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播西流:一个描绘分散与漂泊的成语
读音
东播西流(dōng bō xī liú)
含义
- 东:东方,泛指方向之一。
- 播:散播,传播。
- 西:西方,泛指方向之一。
- 流:流动,漂泊。
整体含义:形容事物或人四处分散、漂泊不定,没有固定的方向或归宿。
典故
- 《后汉书·逸民传》:
东汉时期,隐士们不愿依附权贵,四处漂泊,被形容为“东播西流”,意指他们居无定所,随遇而安。 - 《晋书·王导传》:
西晋末年,战乱频繁,百姓流离失所,史书记载“民人东播西流,无所依归”,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人民的苦难。 - 唐代诗歌中的运用:
诗人杜甫在《兵车行》中写道:“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虽未直接使用“东播西流”,但描绘了百姓因战乱而四处逃散的场景,与该成语意境相似。
近义词
- 流离失所:因灾祸或战乱而四处漂泊,无处安身。
- 颠沛流离:生活困苦,四处流浪。
- 四海为家:形容人漂泊不定,随处可居。
- 浪迹天涯:到处漂泊,没有固定居所。
反义词
- 安居乐业:生活安定,事业有成。
- 扎根落户:在某地定居,不再漂泊。
- 安土重迁:留恋故土,不愿轻易迁移。
例句
-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 战争让许多人东播西流,失去了家园。
- 蒲公英的种子东播西流,落在不同的地方。
-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 难民们东播西流,寻找安全的栖身之所。
- 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旅行家,东播西流,看遍世界。
-
初中:
- 古代战乱时期,百姓东播西流,生活极其艰难。
- 这部小说描写了一个东播西流的侠客,行踪不定。
-
高中及以上:
- 在全球化时代,人才东播西流,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
- 他的作品风格东播西流,难以归类为某一流派。
错误用法
-
误用为“东奔西走”:
- 错误例句:他为了工作东播西流,忙得不可开交。
- 解析:“东奔西走”强调忙碌奔波,而“东播西流”强调漂泊无定,二者含义不同。
-
误用为“东张西望”:
- 错误例句:他上课时东播西流,不专心听讲。
- 解析:“东张西望”形容四处张望,与“东播西流”无关。
-
误用于形容物品分散:
- 错误例句:书架上的书东播西流,乱七八糟。
- 解析:成语多用于形容人或抽象事物的漂泊状态,不适用于具体物品的摆放。
-
误用于褒义语境:
- 错误例句:他的思想东播西流,充满创意。
- 解析:成语通常带有消极色彩,不宜用于褒义描述。
总结:“东播西流”是一个富有画面感的成语,生动描绘了漂泊不定的状态。使用时需注意其情感色彩和适用对象,避免误用。
你可能感兴趣
东飘西徙
本文介绍了成语“东飘西徙”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形容人或物到处漂泊、迁移不定。其典故与古代人们的迁徙、流浪等生活经历有关。注意在使用时需区分其适用场合和语境,不能用于形容稳定的生活状态或与迁移、漂泊无关的事物。
流离播迁是什么意思
“流离播迁”是一个成语,读音为liú lí bō qiān,形容因某种原因被迫离开家乡或国家,四处漂泊、迁移的境况。其典故源于古代的历史事件,如战争、灾荒等导致的民众流离失所。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漂泊不定、颠沛流离等,反义词为安居乐业、安土重迁等。使用时应避免错误用法,如用于非被迫迁移、与其他成语混淆、在不恰当语境中使用等。例句中可用于描述战争、自然灾害等原因导致人民流离失所的情境。
东奔西向
文章介绍了成语“东奔西向”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用法。该成语用来形容四处奔波、无定向的状态,表达行动方向多变、无固定目标的意思。文章还提醒使用者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不能用于形容静态物体或状态,避免与具体方向混淆,注意语境和搭配。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该成语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
东迁西徙
东迁西徙是一个成语,读音dōng qiān xī xǐ,用来形容人们因为各种原因频繁迁移、搬家的生活状态。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人们因战争、灾荒等被迫离开家乡,迁移到其他地方的历史背景。东迁西徙的典故反映了人们的生活不稳定性和流动性。近义词包括游移不定、漂泊不定和迁徙不定等。反义词则是安土重迁、安居乐业和稳定不变等。文章还介绍了东迁西徙的错误用法,需要注意语境和语气的合适性,避免语义上的误解或歧义。
荡析离居
本文介绍了成语“荡析离居”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描述社会动荡不安,家庭离散,人们流离失所的情景。在运用时需注意不当使用场合、误用对象和用词不当等错误用法。
东飘西荡
文章介绍了“东飘西荡”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或物四处飘荡、没有固定方向或位置的状态,常用来形容人心情不定、无所适从。文章详细阐述了其用法,并指出了在使用时需要注意不当使用场合、乱用词语搭配、滥用比喻以及与其他近义词混淆等错误用法。
颠仆流离
颠仆流离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diān pū liú lí,用来形容生活困苦、遭遇变故、流离失所的状态。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社会动荡时期人民生活困苦的情境。其近义词包括颠沛流离、飘摇不定、流离失所等,反义词则是安居乐业、安土重迁和安身立命等。在使用颠仆流离时,需要注意避免在欢乐、幸福的场景中使用,并避免与其他描述困苦、不幸的词语混用。同时,也要根据具体语境选择恰当的词汇来表达。
东飘西泊
本文介绍了成语“东飘西泊”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该成语用于形容人或物漂泊不定,四处流浪的状态。它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但在生活中非常常见,尤其用于形容人们在困难时期的不安定生活状态。使用此成语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用错对象、用词不当和与其他近义词混淆。文章还通过例句展示了东飘西泊的实际应用。
浪迹江湖
浪迹江湖是一个成语,读音为làng jì jiāng hú,形容人在江湖上漂泊流浪,没有固定的居所和职业。最早出自《庄子·外物》,后被引申为形容人在社会上游荡、漂泊不定的状态。该成语可用于形容英雄好汉、流浪汉等。近义词有飘泊不定、漂泊无依等,反义词有安居乐业、根深蒂固等。使用时应根据语境和用法恰当选择,避免错误用法。
东央西浼
本文介绍了成语“东央西浼”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原意是形容到处央求别人帮忙或给予支持,出自古代民间故事。东央西浼的近义词包括恳求、哀求、乞求、请求、求助等,反义词为拒绝、冷淡、漠视、忽视、置之不理等。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该成语的应用场景,同时提醒在日常生活和写作中要注意避免错误使用。