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怒西怨

东怒西怨

读音

dōng nù xī yuàn

含义

“东”指东方,”怒”是愤怒;”西”指西方,”怨”是怨恨。字面意思是东方的人愤怒,西方的人怨恨。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因处事不公或行为不当,导致各方面都对他不满,四面树敌,众叛亲离的状态。

具体含义是指一个人或一方在处理事务时,由于偏袒或处事不当,使得各方面的人都对他产生不满情绪,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比喻处事不公,招致各方怨恨。

典故

  1.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载:”子产曰:’诸侯相朝,讲礼明德,非为贿也。今君以贿成事,无乃不可乎?’对曰:’吾以贿免,亦以贿亡。’子产曰:’不可。东诸侯怒,西诸侯怨,君将焉往?'”这是最早记载”东怒西怨”的文献,描述了因贿赂行为导致东西方诸侯都产生不满的情况。
  2. 《史记·魏公子列传》中记载魏公子无忌因偏袒门客而得罪权贵,导致”东怒西怨”,最终被迫离开魏国。这个故事生动展现了处事不公带来的严重后果。
  3. 《资治通鉴·唐纪》记载唐玄宗晚年宠信杨国忠,导致”东有安禄山之叛,西有吐蕃之患”,被史家评价为”东怒西怨,自取其祸”。

近义词

  1. 众叛亲离:形容完全孤立,连最亲近的人都背叛了自己。
  2. 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
  3. 树敌众多:指得罪了很多人,树立了很多敌人。
  4. 怨声载道:形容人民群众普遍强烈不满。
  5. 孤家寡人:比喻孤立无助的人。

反义词

  1. 众望所归:形容得到众人的信任和敬仰。
  2. 人心所向:指人民群众所拥护的、向往的。
  3. 一呼百应:形容号召力强,响应的人很多。
  4. 德高望重:品德高尚,声望很高。
  5. 众星捧月:比喻众人拥护着一个他们尊敬爱戴的人。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1. 小明总是抢同学的玩具,现在东怒西怨,没人愿意和他玩了。
    2. 老师不公平地只表扬某些同学,结果东怒西怨,大家都不高兴。
  2. 小学高年级

    1. 班长处理班级事务时偏袒自己的朋友,导致东怒西怨,同学们都对他有意见。
    2. 这家商店对老顾客涨价,对新顾客打折,搞得东怒西怨,生意越来越差。
  3. 初中

    1. 公司经理对待员工不公平,东怒西怨,许多优秀员工都辞职了。
    2. 这位领导在分配资源时过于偏心,导致各部门东怒西怨,工作效率大大降低。
    3. 两国谈判中,外交官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造成东怒西怨的局面。
  4. 高中

    1. 历史上许多暴君因横征暴敛而东怒西怨,最终被人民推翻。
    2. 国际关系中,超级大国若奉行单边主义政策,往往会陷入东怒西怨的困境。
    3. 企业兼并过程中若不能公平对待各方利益,必将东怒西怨,难以整合。
  5. 大学及以上

    1. 在学术评价体系中,若标准模糊、程序不公,必然导致东怒西怨,影响学术发展。
    2. 公共政策制定若不能平衡各方利益,实施后难免东怒西怨,难以持续。
    3. 国际组织在处理争端时若显失公允,将陷入东怒西怨的信任危机。
  6. 文学性例句

    1. 这位权臣专横跋扈,朝中东怒西怨,终有一日大厦将倾。
    2. 他的统治如同行走在薄冰之上,东怒西怨,危机四伏。
  7. 商业场景

    1. 这家公司对供应商压价,对消费者抬价,东怒西怨,市场份额急剧下滑。
    2. 管理层改革方案只考虑股东利益,忽视员工诉求,导致东怒西怨,罢工频发。
  8. 政治场景

    1. 该国外交政策摇摆不定,既得罪传统盟友,又未能赢得新伙伴,陷入东怒西怨的孤立状态。
    2. 总统试图讨好所有利益集团,结果政策前后矛盾,东怒西怨,支持率暴跌。
  9. 国际仲裁若不能秉持公正原则,必将东怒西怨,失去公信力。

错误用法

  1. 形容自然灾害:错误示例:”这次台风造成东怒西怨,许多房屋被毁。”(成语用于人际关系或处事态度,不适用于自然灾害)
  2. 形容个人情绪波动:错误示例:”他今天心情不好,东怒西怨的。”(成语描述的是来自多方的怨恨,不是个人情绪)
  3. 形容竞争激烈:错误示例:”这场比赛东怒西怨,选手们都拼尽全力。”(成语不含竞争意味)
  4. 地域性描述:错误示例:”这座城市东怒西怨,东部发达西部落后。”(成语不是字面地理描述)
  5. 形容单纯的多方矛盾:错误示例:”两国交战,东怒西怨。”(需有处事不公导致各方不满的语境)
  6. 褒义使用:错误示例:”他的改革措施东怒西怨,终于打破了旧体制。”(成语始终为贬义)
  7. 形容动物行为:错误示例:”猴群中东怒西怨,为争夺食物打斗。”(成语专用于人类行为)
  8. 时间上的描述:错误示例:”这个季度业绩东怒西怨,月初好月末差。”(成语描述的是空间上的多方关系)
  9. 形容客观差异:错误示例:”东西部发展东怒西怨,差距明显。”(需有主观不满情绪)
  10. 简化使用:错误示例:”他们东怒西怨。”(缺少前因后果,语义不完整)

