心、安于现状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时刻牢记安不忘危的道理,无论是个人生活、工作还是国家安全方面,都要时刻保持警觉和清醒的头脑,以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错误使用安不忘危的情况包括将其与反义词混淆,以及在安全环境中放松警惕等。

当行本色

当行本色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āng háng běn sè。它指一个人在某个领域或行业中的表现完全符合其本身的特性和风格,展现专业能力和个性魅力。该成语强调专业性和个人特性的结合,表现出色、得心应手的状态。其近义词有恰如其分、游刃有余、独具匠心、卓尔不群等。反义词包括勉为其难、半途而废、不得要领等。当行本色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误用、用错场合和滥用等错误用法。文章通过例句展示了当行本色在不同场景中的恰当运用。

不祧之祖

本文介绍了成语“不祧之祖”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该成语用来形容事物或人在历史或某一领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奠基性的重要地位。文章还通过例句展示了其用法,并指出在错误语境或不恰当场合使用“不祧之祖”可能会引起误解。总之,“不祧之祖”是一个具有特定含义和文化背景的成语,需正确使用。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