你可能感兴趣

各为其主

“各为其主”是一个成语,读音为gè wèi qí zhǔ,表示各自为了自己的主人或利益而行动。该成语源自古代的战争时期,用于形容人们为了自己的利益或所属的团体而努力工作或斗争。其典故反映了各方在竞争中追求自身利益的情境。近义词包括互不相让、自顾不暇、各自为政、各自为战等。反义词包括团结一致、齐心协力、互相支持等。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涵盖了商业竞争、政治斗争、团队协作等多个领域。然而,需要注意避免误用该成语为贬义,用错对象或在不适用的场合使用。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和解释,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怨声载道是什么意思

怨声载道的读音读音:yuàn shēng zài dào拼音注音:ㄩㄢˋ ㄕㄥ ㄗㄞˋ ㄉㄠˋ怨声载道的含义"怨声载道"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社会上的不满和抱怨声很大,意见纷纷,普遍存在对某种事物或现象的强烈不满。其中,"怨声"指人们的抱怨声,"载"是充满的意思,"道"指的是道路、途径,引申为各种社会现象的领域。整个成语的含义是,人们的抱怨和不满情绪充满了整个社会,形容社会风气或某个地方的不满情绪非常严重。怨声载道的典故这个成语出自《诗经·大雅·桑柔》。在古代,当政治腐败、社会不公等现象出现时,人们往往会通过口头传播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抱怨。这种抱怨之声如果广泛传播,就会"载道",即充满整个社

明争暗斗是什么意思

明争暗斗是一个成语,读音为míng zhēng àn dòu,表示公开的、直接的争斗和隐蔽的斗争。该成语源于古代文学作品,最早可以追溯到《水浒传》等古代小说。明争暗斗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描述的是权力斗争、家族纷争等社会普遍现象。近义词包括光明正大、钩心斗角等。反义词则是和睦相处、团结合作等。在政治、职场、生活琐事以及其他领域,如商业竞争和学术界都存在明争暗斗的现象。然而,该词语不应滥用,在正常的竞争或合作中使用可能产生负面印象。同时,需要避免将正常的竞争误解为明争暗斗。

处心积虑

处心积虑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ǔ xīn jī lǜ。它表示长期谋划、用心良苦,形容一个人为了达到某个目的而长期准备和努力。该成语源自《史记》中的故事,强调了长期的计划和准备,以及付出的努力和心思。它的近义词包括精心策划、蓄谋已久等,反义词则包括草率从事、临时抱佛脚等。文章详细解释了处心积虑的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并给出了多个例句。同时,也指出了在日常使用和写作中错误使用处心积虑的情况,并强调了正确使用该成语的重要性。

博学多才

本文介绍了“博学多才”这一成语。该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学识渊博,具备多方面的才能和技能。其含义包括广泛学习和具备多种才能。“博学多才”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强调人们重视学问和才能。该成语的近义词有“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博古通今”等。反义词为“才疏学浅孤陋寡闻不学无术”。文章还列举了博学多才的例句以及错误用法。使用时应根据上下文和语境避免不当用法。

衔悲茹恨是什么意思

衔悲茹恨的读音读音标注:xián bēi rú hèn衔悲茹恨的含义“衔悲茹恨”是一个成语,指的是内心怀着悲痛和仇恨,形容极度悲愤的情绪。其中,“衔”字有“含”的意思,“悲”指的是悲痛,“茹”字有“承受”之意,“恨”则指的是仇恨。因此,整个成语的含义就是形容人心中怀着悲痛和仇恨,无法释怀。衔悲茹恨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源自于古代文学作品。据传,在古代,有些人因为遭遇了极大的不幸或者受到了深深的伤害,心中便怀着悲痛和仇恨。他们常常形容自己“衔悲茹恨”,表示自己内心的痛苦和愤怒无法平息。这个成语后来逐渐被广泛使用,成为了一个常用的表达方式,用来形容人内心的悲愤情绪。衔悲茹恨的出处该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

仇人相见,分外明白

“仇人相见,分外明白”是一个成语,意为当仇人相见时,彼此的意图和真相会显得格外明显。该成语源于古代文学作品或民间故事,形容双方存在深仇大恨,矛盾和分歧在特定情境下更加突出。其近义词包括势不两立、你死我活、水火不容等。反义词包括握手言和、和睦相处、化敌为友等。使用此成语时需注意其适用场景,避免误用或滥用。

众口嗷嗷是什么意思

众口嗷嗷的读音众口嗷嗷的读音为:zhòng kǒu áo áo,其中“众口”指的是众多人的口,而“嗷嗷”则表示大声叫嚷或喧闹。众口嗷嗷的含义众口嗷嗷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们纷纷发出不满或抱怨的声音,表示对某事或某人的不满和愤怒。它强调了人们集体表达意见和情绪的强烈程度。众口嗷嗷的典故众口嗷嗷这个成语的典故并不十分明确,但它与人们集体表达意见和情绪的情境密切相关。可以想象,在古代社会或现代社会的某些场合中,当人们因为某种不满或抱怨而纷纷发出声音时,这种集体表达的方式就形成了众口嗷嗷的情境。众口嗷嗷的近义词众怒难犯:指群众的愤怒难以触犯。怨声载道:指怨言充满道路,形容群众普遍的强烈不满。人声鼎沸:形容

崇论宏议

崇论宏议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óng lùn hóng yì,表示高明而宏大的议论或见解。这一成语源自古代文献,如《汉书·儒林传》。它形容人的议论或见解具有广大的视野和深远的影响力,涉及到古代圣贤或文化名人的高论。其近义词有“高谈阔论”、“精辟之论”、“卓越见解”等。反义词包括“浅尝辄止”、“空谈误国”、“泛泛之谈”等。使用时需注意语境和搭配,避免错误用法。例如,形容某些人的言论具有深度和广度时可以使用此成语。

偏三向四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偏三向四”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及例句。该成语用来形容人或事物有偏向性,不公正或不平衡的状态。文章还指出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并强调了其正确的使用场合。希望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